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http://www.sina.com.cn 2001/03/23 10:41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玉次
合上的《倚天屠龙记》两年之后重又打开,好似几个朋友见面赏饭,又得见一回世面。“只有敬庭,依然此柳,雨打风吹雪满头”,吴梅春说的。
对穿凿于故事后半段的明教,薄有一丝印象,金庸刀笔,刻画如栩,独此背景,向未在心里着了痕迹。翻开《倚天》看分教:拜火教即是明教,又称祆教。那是一种当代极少人信仰的宗教了吧?既系“小说家言”,三三两两岁月,姑妄听之任之。
玉次善有眼缘,近睹《金光明经》译本,为祆教宗籍之一,兼有“别名”另解,煞是有趣。这是后话,且按下不表,更意外的收获,则是经里经外,抢得一些不同于“金言”的说法,归拢归拢,原来都是读书的乐趣。
且道,信仰天主教的人和信奉英国国教的人,绝对不会把他们的各自宗教认为是同一种宗教;再看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经书中都谈到“亚伯拉罕”与“亚当”,而两者之教义却向来泾渭分明,所以,一般做学问的,不会因两种逻辑的相通之处,便由心意等同起来。
拜火教兴起于波斯,成教约于公元前五、六世纪,为智者“琐罗亚斯德”创立。虽称之为拜火教,其实是属于二元论的宗教体系:认为光明是善端,黑暗是恶端,光明终将胜于黑暗;但因着在古时,火是除日月外唯一能带来光明的东西,所以也就拜了火,祆教,在隋时已经播入、传行在高昌一带。在马尔干半岛上曾有一个康国,祆教就是由此发扬,在康国,祆教地位很高,有“胡律置于祆祠,将决罚则取而断之”的记载。公元三世纪,波斯国萨珊尼王朝定祆教为国教,自此成就为西亚和中亚地区最流行的宗教,“祆”字就是“祀天”二字的合写,故此也称天教,惟今在伊朗和印度的孟买尚有笃信者,已经与当地的伊斯兰教、印度教相融合,只是桃花人面,不复当年了。
至于《倚天》中的明教,它的成教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是“摩尼”所创,故也称“摩尼教”,也认为光明是好东东,黑暗是坏的,人当然应当崇敬光明了。
大约在公元四至六世纪时,摩尼教开始形成燎原之势,武则天时,摩尼教经师“拂多延”等人来中国,得到了女皇的支持,由此得以在中国盛行,是立为明教。称则天皇帝为“大云如来”的大云光明寺,就是摩尼教的著名寺庙。
自唐以来,人们把拜火教与摩尼教分得很清楚,在《北史》中,明确的称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三教为“三夷教”。摩尼教在唐代兴盛,以后逐渐败落。盖唐时版图广大,西域各国皆臣服,而摩尼教在西域得到广泛的信奉,特别是回纥人,信者众多,后来各朝再无唐时盛景,再则,明之一教与佛、道、儒相去甚远,当再也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明教无偶象崇拜,而祆教却喜之非常,这可以说是两教不同之最者,至于祆教的主神,是一个狮身、人头、长有双翅的造型,看似“狮身人面像”,有的人要说了,狮身人面像没翅膀嘛,其实,下埃及旧王朝的一些神庙中的雕像,狮身人面像也是有翅膀的。
想起曾有山东人刻一部《金石录》,他们不知道李清照说“壮月”就是八月,竟把“壮月”改成“牡丹”,于是顾炎武说,“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尽是“牡丹”之类。
至于刚才提到的所读《金光明经》别名,叫做《四根神经》。信不信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