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此.COM时代,网络文学已成为一股强劲的文字势力。每当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变成一本纸质的出版物,必会伴随一次市场和阅读领域的异样震荡。为什么会是这样?本期邀请三位网络写手谈了各自的心得:咆哮概括了网络文学的七种最多见的操作形式;有“网络第一小说”之称的《悟空传》作者今何在则举重若轻地道出何以传统文学日渐沉闷而网络文学却新人辈出的缘故;而在子非鱼看来,网络文学的勃兴和《悟空传》诞生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代人新的语言意识和审美标准的觉醒。
不管“文学就是文学”的观点如何主流,“网络文学”这个概念的确在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这中间当然有书商挂羊头卖狗肉似的推波助“滥”,但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网上风行着那么一些与传统的美学规定相异的文字操作方式,大致可分为七种,不妨称之为“网络文学的七种武器”。
武器一:短句。网络的阅读习惯更近于“扫描”,少有人能耐心品味结构繁复的句子。而短句的爆发力强,表达直接,便于浏览而非咀嚼,所以在网上很受欢迎,反过来又刺激了此种文体的写作。这方面可以散步的鱼的“云淡风淡的日子”系列(http://all.163.com/culture/net/fishl/index.htm)为代表,大量的短句,极富冲击力的语词,片段式的叙述,令人“过”目难忘。
武器二:互动。从最初各大BBS的“故事接龙”到后来的“小说接龙”再到如今的“互动小说”,网络的交互特色越来越渗透到网络文学的操作中。其中以网易文化频道(http://culture.163.com)举办的互动小说“童话边缘”活动最具实验性———读者与写作者的互动,文字与文字的冲撞,使整个本文的写作犹如在“迷雾中穿行”,充满未知和诱惑。
武器三:戏仿。即将大众耳熟能详的随笔、小说、歌词等翻新为新的时尚或时事内容,或将之纳入新的语境,制造一种喜剧性的反讽效果。比如有好事者将《游击队之歌》改成《MM游击队之歌(网络版)》:“我们都是大美女,每一次点击消灭一颗痴心;我们都是狐狸精,哪管它网恋真不真……”戏仿不是网络文学独有的东西,但由于它正好契合了网络的游戏精神,因而能够大行其道。
武器四:拼贴。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美学特征,拼贴在绘画、音乐、行为艺术等领域已初见端倪,但在文学文本中却鲜见。凑巧的是,“copy&paste”恰恰是网站内容的一个基本组织方式,这一点被众多的网络文学文本所吸取。白开水的“东邪西毒之上海宝贝版”(http://culture.163.com/edit/001030/001030_42700.html)就巧妙地把两个文本拼贴在一起,用“东邪西毒”的叙述方式来重述“上海宝贝”,两套话语相互借用,相互拆解,组合出一种扑朔迷离的反讽效果。
武器五:RPG(角色扮演)。把所谓的“游戏文学”划到“网络文学”旗下也许会有争议,但RPG游戏的虚拟性、互动性的确与网络具有文化学上的相似性。应帆的“戏说泥巴”(http://www6.163.com/literature/item/0,2276,3387,00.html)或许能算做“泥巴文学”的一个经典,显示了由RPG游戏衍生出一种新型的文学操作方式的可能:在某个规定的语境和话语框架中,人物的身份已经被事先设定,人物的成长却依赖于作者的叙述,但这部戏不是由你一个人来完成,你只是许多角色中的一个,许多记录者中的一个。
武器六:超文本。1999年,美国小说家摩斯洛坡在新作《雷根图书馆》(ReaganLibrary)中,尝试了随机跳转技术在文学中的运用。在跳转时,由计算机随机从多个被链接的页面中选定一个跳转,这样,便形成一个多向路的叙事。读者在每一次阅读中随机的跳转都会形成不同的文本对象,从而产生不同的文本意义。只要读者有兴趣和耐力多篇反复阅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理解。
武器七:乱弹。说到底,所谓“网络文学”最重要的还不是形式,而是网络思维对文字的影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网易文化频道的“乱弹”(http://culture.163.com/page4.html)就是写作向网络思维的一种靠近,以极其开放和自由的姿态与缪斯相遇。里面的文字也许比较粗糙,但已显出鲜活的生命力,成为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