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http://www.sina.com.cn 2001/01/21 12:48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牛布衣
政治是什么?有人说,连当代作家李敖都被奚落为“超级政治朋克”的年代,发出这样的问题不仅显得愚蠢,而且特别不合时宜。我承认自己永远是个赶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甚至有被潮头卷起的大浪打得落荒而逃的日子。但我不承认自己比别人更愚蠢。
我读过苏格拉底的话,他告诉我:“知道自己几乎一无所知”是使人变聪明的必经之途。我也读过孔子的话,他告诉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最明智的。所以我决定继续追问“政治是什么”?我的中学老师曾经用一种非常精辟,也非常经典的定义,解答了我的问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那么,经济是什么?”老师看看一脸蠢相的我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味道,便顾左右而言他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是老师无力或不屑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怜悯我不要被太多的现成答案搅浑了脑袋。
最近十年间,经济学界有一部分学人大声疾呼:应该向大众普及经济学知识。其理由不外乎:第一,经济学是有用的,至于能不能藉此发财致富,则要看各人的修为和造化了。第二,经济学可以使人聪明,虽然不保证你能搞懂当代一部分人是如何先富起来的,但至少你能明白自己受穷是一场共同博弈的结果。我的想法是:如今中学课堂上不是仍然在传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吗?那么,与其普及经济学知识,倒不如普及政治学知识,好比每天吃一大盘鲨鱼肝不如吞一小丸浓缩鱼肝油胶囊。
作为一门学科,总有些最基本的问题要提出和尝试解答,政治学也不例外。至于答案的好坏,一则见仁见智,难有统一的标准,二则从侧重于“改造世界”的观点看,答案的好坏只是“解释世界”时的偏颇,无碍世界的“本质”。〔1〕
以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为代表,一种似是而非的见解认为,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是谁应当统治国家?是柏拉图的哲学王?是像孔子一样的圣人,或像颜回一样的贤人?一种最具常识性的答案是:应当由好人中的聪明人(按学人们的说法,称为精英分子)来统治国家。于是问题接踵而来,放过有歧义的“聪明”二字不提,如何才能从茫茫人海中识别出好人呢?由谁来负责做识别工作?按照何种识别标准、识别程序来展开这一工作呢?为什么由称为“伯乐”的好人,按照既定标准、既定程序选中的好人,后来变成了坏人,或者原本就是坏人呢?是“伯乐”本身是个坏人呢?还是“伯乐”老眼昏花看错了人呢?还是识别标准、识别程序有疵漏呢?还是坏人太狡猾,善于伪装成好人呢?还是被选中的好人后来被坏人利诱,或被坏女人色诱,与坏人同流合污了呢?为了预防坏人(害群之马)混入好人(千里马)队伍,如何使“伯乐”们年轻化,或者如何擦亮“伯乐”的眼睛,或者用现代科技如测谎仪之类武装“伯乐”,使之明察秋毫呢?为了预防被选中的好人变成坏人,如何隔离好人与坏人呢?如何惩戒专门利诱掌权好人的坏人,包括制定专门法律惩戒以色相来媚惑掌权好人的坏女人呢?如何另选一批好人来监督先前被选中的好人呢?如果被指定执行监督任务的好人变成了坏人,或者原本是坏人怎么办呢?类似的问题一环套一环,像一根铁链一样绵延不绝。所以针对柏拉图提出的问题,无法找到一个人人满意的答案。
以J. S.穆勒为代表的另一种见解认为,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来制衡统治者,即使他们不够聪明,或者不够善良,即使他们无心或有意“作恶”,其后果也是可以预期和控制的,必要的话,可以用不流血的方法罢免他们。制衡理论与柏拉图思想的分歧,不在于强调贤人统治,还是强调制度建设,因为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政治运作都是制度性的,而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必须靠人来运作。制衡理论的隐含前提是民主原则,而柏拉图思想必然滑向专制统治,这才是两者分歧的实质之所在。并非政治学“偏好”民主制度,而是政治学离开了民主制度就没有生存的理由,要末让位于暴力革命,要末让位于形而上学。
政治学应揭示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位个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即哪些属于私人领域,哪些属于政府领域,又有哪些属于公共领域。民主制度无权干预、也不保证公民智力和道德的进步,个人信仰更是与制度无关。民主制度不保证老板一定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买主,也不保证工人一定能充分就业,更不保证股票指数天天高涨。所以我们不可能依照一段时期内,刑事案件的发生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来比较一个民选政府与苏哈托、皮诺切特之流的强人政府孰优孰劣。
政治学也告诉我们,即使是成熟而完善的民主制度也不能保证避免“民主的悖论”,更确切地说,避免“多数人统治的悖论”,即多数人决定应由一个专制暴君来统治国家,诸如希特勒的合法上台。因此,在相当程度上,民主传统对保障民主制度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各式各样的、甚至于南辕北辙的民主理论。
最后,我必须承认,尽管不是逐字逐句的抄录,自己关于政治学的一知半解都来源于卡尔-波普尔的一本书--《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中译本。对于这本书的开放,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开放社会呢?
注释:
〔1〕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改造世界的内涵应当包括两个部分: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先说改造自然界。我通过阅读知道古今中外都有人类把沧海变成桑田的壮举,我也知道大自然有把桑田变成沙漠的虐行。我还切身体验到冬天变得更温暖可人了,我不知道这样的气候变化是更有利还是更有害于人类的生存。再说改造人。我猜想“改造人”的意思就是改变人的本性。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改造人的难度大于改朝换代。况且,关于人类本性的善恶本来就有争议。中国古代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稍后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西方人认为,人性中一半是天使的成份,另一半是野兽的成份。我个人倾向于西方人的说法,理由是:人性本善,何必要改造?人性本恶,又何从改造?惟其有善有恶,所以要改造,使之弃恶扬善。远的不说,从明、清以来,直到当代,人性改变了多少,实在难说。惟一有迹可循的是,人的衣著打扮不断地在改变。我略识几个字,做知识人尚且不够格,当然也不会对服饰史作专题研究,也没有读过沈从文改行后的大作。我猜想,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戏装大约是仿明朝的,明之前的服饰究竟是什么式样,对我来说就不足徵了。满清入主中原后则流行旗装,如今电视台大播清宫戏,想必大家和我一样不会太陌生。民国时期,大致是短裙与长衫共舞,西装与旗袍齐辉的天下。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孙逸仙的三民主义不时兴了,孙逸仙的中山装却大行其道。最近二十年,随着国门再一次打开,服饰的演变也进入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时代,一个真正多元化的时代。
欢迎访问新浪文化文学专区,赏读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来新浪文化艺术论坛发表文章或来信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