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新浪文教 > 正文











精品库
  叫我如何不爱她--王安忆长恨歌
  都是大雨惹的祸
  读书以自慰
  读三毛的《送你一匹马》有感
  我来过你的城市
  你的眼神
  我的情书
  冬夜苦旅--兼为余秋雨教授辩护
  寂寞与美丽之间--《花样年华》
  被爱情攻陷的城市
  读杰克.伦敦的《马丁.依登》
  感受哈里波特
  从村上春树到王家卫
  公园里、一支烟
  现代诗歌的可读性危机(上)
  古典叙述(中)
  古典叙述(上)
  你离我十二年遥远
  突如其来(下)
  突如其来(中)
  突如其来(上)
  那些旧时光
  情人节的巧克力
  桃花源记(下)
  桃花源记(中)
>>更多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我的读书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1/02/27 10:35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三月zhzh

  读的第一本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书是“唐诗三百首”,好象在1979年,我上小学一年级。认得的字少得可怜,好在每行诗句下面都有汉语拼音,所以读下来没有问题。现在还记得第一首诗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那时觉的,这个“瀚”字真是难写。

  后来不记得自己读过什么书,好象看得最多的是“东方少年”和“儿童文学”。这时候家里还有一个很古老的红灯牌儿的收音机,所以每天中午收听评书“三国演义”。妈妈很喜欢读书,她曾冒着风险珍藏下一本文革时称之为“毒草”的小说《牛虻》,而且家里还有以前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的老版本的《复活》、《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茶花女》等等,晚上睡觉前,她会给我和姐姐讲基督山如何从孤堡监狱里奇迹般的逃跑,讲冉阿让偷窃了神父烛台的故事。

  再记得的就是高中以后读小说成癖,常常挑灯夜战,弄得现在总要眯起眼睛看人,色色的。但那时看书没有章法,而且满脑子雅俗思想,只有捧着外国名著时才感觉如获至宝。一些书于我还过于深奥,看得跌跌撞撞,仍然不能领会其精髓。但毕竟里面的很多东西影响了我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比如《战争与和平》中对滑铁卢战役的评述影响了我的历史观;我瞻前顾后、左右权衡,甚至为了什么利益、舆论而牺牲爱情,或许就是受了《复活》的影响。由于看书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来正确引导,所以根本没体会到什么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深刻揭露云云,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被作者的笔牵引着、左右着。当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作家是狄更斯和海明威。前者随手拈来的黑色幽默让我逐渐变成一个不论顺境逆境都能乐观面对的人,后者的英雄气质只要一想起他的文字就能感觉到胸怀激荡。狄更斯可以做父兄,海明威是男人最好的伙伴和女人最想往的情人。当然也看琼瑶、三毛和古龙,遗憾的是金庸直到大学才读,被周围耻笑。有一本书不能不提一下,是老鬼写的《血色黄昏》。这本书在同学中流传的热度不亚于那年正在放的美国电影《霹雳舞》。书到我手里的时候不知道已经经过了多少拿着半拉馒头或着挠着胳肢窝的手翻弄,已经破败不堪,沾着油腻。但它的破败带给我的震惊远不如它的文字带给我的撼动来得剧烈。可能那时候禁锢了太久的文字狱还刚刚能接受琼瑶之流来点卿卿我我的小资情调。突然就冒出个什么都不吝,什么话都能写出来的老鬼,他的文字是雄性的、血性的,坦坦荡荡、真实赤裸。我佩服他描述自己的丑陋和卑琐时就象指责别人一样不留情面。前年,惊奇地发现《血色黄昏》已经再版,为了记忆那个为他澎湃的年代并渴望重新被他激荡一次,我买了一本。可我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震动了,并不是我登高而见其小,或者是这几年裸露的文字太多了,语言暴力已经让我对文学的撞击麻木。

  不和时宜的是,大学里同学都开始玩,开始疯狂地阅读能够得到的所有小说的时候,我开始检点自己对小说的沉迷。发现由于自己过度地阅读这些杜撰的或是演义的故事而变得十分的不理性。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人物传记。这时期关于领袖人物的书很多,但我更偏重于二战将领、知名人士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因为觉得对领袖的描写,不论态度是顶礼膜拜还是叫他“走下神坛”,都带着太多人为的因素在里面,让人怎么都不能贴进他的感受。这时候我还给自己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一课。认真地阅读了《三国》、《水浒》、《红楼梦》和《封神演义》,发现虽然受到语言形式的局限和隔阂,但只要潜心其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和丰富内涵,不亚于任何一部外国名篇。进而一口气找来了《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曲牌词句的委婉之美难以言喻

  工作以后,几乎有近3年的时间没读过什么书,无休无止地忙忙碌碌和左右逢圆让人根本没有心情静下来,体会字字珠玑的乐趣。每天回到家里,歪在沙发上,脑袋里有一种说不清是空还是满的混乱。这时候开始重温金庸,发现了许多大学时候根本没有顾及到的更深的乐趣和回味。

  由于经常出差,我习惯在机场侯机的时候买本书,带在旅途中看。这样对书的涉猎就广了起来。最先选择的是佛经,比如《六度集经》,陪着我走了不少地方。它将三国时代吴康经会辑录的各种佛经编译成了一部佛本生与佛传故事集。古文和译文对照,小段的佛经故事各自独立。很适合旅途中和睡前小读。比如我们熟悉的萨捶太子舍身饲虎、尸吡王以身代鸽、九色鹿等故事就源自《生经》中的佛本生故事。另一本书是台湾李元松写的《现代人如何学禅》,倒不是要人人都入定修炼,而是强调了怎样以禅的思想和境界去融入和参与现代社会活动,做一个对社会有益、对家庭有责任、能善待别人,以达观和体谅的心态来对待美丑、善恶和是非曲直的人。这本书给我的益处颇多,那时候工作刚刚走上正轨,也基本适应了新的环境。但一边在积极地融入,一边又经常对自己向世俗的妥协而自责,人很矛盾,总在批判自己和说服自己。能碰巧看到这么一本让人心态平和的书,就象口干舌燥时捧起一杯清茶。

  出差总有机会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逐渐体会到古人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深意。有时候从什么地方游览回来,觉得导游的解说不甚过瘾,就到处找来有关的书籍,补补历史课,也权且当作重游,回过头来体味当时扶过的绿瓦、踏过的青砖,别有一番清幽。象前两年出版的考古系列,介绍北京定陵、秦兵马俑、西安法门寺等的丛书,从古迹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建筑风格、发现及发掘过程、考古意义、民间传说等多方面介绍了该古迹的情况。信息量非常大,又很通俗易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作者为了迎合人们猎奇的心理,记录了太多的有关玄密传闻,把不可尽知的历史留给人们的无限测想搞得如神仙鬼怪般,弱化了它的庄严。由这套丛书开始重拾多年前对历史的兴趣。相比之下,最近出版的“西域考古图记”就是一套严谨的考古专著,文字、图片都很丰富,是作者英国的奥雷尔.斯坦因在几乎一个世纪以前在我国新疆、甘肃一带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需要认认真真地来读。比较有趣的一本书叫《战国演义》,分上、下册,是根据《史记》、《资治通鉴》等书演义了战国时代的历史和人物。或许我买的是盗版,里面有些错字。但编写的很有层次,让我把混乱了多年的对那个时期的概念理出了个头绪。书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典故,比如狸猫换太子、指鹿为马,有的篇目和故事直接就是古文的译文,如果编者能够把相应段落的出处注明就好了,兴许能带动起读者读古文原著的兴趣。

  去年有机会去四川的九寨沟旅游,一路领略了高原藏区的风土人情和明朗风光,喝马奶酒、吃烤羊肉、参拜了藏教密宗派的活佛,还学会了一句“扎西德勒”。回来后在机场看到藏族作家阿达写的小说《尘埃落定》,正是讲阿坝地区最后一个土司的故事。马上买来,连夜看起来。还历历在目的高山草场、牦牛、嘎米寺台阶上晒太阳的藏族老人,帮助我跟着作者对藏民生活的描写,进入那个颠沛的时代、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的灵魂世界。当清晨阂上最后一篇书页,我四肢百骸仿佛还浸荡在高原稀薄而纯净的空气里,被灼热的阳光刺痛着,等待心里卷起的尘埃渐渐落定。

  我发现心境比较平和、没什么压力的人喜欢读小说。比如我这两年又开始读小说了。仿佛自己没有什么悲喜就要到文字里去找寻人生的大起大落,自己没有眼泪,就要找写杜撰的伤心事唏嘘。这时候我跟着书市的流行看小说,这样看有个好处,即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字斟句酌。不过说句老实话,当代作家的作品大多太缺少收藏价值,就象白开水,猛灌一气确实解渴,但索然无味。我欣赏的是这样的作品,当你放在他的时候,心潮汹涌难以抑制,你会想痛快地哭、想大声的喊,可身体却被压抑着不能活动,你只能静静地待在原地,任心境渐渐地平静,才能从文字的羁绊中找回自己。被压抑是一种享受。

  所以一定要说到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小说《他人的脸》,是讲一个化学研究员在一次事故中被毁容,失去颜面的他为自己制作了一张面具。带上这张面具,他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又找回了以往的自信。可却最终失去了自己,失去了最心爱的人。“我也试图树立一颗与自己这张他人的脸相适应的他人的心灵。几乎每跨出一步,我都不得不践踏自己的嗜好。”我经常也会这样,为了融入某个环境,为了排遣自己被排除其之外的那种寂寞,“拼命地想成为真面以外的某个东西”,可越是这样,心灵深处越是孤寂得近乎寒冷。每翻一篇这本书,就觉得自己的伪装被剥离了一次,留在心口一道深深的疤一扯一扯的疼。

  成为网民以后有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但在网上大多还是读的网络题材的小说,还有网友灌水的帖子。不知道什么样的头脑能写出如此多的爆笑的和睿智的小文章。我经常对着显示器笑得前仰后合,然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昨天,刚刚看完《根》。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全程图文直播中国网络小姐大赛决赛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5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