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新浪文教 > 正文











精品库
  离开所有的人
  对文学批评的几点浅议
  该批评的是谁?--读南琛大作随感
  重读《铁皮鼓》
  小说:一日千里
  Y的故事
  人多的地方别去
  奇幻武侠小说:鬼墙
  1月20日及其他
  我在黑厂的亲身经历
  那些回忆与“古尤”同在的日子
  读书的代价
  新年
  送给一位好友
  豆棚下的解构主义
  迷恋苏菲-玛索
  爱--一把秋天的扇子
  忙蜂酒吧
  英雄悲剧与英雄成长
  我的一个语文老师
  有了5000万最想做的十件事
  爱情的26个字母
  下这场雨
  在水上
  做一个幸福的农民
>>更多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离开所有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1/01/31 13:18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宝玉还泪

  1910年11月7日晨6时5分,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的一间候车室里,83岁的列夫-托尔斯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冷而黑的黎明。窗外是呼啸而过的火车。那列火车,托尔斯泰曾经让它碾过了安娜-卡列宁娜的美丽躯体。

  死亡的虚构不幸再次成为作家本人的残酷现实。

  10月28日凌晨,托尔斯泰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离家出走,究竟往哪里去,他没有明确的打算,只十分模糊地想过:“到国外什么地方去……比如去保加利亚……或者去诺沃切尔卡斯克,或者再往前走,去高加索……”“去哪里都一样,只要不去托尔斯泰信徒聚居地,找一间农民的小木屋……”这种想法与他笔下的安娜简直如出一辙。“她(安娜)知道她再也不会回到这里来了。在掠过心头的种种计划中她模糊地决定采用一种:在火车站或者伯爵夫人家里闹过一场以后,她就乘下城铁路的火车到下面第一个城市住下来。”

  托尔斯泰和安娜,一位是老人,一位是少妇,一位是伟大的智者,一位是社交界的名流,前者已经脱离了历史状态和文化的全部环境,后者是有着普通人的欲望、悲哀、犹疑、弱点的尘世中人,他们同样执拗,同样神经质,同样深陷于尘世与肉体的苦痛中。他们离家出走的时候,都没有太多的考虑,也没有想到要去死。他们出走时急切、压抑的表情像所有负气出走的孩子,也像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离家出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离开了家的遮掩,离开了爱的羽翼,肉体和精神都开始漂泊,意味着他失去了地上最安全的居所,也意味着一个人自我放逐,不再珍视生活中的任何东西,蔑视一切,不为人知……托尔斯泰出走的时候不是不知道,像他这样大年纪的人,身体又虚弱,在家稍微累着一点就躺倒,出远门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不过这倒很好。”只要不像世上的人,而是像野兽那样去死。他说:“有时我真想离开所有的人。”

  “离开所有的人”,对托尔斯泰和安娜,竟然都构成了惟一的压倒一切的诱惑。安娜在火车站里,当自杀的念头尚未完全攫住她的时候,她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自言自语道:“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和我自己。”“摆脱(离开)所有的人,”这是一个多么离奇的念头啊,它将导致三种完全不同的后果:一种是出家,一种是行乞,另一种是死亡。耶稣基督曾经叫人离家出走,他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历史上这种善男子有乔达摩王子,有尤利安,有圣方济各……也许还可以算上列夫·托尔斯泰了。可是列夫在“离开所有的人”的途中就死了。从最后的结局来看,他和安娜一样悲惨。

  托尔斯泰为什么要“离开所有的人”?关于这个问题,人们见仁见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和托尔斯泰为什么要让安娜出走是同一的问题,我们问答了其中的任何一个,也便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的答案既存在于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也存在于托尔斯泰的日常思考中,尤其存在于托尔斯泰从出走到弥留的每一天的言行中。

  11月1日,在阿斯塔波沃小站,重病中的托尔斯泰给长子写信(口授),有好几次他因为泪水堵住了嗓子而不得不停止口授:“我亲爱的孩子……我还想劝告你考虑考虑你的生命问题,想一想:你是谁?你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有头脑的人应该如何度过一生?你接受的那些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的、生存竞争的观点,并不能给你说明你的生命的意义,也不能指导你的行为。而不明意义何在、也不能从中得出不可改变的指南的生命只是可怜的生存。”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出路何在?为什么生命中充满那么多的矛盾?为什么生命必须背负一个沉重而有限的肉体?如何给予生命以最大的甚至不朽的价值?为什么会有死亡……这些问题时刻缠绕着托尔斯泰,使他至死都得不到准确的验证。而在所有这些问题中,有关死亡的问题又是凌驾一切之上的,因为死亡带走了看似永恒的一切。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中,安德列公爵听娜塔莎唱歌的场面,托尔斯泰是这样写的:“他突然意识到在他的心中那无限大然而还不分明的东西与那有限和物质的东西之间的可怕对立,物质的东西就是他本人,甚至是她,在听她唱歌的时候,这个对立使他既苦恼又愉快……”生与死之间的张力折磨着托尔斯泰的主人公,同时也折磨着托尔斯泰本人。

  在1979年的《忏悔录》中,作家这样写:“--我似乎活也是活着,走呀走的,走到了深渊前面;我看得很清楚,除了死亡,前面一无所有--我要尽力气脱离生活。”

  11月6日,莫斯科的几位医生赶到阿斯塔波沃。这天,弥留之际的托尔斯泰就像跟所有的人道别。他温情地望着杜尚医生。后来她的小女儿萨沙回忆道:

  “我们给她换床单的时候,我扶着他的脊背,感觉到他的手在找我的手。我以为他想扶着点,结果是他紧紧地握了我的手一下又一下。我握住他的手吻着,尽力克制自己不哭出声来。这天父亲对我们说的话使我们想到,生命赐予我们是有某种目的的,我们应当不顾一切生活下去,尽自己微弱的力量去侍奉予我们生命者和人们……父亲突然用一个有力的动作支起身子,几乎坐了起来。我上前问他:

  “要整理一直枕头吗?

  “‘不’,他坚定而清楚地说,‘不。我只劝你们记住一点,世上除了列夫-托尔斯泰以外还有很多人,可你们只注意一个列夫。’”

  再让我们看看可怜的安娜·卡列宁娜,她已经决定倒在车厢的车轮中间。她的死与托尔斯泰本人的死是如此相似。托尔斯泰这样描写安娜的心理活动:“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的面前……”

  最后,巨大的无情的车轮撞在安娜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托尔斯泰用他那悲天悯人的如椽之笔,用他那“世界的良心”,令人惊叹地描述了安娜临死前刹那的意识:

  “那枝蜡烛,她曾借着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迷茫--出走--死亡--托尔斯泰让安娜以这种悲剧性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解脱,这种解脱最后又不幸成为作家本人的死亡预演。这“解脱”用佛家的话来说是“寂灭”,用《福音书》的话来说是“永生”之路,它们以惊人的巧合出现在托尔斯泰晚年编撰的《每日贤人语录》一书中,又正好排在11月7日的那一页上: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大福音》)

  “有时若得以忘掉人群,你就会体验到一种自由的狂喜。”

  “我怎样才能得救?我觉得我在毁灭。我爱生命,同时正在死亡。我怎样才能得救?”

  托尔斯泰书房和卧室里的一切从那天夜里他出走以后就凝固了,没有丝毫变动:书桌上的烛台和未燃尽的蜡烛头,滴有蜡油的烛盘,两只苹果……翻开的《阅读园地》--正好翻到他去世的那个日期:

  11月7日。“死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蒙田)

  命运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妙计算!

  (完2001/1/30)

  附阅读书目:

  《托尔斯泰的解脱》(俄)伊-布宁著辽宁教育版

  《托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俄)梅列日科夫斯基著辽宁教育版

  《托尔斯泰文集》(俄)列夫-托尔斯泰著上海译文版

  欢迎访问新浪文化文学专区,赏读更多精彩文章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聊天得大奖-MP3商务通DVD手机钻戒
春运火车票信息,二手交易市场
2001年春运信息
最佳春节消费方案--网上投票决胜负
聊友速配找共同语言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浪手机短信传递新春祝福!
全新两性健康频道给您最贴心的帮助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