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正文

从老舍小说中的吃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1/04/19 09:45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南琛

  作为文化载体的老舍作品,其艺术焦点不独在于刻划人,刻划人自然是其核心部分,但他对社会横截面的描写是绝不可忽略的,别林斯基曾经说:一切的风俗,构成一个民族的面貌,没了它们民族就好比一个没有脸面的人。老舍在对社会横截面的描写上,并未像其他作家一样热衷于异域情调的渲染和古风遗泽的猎奇。他笔下的风俗是当代最常见的,普通人每天都遇到的,诸如饮食,礼仪,婚丧,正是在这些集体无意识的生活程式和社会模拟中,老舍挖掘出了我们这个老化民族的心理积淀,而这种聚集在心灵深处的东西,远比老舍小说中所依存的外部政治经济设施更稳定,更有延续力,从而也更成为民族性格缺陷中难以医治的病根。

  中国人的吃一直是老舍不吝笔墨之处,从老舍对北京人饮食风俗的一篇篇速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的食存在的种种弊端,例如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一进饭馆,迎面火焰三尺,油星乱溅,酱醋油盐,鸡鸭鱼肉,与唾星烟灰蝇屎猪毛,一视同仁的下手,勺儿接住肉片,用腕一衬,长长的舌头把肉从空中接住,尝尝滋味的淡浓,尝过后,将肉又吐回锅里,象着锅里猛虎扑食般地打个喷嚏····

  这是做菜时的情景,再来看吃菜是什么情景:

  ·····邦邦的开汽水,嗡嗡的赶苍蝇,点酒要菜,价码小的有益也不沾,价钱大的泻肚也非要不可,冬天要吃鲜瓜绿豆,夏天要隔岁的年羔,酒菜上来,先猜拳行令,声如狮吼,气贯长虹,请客的酒菜类进,惟恐不足,作客的酒到杯干,烂醉如泥·····吃的时候没尝出什么滋味,吐的时候却节节回甘,风儿一吹,渐渐苏醒,复又哼哼:“先帝爷,黄膘马。”以备晚上再会。····

  今天我们下馆子,岂不是还可以见到如此传统的一幕吃相,老舍起码揭示出了中国人在吃上的弊端:不卫生,死要面子活受罪,虚伪以及为口欲过旺而造成身心麻木。现在出去聚饭局,仍有“宁可眼睛瞎,不可嘴放塌”之说,可见其劣根性依然故我。但这还不是主要的,老舍在对吃这个问题上根本性要表达的,是“吃”的社会功能所产生的后果,老舍在他的作品中,差不多写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饭馆,在他笔下,请客吃饭不仅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交际手段,更成了宣泄无聊,策划阴谋的固定仪式,在老舍的一系列作品中,从瓜分权力到策划学潮到性变态发泄,无一不是在餐桌上进行的,不能把这些仅仅看做一种偶然,正是这类偶然频繁地出现,才真正体现了中国“民以食为天”的民生观,老子说过:治大国者曰烹小鲜。吃在人类的生活中原本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需要,而在中国竟然独具巨大的社会政治功能,这种有关民族性格关系的奇观所暗示的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对与中国来说,吃与人生关系间的错位是全方位的。首先,世界上人人都必须吃,这是延续人生,传种接代的根本,问题在于,在对吃的态度上,是仅仅为了生存,或者说是为了给自己做其他的事补充燃料,还是以吃为根本,或者说生存就是为了吃?毫无疑问,老舍笔下的中国人的人生就等于吃,赵子曰的说法:“不但人生,世界文化的发展不过是酒瓶里的一点副产品。”《离婚》中的老张说的更露骨:“肚子里有油水,生命才有意义,上帝把肚子放在中间,是生命的中心。”老舍笔下的北京人,四季的流程几乎就是以“食”为标志,腊月的关东糖,腊八粥与羊肉火锅,春节的水饺,元霄的汤元,端午的粽子和五毒饼,中秋的月饼,兔儿爷,河蟹,“那文化过熟的北京人,从一到八月起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店铺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食物不仅成了人生,而且扩展为全部流逝的时间,填满了中国人的空间,于是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式般的心态,人只有这么活着才算过日子,象端午节吃粽子,樱桃,中秋节吃月饼,春节吃饺子,亲朋一见面就相约喝酒,只有能吃得上这些东西,生活才有乐趣。吃什么怎么吃成了一个人生活好坏的唯一标准,即使在每天亡一次国的情况下,也要争着请客(四世同堂),照老舍的观点,这是个极伟大的亡国的文化。

  风俗与民族的意识的错位,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二重本末倒置。一般地说,一个民族的风俗是民族意识在传承过程中的外化,她应该具有天然的向心力,通俗地说,应该是爱国主义文化意识的基础,而老舍所描写的北京人,则成了人生目的就是风俗本身,其中没有任何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无论是国家的的动荡,人的命运的变迁,都很难分散他们对风俗追求的注意力。老舍曾经说过:当一个文化熟到烂透了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地把惊心动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到一边,而专注于吃喝拉撒的小事。这样一来,风俗竟嘲讽性地成了民族意识丧失,内在凝聚力崩溃的象征。在我度过的某一个时期,人们辛苦一年攒下的面粉,不是为了在最困难的时候救急用,而是为了在过年的时候吃一顿饺子,最困难的时候可以吞糠咽菜,但过年时要是不吃一顿饺子,必定是大逆不道,这是民俗成为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追求的一个例子。

  当一种文化或者说当一个环境已经很成熟,人们对每天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每天看新闻联播也成了一种民俗,人们就会忘记了民俗之外的一切事情,一切的惊叹和欢呼只会为民俗而发。以吃为例,一个经常吃大席面的人面对一个每天自己做饭的人,会有一种优越感,因为人的地位是在吃上得到体现的,在平时闲聊时,一个人能说出自己吃过别人没听说过的玩意,那他一定是所有人里过得最滋润的。这是一种文化过熟的表现,过熟就意味着要落地,要烂,古代巴比伦正是在这样烂熟的文化中走向覆没。

  老舍已经很长时间没被人提起过了,这两天看了四世同堂,想起了这个关于吃的话题,基本上,老舍说的还是对的,因为我每次出去吃饭都会遇到他写的那一幕。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拍老舍先生名著 张国立不敢“戏说” (2001/03/07 11:51)
老舍名剧《正红旗下》在上海公演 (2001/02/13 13:49)
纪念老舍诞辰 新老电影人情深忆故友 (2001/02/09 13:09)
纪念老舍诞辰一百零二周年活动全面展开 (2001/02/05 15:19)
中国再掀艺术大师“老舍热” (2001/02/05 09:54)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都市生活全新改版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独家连载中国第一部足球小说《假球》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