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
1.
本试卷分为答案唯一的多项选择题、答案不一定唯一的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辩析题和论述题五种题型,共39题。全卷满分为150分。
2.
各题均按参考答案及指导语要求评分。
3.
政治观点有严重错误的,本学科考试不及格,但须认真复核,并经学科评卷组长批准。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B) 2.(C) 3.(D) 4.(A) 5.(D)
6.(B) 7.(A) 8.(A) 9.(B) 10.(C)
11.(B) 12.(D) 13.(C) 14.(A) 15.(B)
16.(D) 17.(B) 18.(C) 19.(C) 20.(D)
21.(B)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22.(C) 23.(ABD) 24.(ABD)
25.(AC)
26.(BC) 27.(CD) 28.(BCD)
29.(ABD)
30.(ACD) 31.(ABCD) 32.(ACD)
33.(BCD)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参考答案: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增强活力,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3分)
再就业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成败,社会的稳定,政府必须履行职能,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3分)
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影响一些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转变就业观念。(3分)
35.参考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与美国的相互关系,正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进行的。
(2分)
(2)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不赞成以武力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坚持用政治方式解决,既坚持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又遵从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5分)
四、 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6题12分,37题10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参考答案:
(1)“国家机关立法”这一提法不准确,并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拥有并行使立法权。(2分)
(2)就国家机关来说,要依法治国,不仅要确保社会生活有法可依,而且要求国家机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分)
还要求国家机关自觉接受监督。(2分)
(3)就公民来说,要实现依法治国,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分)
还要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事。(2分)
37.参考答案:
(1)
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其活力。(3分)
(2)
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4分)
(3)
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3分)
五、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38.参考答案:
(1)要掌握科学理论。(1分)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掌握它,实践才可能成功。战士甲的家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战士乙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十五大文件后消除思想顾虑的经历,都说明了掌握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学生甲则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3分)
掌握理论重在掌握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乙说牛顿的研究方法比牛顿的发现更重要,正是为了说明掌握邓小平理论要着眼于掌握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分)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1分)
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指导作用。学生甲强调邓小平总是从实际出发来考虑问题,从道理上指出这点。战士甲的家乡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发生的变化则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点。(4分)(如答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发展来运用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只有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正确发挥其指导作用。学生甲强调邓小平总是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考虑问题,
是对这个问题的很好说明。战士乙的发言则体现了党的十五大根据新的实际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运用。(3分)(若能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科学理论的错误态度进行评析,可酌情加1-2分,但得分不得超过第38题的总分值16分。)
综合评价(2分)
综合评价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一等(2分):能正确运用所学理论,从具体材料出发,紧扣题意,分析归纳正确,阐述合乎逻辑,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二等(1分):答题基本符合题意,逻辑性、条理性尚可,但材料和论述不够充分。
三等(0分):不从材料出发,只是简单搬用教材中的现成结论;或观点含混,表达不清楚;或答题不符合题意,不着边际。
39.参生答案:
(1) 如图1所示,1987年—1997年,该企业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这就表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分)
(2) 如图2所示,企业资产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企业资产构成有较大的变化,即从国有资产占100%的企业发展为包括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非公有资产在内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混合所有制中国有和集体控股。这就是说,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加入,国有成分支配的资产范围扩大,其公有制性质保持不变。(5分)(如学生指出图2表明公有资产所占比例虽然逐步下降,但不断增值,可酌情加1-2分,但得分不得超过39题的总分值16分。)
综合图1和图2,该企业资产规模扩大了(图2),才使其生产规模得以扩大,单位成本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图1)。(2分)
(3)
国有企业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注意根据市场需要,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如学生回答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也正确),增强竞争力。国有企业要努力寻找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公有制企业也可以利用。只要控股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里,不但不改变公有制性质,而且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5分)
综合评价(2分)
综合评价用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一等(2分):能正确运用所学理论,从具体材料出发,紧扣题意,阐述合乎逻辑,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二等(1分):答题基本符合题意,逻辑性、条理性尚可,但材料和论述不够充分。
三等(0分):不从材料出发,只是简单搬用教材中的现成结论;或观点含混,表达不清楚;或答题不符合题意,不着边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