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高三学生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说:“因为我的高考,最近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我喘不过气来。父母对我说话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他们越是这样越让我感到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近来,我心里忽然开始特别恐惧:万一我考不上咋办?一想到父母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真的不敢言败……”
7月7日,这个沉甸甸的日子压在每一个高三学生的心头。现在,备考已经进入了倒计 时状态,但许多考生到了这关键时刻反而学不进去了,焦虑、神经质……有的学生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无法正常备考。记者在哈医大二院心理诊所了解到,仅该诊所一家近两个月就已陆续收治了几十位出现心理问题的考生。
考生成了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近日,记者在与一些高三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听到许多这样的抱怨:家长对自己太关心了,被爱得喘不过气来。一个女同学说:“我爸每次问我成绩的时候都欲言又止,先偷看我的表情估摸成绩好坏,然后拐弯抹角地问我,那种气氛都能把人闷死,我都快给弄得神经兮兮的了。”
由于家长对高考的过分关注,许多考生都或多或少地感到来自家庭的另一份压力。在哈医大二院的心理诊所,记者了解到,有些考生因紧张感过强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致使无法正常投入学习。
一个来自佳木斯的高三学生近期出现严重的焦虑、失眠、情绪激动等反应,以至于无法正常上学,只能回家休息。而回去以后,他更担心自己被同学落下,天天嚷着要看书,但一拿起书又看不进去,越看不进去心情越糟糕,形成了恶性循环。父母看着考试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心急如焚,面对孩子莫名其妙的表现,他们只能像对待婴儿一样去哄着他,但孩子的情绪却一天比一天糟。
我市一个高三男生在备考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出奇地关注,例如,他看书时往家里的座椅上一坐,就觉得不舒服,于是调整一下坐姿,又觉得椅面不平,往前搬搬椅子,还是觉得不舒服,他干脆放下书本忙忙活活一遍又一遍调整起座椅来,左换一种坐姿、右换一种坐姿,越调整越觉得不舒服,心情越糟糕,最后,竟没有心思看书了。
有一位来心理诊所就诊的女生,与医生谈话时总是无意识地撕纸,边说边撕,谈了十几分钟,面前就洒了一地碎纸屑,医生提醒她的时候,她才忽然意识到这点,但她说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市一个学生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心理诊所,据母亲讲,他的症状是总怀疑自己身体有病。今天说心难受,明天说胃不舒服,身上起了两个小红点就紧张地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得了皮肤癌。但到医院检查,身体什么毛病都没有。
……
据哈医大二院心理诊所主治医师张文艺介绍,这些心理上的反应都是因过于紧张造成的。如经常做一些撕纸等小动作是心理压力过大本能地一种释放,总是怀疑自己有病则是不愿正视高考的压力产生的一种心理逃避……
关注考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
高三学生考前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根源在哪儿?据张文艺介绍,从许多发病的学生身上分析,家长都在无意当中充当起了施压者的角色。张文艺在对一些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后发现,许多家长自身在高考问题上就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正常的心态,而家长又把自身的这种压力不自觉地暗示给了孩子,造成考生家庭气氛紧张。
一个来心理诊所进行治疗的女同学说,自己每次考试前,都害怕得要命,常常跟别人说:“怎么办,我复习得一点儿都不好,我还没看完呢。”考完试后,她则说:“完了,我这次肯定不及格。我考得糟透了。”但事实上,每次考完试,她的成绩都很好。医生们在和她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这个学生的父亲特别以女儿的优秀为荣,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把她带到单位,跟同事们夸耀,自己的孩子学习如何如何好,在班里如何优秀等等。这样长期以来在她的心理上就形成这样一个定势:优秀是应该的,出差错是不可原谅的。
据了解,还有一些家长长期“陪读”。每天孩子放学,不管学习到几点,家长都一直在旁边陪着。一个长期受到这种待遇的女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接受心理治疗时说:“我觉得心里特别烦。每天晚上,我妈都坐在我旁边,我看书都看不下去。我喜欢边听音乐边看书,她说我不专心。有时我想起来活动活动,一看她坐在旁边就打消念头了。我总觉得有双眼睛盯着我。”张文艺对此解释说,家长的“陪读”使得学生感到压力时刻都在身边,造成学生的压抑感,长期下去就会形成心理问题。
张文艺说:“许多家长把过高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炫耀的资本,一旦孩子考不上大学就觉得脸上无光。还有的家长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长们自身对高考的成败过于紧张,虽然他们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但他们无意识中就营造出一种压抑的家庭气氛,致使许多考生出现考前焦虑等心理问题,并出现考生家庭关系紧张。”
七月并非是黑色的
有人用黑色的七月来形容高考,足见高考对于学生们来说产生的心理压力。现在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说正是考前的冲刺阶段。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避免在这一时期出现心理问题呢?哈医大二院的张文艺为考生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
一、要认识到压力和能力的发挥之间的关系:一点儿压力没有就可能不重视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能力又可能发挥不出来。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都有差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孩子需要施压,有的需要减压。
二、考生应正视这样一个问题:情绪对记忆和思维有很大影响,如果学不进去硬逼着自己坐在那儿学,效果往往很差。不如索性放松一下,玩一会儿再坐下来学。
三、家长们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要疏导而不要压制。例如,有一个学生因过于紧张对自己做的每一道题的结果都抱怀疑的态度,一次他问母亲:“1加1为什么等于2?”结果遭到母亲的斥责:“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问这么幼稚的问题?”结果,这个学生在自责中陷入了更深度的偏执状态。
高考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机遇。现在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家长们、考生们,放松一下,摆正你的心态。只要考生平时已经努力了,就应该有自信,坦荡地走进考场,有句老话叫功夫不负苦心人。高考不是独木桥,流火的七月更不是黑色的。本报记者张金玲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