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正文

死人作品--艺术?还是玩笑?(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05/08 14:56  三联生活周刊

  导语:

  对艺术家来说,世界上最单调的问题莫过两个:一,是否道德?二,是否艺术?2月开始在德国柏林进行的“躯体世界--真实的魅力”(Body world: it is the real thing)正在德国引发关于上述问题的激烈论争

  


图片说明:海根斯的《奔跑者》。旁边的金属雕塑是Umberto Boccioni 1913年的作品。

  展览

  在柏林一个由废弃的火车站改造而成的大厅里,举办了这场骇人的人体展览。你也可以说它是一个“遗体”展览,这个躯体世界诡异地在“艺术”与“科学”之间奔跑。它的创造者冈瑟冯·海根斯——海德堡大学的解剖学教授,也是这所大学解剖研究所的负责人,海根斯在10年内收集了数百具自愿捐赠者的遗体,经过复杂的超低温丙酮冷冻的保藏过程以及技术塑造,我们就看见了这样的作品:一具男性躯体,右手高举着拿着从他自己身上剥下来的一张完整人皮。他的身体红白相间,裸露着被剥去皮后红色部分肌肉的原色,白色部分为骨骼和脂肪,红色的筋腱连接着肌肉与骨骼。他看起来像是古希腊的雕塑,雄伟,健美,但却令人惊骇莫名——这是一具被剥了皮的男人尸体!

  这具作品被放在展厅中心,迷茫的眼睛似乎是在向死的世界提出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疑问。展览中有数百具作品均是用人的完整实体和局部做成,各种各样的人体躯干、四肢、内脏、器官,放置在森林般的绿色植物中,他们被固定为奔跑者、玩国际象棋的人、怀孕8个月的妇女,除此之外,还有吸烟者的肺、病变的肝脏、健康的心,已经失去热情的男女生殖器官和再也不能思考的大脑等等。

  这个展览从去年开始在维也纳、巴塞尔、东京、科隆等城市巡展,现在,到了柏林。

  已经有600万人观看了这个展览,展览时间从每天上午8点直至夜里12点。在这个21世纪超现实主义的展览中,有人因为受惊过度晕倒,有人在展览现场恶心得呕吐不止。在科隆展览时,展厅里附带一个开放式的快餐厅,人们若无其事地在被切割的人体不远处吃着烤香肠和牛排。

  攻击

  像海根斯预想的一样,他的展览招致多方抨击。首当其冲的是宗教团体,安德里亚·那卡玛,柏林犹太人组织的负责人,将海根斯的展览与大屠杀并论,声称他干的事大大玷污了上帝创造亚当夏娃的圣洁。一些宗教团体联合起来组成针对这个展览的反对派,认为《躯体世界》是利用人的好奇心把人的尸体拿来从事商业活动,有损人的尊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院长Ernst Benda极力反对海根斯关于“人的尸体只是物品”的说法,他反驳说,人的尸体并非一般物品,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在法律上早有论定,人只对自己的器官有自由支配,而对自己的实体没有权力要求自由处理。即人可以在遗嘱里要求自由捐赠自己的器官,但并不允许有自由要求处理自己遗体的愿望。尽管海根斯教授在许多死者生前就和他们签下合同,许多作品又是根据死者遗愿做成的,但在法律方面,他可能是违法的。至于艺术方面,最激烈的批评来自看过展览的艺术评论家,“……是黄色小报式的垃圾,一个半瓶醋的拙劣的作品”;“(海根斯)是典型的曝露癖,打着破除禁忌幌子赚取金钱”——柏林人居然愿意付10美元的代价去看海根斯的展览。

  还有一家美国公司公开表示了对此做法的商业兴趣,他们准备为有兴趣如此保持遗体的人提供同样的服务。

  对于排山倒海般的攻击,海根斯声称自己信奉文艺复兴时代再次提出的“人是世界万物的尺度”这个人文主义信条。他是医学博士,但他看事物的眼光更多带有所谓的艺术性,他说他塑造一具尸体更多考虑的是美感,他极力将他们处理得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品,而不去考虑性别,身份,年龄,甚至个性。通过完全抹掉人的社会痕迹,而凸显死亡对人类的平等性。他更愿意表达这样的观念:在后现代社会,人的身体极其脆弱,科学的发展使人忘却了自身的自然存在。在自己作品的科学性方面,海根斯将之称为“解剖知识的民主化”,并且他肯定,这种民主化可以抑制人的暴力倾向。

  反应

  如展览的副题,“it is the real thing.”海根斯用"启蒙者"来定义自己,但是艺术的爱好者却痛恨他。

  “我不介意看这个展览,但是我恨它。”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下这样的文字。

  曾在科隆观看过展览的张奇开先生对他看完展览后的感觉做了精彩的描述:

  “我与友人紧张至汗流浃背地看完展览后退出展场,一如从屠杀现场魂不守舍地逃离出来,我们在街上默默不语的疾走,像受惊的动物,遇到马路上的红灯也不像往常一样停止,只径直地撞过去,汽车鸣着喇叭擦身而过也毫不惧怕。我们步履漂浮,揪心地关注着自己吱吱作响的骨骼,流淌的血液和蠕动的内脏以及脆弱的神经已经到了断裂的边缘,大街上的人流带着生命气息从我们身边闪闪穿行,而我们却仍置身在死的世界,阳气溢表,离生存如此遥远。我们再也无法正常地注视迎面而来的人,甚至面对窈窕少女也失却了往日男人通常带有的色情审美眼光,看到的全是皮屑、肌肉、骨骼、器官,恶心不已……我患了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厌食症。”

  但最终,张说,“它几乎颠覆了我的生死观,骤然解除了我个体生命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无数此地面临死亡的逼视,死作为生命线相对理由不可或缺的一个绝对概念,总是不间断地给人以暗示造成一种很难消解的沉重精神压迫……突然之间对死亡如释重负,觉得展厅中那些伴有姿态的身体和被随意摆弄的器官粘合着的死的信息并非像以前那样难以解读。”

  卡赛尔,一名心理学家,对数千名参观者进行调查后,用报告显示:50%以上的人认为这个展览能促进人对生与死的问题更深入地思考,13%的人看完展览后情绪低落,对生命感到失望;3%的人极为愤怒,认为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展览;1%的人认为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某些观众则在看完展览后直接签署了一份死后捐赠自己尸体的合同表示支持。

  玩笑

  这些不能言语的躯体,即这些自愿捐赠者和海根斯联合起来,完成了一次对生和死的彻底的解构行为。这次解构行为极为轰动地吸引了几百万人,海根斯对尸体的选取的极度科学性,几乎使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职业艺术家。

  这些自愿捐赠者的动机是什么?突破性的生存欲望是主要目的,另外的经常被提及的原因是讨厌腐烂和火葬焚化,为了节省葬礼费用,以及对海根斯的解剖学的好奇和热情。

  以下是部分自愿捐赠者的留言:

  “自从了解了解剖学,我不再害怕死亡。”

  “这样我感觉更好,这比被蛆虫消灭得干干净净好受多了。”

  “我曾经滥用了我的身体,我曾经忽略它的存在,然而它比我更积极,更有生命力,感谢它,我想让它活着。”

  这可怕的展览是个玩笑吗?

  在后现代社会,艺术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无限地将艺术范围扩张了。从医学和科学角度上,海根斯教授声称他已经达到艺术化的领域,但也有人认为他以惊骇的态度戏弄了艺术,戏弄了艺术传统的美学标准。更有人说他的展览是认知领域的一个探索,以其东德存在背景所产生的石破天惊的恶趣味和骇人的美感,强迫我们去认识生和死,认识“死非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背景:

  Gunther von Hagens冈瑟·冯·海根斯(1942年至今)出生在德国,1965年至1968年在原东德耶拿弗里德里希勒大学医学系,1968年海根斯在逃往西德途中被捕,然后被关押在民主德国的格拉和哥格布斯堡集中营达两年之久。1970年8月联邦德国政府用赎金把幸运的海根斯买到西德,他继续在卢果科大学完成学业,1978年他在海德堡大学解剖研究所开始从事解剖研究,从那时起海根斯便立志把人体的身躯做成艺术品。

  1993年,海根斯创立了海德堡大学的解剖学研究所,1996年,海根斯还曾经是中国大连医学院的访问学者。1988年,海根斯成功地说服了几个自愿捐赠者把他们的躯体交给他,开始了他的古怪工作。(菲必)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行为艺术:举手投足都是美的理由 (2001/05/05 16:21)
北京市民与艺术一起过节 (2001/05/02 10:19)
游遍欧洲八国寻访罗丹艺术展(图) (2001/04/30 16:20)
组图:人体摄影艺术获奖作品展示 (2001/04/30 15:14)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五一旅游专题给您最快信息和贴心帮助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影视演出应有尽有--“五一”娱乐总动员!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