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卧虎藏龙》
http://www.sina.com.cn 2001/02/27 15:09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papa7263
作为多年来李安电影作品的忠实观众,在未睹《卧虎藏龙》的庐山面目之前,确实充满了期待,而在观后,失望的程度也前所未有。除了他那部几乎默默无闻的《与魔鬼共骑》,因没有看过不敢妄评,《卧虎藏龙》堪称李安的最平庸之作,尽管它的包装和炒作达到了好莱坞标准。
然而,有趣的是《卧虎藏龙》在专业荣誉上的空前丰收。金马奖给了李安,只是反衬了台湾影业的无奈,至于去年最优秀的台湾电影《一一》,恐怕评委们不喜欢杨德昌对台湾社会现实的讽刺挖苦。随后《卧虎藏龙》在美国的连连折桂,就再次印证了那个道理∶东西方的相遇总是在可笑的地点,而且往往认错了人。如果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巩俐和刘玉玲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们在东方充其量是中人姿色,却被西方人当做性感美女。
华语电影获得的各种奖项已经种类繁多,唯独未能染指奥斯卡。事实上,从史诗般的《霸王别姬》、《悲情城市》到个人化叙事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甜蜜蜜》,只能说是奥斯卡自己的遗珠之憾,并不表示华语电影的水准如何。现在的金球奖也好,即将到来的奥斯卡奖也好,如果被视为对李安的艺术成就的肯定,相信谁都没有异议。凭借《喜筵》、《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冰风暴》的任何一部,他都有资格拿到这些奖项。可是,获奖的偏偏是《卧虎藏龙》。当然,我的用意不在就此指责美国的影评人,类似的情况非电影界独有,也是文化的多元繁复的合理体现。我们还是应该讨论《卧虎藏龙》这部影片本身。
《卧》片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剧本。人物形象的浅白生硬,剧情发展的突兀潦草,这是影片最致命的硬伤。过去的李安,在讲述流畅故事方面的功力令人景仰,如今却仿佛失去了耐心。《卧虎藏龙》在中国遭到了大量的批评,首先就是因为它没能提供给观者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故事。到了外国人那里,他们本来就很少能看懂华语电影〈即使有英文字幕〉,故事怎样并不介意,所以他们专心于影像,反倒发出喝采。即使《卧虎藏龙》再差,我们还是能看到李安一以贯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细揣摩和他最擅长的主题---人性的“卧虎藏龙”。自《推手》起,内心深处的“卧虎藏龙”与身外的凡俗世界的碰撞冲突就没有停止过。在郎雄扮演的太极拳高手和王莱扮演的老年妇人之间,俨然可见李慕白和俞秀莲情感纠葛。是谁说过?伟大的艺术家都只有一个不断发掘的主题。李安亦然。
李安舍弃了在故事上的精确要求,转而求其他方面的质量提升,应该说是有收获的。比如片中用电脑特技制作的清代北京城俯瞰,预示了中国历史题材电影的全新可能。他和周润发这样的世界级明星演员,和袁和平这样的技术人士,和马友友、谭盾这样的国际级音乐家创造出空前强大的阵容,也显示出华语电影在全球领域的商业潜力。李安偶然一试这种娱乐性电影,未必就意味着他的创作力减退,对一位大师级导演来说,他的艺术活动本该是多样化的。或许少有人知,《卧虎藏龙》的制作引用了在美国影业里的风险投资,而这一步的意义最为重要。华语电影的发展壮大,早晚也要学习建立起成熟完善的资金运筹制度,并最终实现一整套健全的电影制作体系。
电影创作实际上也是戴着镣铐跳舞,特别是大规模制作的情况下。有时候还有些无理的约束,就象台湾要求在和大陆合作的影片中必须保证一定比率的台湾方面人员,否则不许公映发行,作为艺术家也只能选择接受。因此,我们还是要试着理解并体谅李安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