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正文

吴宓:媒人要往花轿里跳

http://www.sina.com.cn 2001/05/16 14:12  书摘

  毛彦文是吴宓人生悲剧中最为关键的一个中心人物。民谚有“媒人跳进花轿里”之说,意思是说,为人作媒的第三者与当事人中的一个相爱,由局外人变成了当事人,成了新郎或新娘,进了花轿。

  吴宓与毛彦文是彼此的媒人关系,双重的第三者。结果是吴宓爱上了同学、朋友的女友毛彦文,媒人想要跳进花轿里。不幸的是,吴宓的灵魂进去了,而躯体却始终没能跳进去。

  1918年11月,在美留学的吴宓,接到清华留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为妻。信中说陈心一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现年二十四岁,为定海县的一位小学教员,择婿甚苛。陈烈勋要将妹妹介绍给吴宓为婚的理由是,他妹妹在家曾听他谈到过吴宓,又阅读过《益智杂志》、《清华周刊》中吴宓的诗文,尤其是看到《清华周刊》上吴宓的照片,萌发爱慕之情,愿以身相许,侍奉终身。

  花开两朵,陈心一与毛彦文乃是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的同学。

  毛彦文的未婚夫朱君毅是吴宓清华读书时的同桌好友,吴宓、朱君毅、陈烈勋作为清华同学,如今又都在美国留学。

  朱君毅长毛彦文四岁,为姑表兄妹,“青梅竹马”,感情甚好。但在毛彦文九岁时,由其父亲作主,把她许给了方姓朋友的儿子。毛彦文在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未毕业时,方家提出了第二次迎娶。就在方家的花轿抬到毛家的大门时,毛彦文从后门逃走了。因为她早已和表哥朱君毅相爱了。

  在与方家退婚后,由双方家长作主,毛彦文与朱君毅定婚。

  朱君毅在清华读书时便与毛彦文通信,而朱每次在读完表妹的信后总是也让吴宓看过。而这个吴宓却在读同学的女友、未婚妻的信时,暗中爱上了她。

  毛彦文在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先后就读于吴兴湖郡女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

  吴宓收到陈烈勋的信后,便通过朱君毅,让毛彦文去打听陈心一的情况,沟通吴宓与陈心一的信息。于是,毛彦文便成了吴、陈婚姻的第二个,却又是实际的媒人。

  吴宓归国后于1921年8月23日,同陈心一结婚。

  朱君毅1922年9月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与吴宓共同执教于南京东南大学。这时候,朱却以近亲结婚妨害后代子女健康为由,提出与表妹毛彦文解除婚约。守候六年的毛彦文只得求助于吴宓,希望他劝说朱君毅,不要毁了前盟。于是,吴宓在朱君毅与毛彦文之间,又成了媒人。

  结果是,朱、毛之合未成。

  朱、毛解除婚约后,已婚的吴宓却越来越感到自己所爱的人是毛彦文。于是,他开始向毛彦文发动感情进攻。

  为追毛彦文,吴宓与陈心一离婚。

  而毛彦文虽然与朱君毅解除了婚约,但她仍苦苦地爱着他。吴宓想往朱、毛的“花轿”里跳,他却不知道毛彦文心中的所爱不是他。

  毛彦文与陈心一,吴宓与朱君毅,双重同学、朋友。据毛彦文晚年自述,在这种局面下,她是不可能接受吴宓的追求的。尤其令毛彦文不能忍受的是,吴宓几乎在每次的来信中,都要叙述自某年起,从朱君毅处读到她的信而渐渐萌发爱慕和幻想。这更引起毛彦文的反感。

  中国的江湖道义和交友之道是:朋友之友异性不可友;朋友之妻不可妻。

  违者即犯规,也就是犯傻。这里边没有好讲的道理,约定俗成。如果偏要究出个道理来,那只会越抹越黑。

  当1999年6月21日沈卫威在台北向毛彦文问起她和吴宓之间的事时,一百零二岁高龄的毛彦文说吴宓对她的爱是单方面的,吴宓是一位书呆子。

  “媒人跳进花轿里”,多是一出让人意料不到的好戏。

  吴宓要往“花轿”里跳,却始终没能进去,于是,自己导演了一场人生的悲剧。

  而在他1928年10月决定与陈心一离婚,欲与毛彦文结婚时,他自己尚不知道毛彦文是否爱他。可悲的问题便出现了。因为在时代新女性毛彦文眼里,吴宓只是保守的穷书生一无事功,二无金钱,三无地位,且背着守旧落后的恶名,还有妻室,带三个女儿。毛对吴的基本态度是:只可为朋友。若嫁人,吴宓这种冒着傻书生气的男子绝不是她的选择对象。

  毛彦文拒绝了吴宓的求爱,吴顿感惭愧,无地自容。但“爱情”这个魔术师已经设好了怪圈在等着吴宓去钻: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越是对方不爱自己,自己反觉得对方可爱。

  吴宓陷入了这个怪圈。

  为能得到毛彦文的爱并与毛彦文结婚,吴宓极力与北平多所高校周旋,试图为毛谋到一个北上就职的位置,但毛彦文却根本没有把这当回事。毛彦文的眼前急事是出国留学。

  也正是这种难堪的处境,使得感情善变的吴宓在1929年3月13日与朋友的一次谈话中,道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恋爱婚姻观:“宓主张婚姻与恋爱分开,婚姻为社会义务,应严守一夫一妻制,恋爱则为个人自由,应随意而无限制。婚姻属于事实,恋爱则属于感情,此二者并行不悖,斯为中道,斯为可行之道云云。宓现决就此行事。以心一为实际之妻,而不言离异;以彦为理想之友,而决不断绝。”

  事实决非如此简单。吴宓把这种“家里有个妻子,外面有个情人”的想法,视为“并行不悖”的“中道”,这显然在新人文主义和儒家旧礼教中都找不到归属。毛彦文等新女性不愿嫁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不愿为他当小妾或身份类似小妾。

  1929年2月,吴宓在与毛彦文的一次聚会后,用英文写下了一篇名为《纪念》这里引用李赋宁先生的译文的短文,抒发了自己那份一厢情愿的情怀:

  1929年2月16日在高庄会谈四小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我愉快地吐露了我长期以来受压抑的或被屈扭了的真实感情。那天我们之间的谈话是十分理想主义的,同时也十分坦率、真诚。

  HM〔沈卫威按:海伦·毛,即毛彦文的英文名缩写〕的答复很坚定,值得钦佩,概述如下:——

  1.她把我看作她的极好的朋友;

  2.在Jennings〔沈卫威按:詹尼斯,即朱君毅的英文名〕之后,她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怀有爱情的感觉;

  3.如果环境迫使她非结婚不可,她只愿嫁给一个从未结过婚的男子。

  她还劝我不要说任何话或做任何事使我的妻子处在她作妻子的地位感到难堪,同时也因此之故对HM本人的利益和名声有损。我痛快地给了我的诺言。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次会晤的结果或许对各位有关的人都是最佳的。

  但在会晤结束时,我感觉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爱她了但是,……

  ——吴宓写于沧洲旅社会晤后,下午5时

  一向自作多情,而又显得笨拙可笑的吴宓,所表现出的是单恋的迷惘。毛彦文所说的几项很明确,态度也很坚决。只是吴宓陷进了迷魂阵而无法清醒。吴宓捧出的是一颗热冒傻气的心,并没有得到他预想的回报。很快,毛彦文的真实反应也通过吴宓的朋友胡徵传达过来。毛在给胡徵的信中表明了自己坚决而又明朗的态度:

  1.请彼万勿再以彦为其小说中人物之一,令彦无辜受累。

  2.彦决不与之通信,请彼亦勿再来函。

  3.关于彼家庭间之琐事,幸勿再向彦报告。彦当视为有意侮辱,盖彦固绝不以其离婚为正当也。

  4.彦有力出洋则出去,无力出洋则仍在国内糊口。绝对不受彼之补助,即寄来亦必退还。

  5.彦系一独身女子,断不容任人误会。以前雨生先生因凭空臆造,至陷彦于嫌疑之中,被人诽谤一节,应请雨生先生及心一姊负责更正。否则无端毁坏他人名誉,法律有保护之道。

  6.心一姊与彦系同学又同乡,倘她因雨生先生之单面瞎想,信以为真,陷入误会,此不特彦之不幸,亦吾浙人女界之辱也。

  7.彦处世接物,自有主张,决不如雨生先生之推想,请彼勿再关怀。

  8.雨生先生之旧友,大半为朱君毅先生之旧友,亦即彦间接之朋友;若令各方误会,彦以孤独之身,何以处此?

  总之,彦对雨生先生,仅视为一平常较熟之朋友而已。以上种种,请先生迅即驰书北平,向吴、陈两君代达种切。诸多费神,感谢感谢。急迫草此,不知所云。顺颂

  学安。

                         毛彦文谨上

                        四月二十二晚

  然而,着了情魔的吴宓,在读了这封信之后,除了痛苦外,又增加了几分想入非非的虚望。

  对吴宓的爱情错位和他本人的精神分裂倾向,毛彦文1970年在台湾有一篇名为《有关吴宓先生的一件往事》,她比较客观地记述了朱君毅、毛彦文、吴宓、陈心一四个人之间的离奇纠葛,并对吴宓自己的婚姻和他的错乱的精神追求有一分析、评说,此文收入毛彦文的《往事》一书中,这里摘录其中内容:

  吴宓先生,字雨僧、或雨生,于民国前一年春间,考取北京的清华学堂此校以美国退还我国庚子赔款而设立,原为留美预备学校,学生年龄大约在十四岁至十六、七岁之间。与吴同时被录取的有一位朱君毅先生,长吴二岁朱报名时少报两岁,吴朱两人在清华同用一书桌,同学六年之久,直到留美时方分手,吴在哈佛大学专攻西洋文学,朱先去约翰·霍浦金斯大学读二年,后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专攻教育。

  吴、朱二人交情至笃,彼此事事公开。朱三岁丧母,自幼由其祖母抚养长大,有一表妹姑母的女儿,小朱四岁寄住其家。均为祖母所钟爱,两人朝夕相依,十分亲爱,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当朱肄业清华时,其表妹正上小学,常写信与朱,朱每次阅后即与吴阅,如此五、六年之久,那女孩从不通的文字渐渐地写成通顺的信,均为吴所阅读无遗,因之他对她的印象很深,常私自羡慕朱有这样一位表妹。后来该女孩取了“海伦”为英文名。

  民国七年初夏,海伦在浙江吴兴湖郡女校肄业时,接朱君毅由美来信,内附一封吴君与他的信,系托朱函请海伦代其相亲。

  吴在清华求学时,常在《清华月刊》是否此名,记不清。沈卫威按:应为《清华周刊》发表文章或诗词,其同学中有陈君其人忘其名,好像陈君留美期间精神失常去世。陈君有姊名陈心一,毕业于省立杭州女子师范本科,陈女士常读吴的作品,至为钦佩,事为其弟所知,因之向吴介绍其姊心一,吴自认其貌不扬,不易吸引女性,一旦有女子对其向往,不胜沾沾自喜,但一在美国,一在杭州,从未谋面,于是写信与朱,要海伦去陈家实地考察,这给海伦出了难题。

  是年海伦乘暑假之便,特去杭州访问陈女士,这是她们初次见面。陈家似乎预知有客来访,招待甚殷,事后海伦把她对心一的印象,函告朱君毅,略谓:“不知吴君选择对象的条件为何陈女士系一旧式女子,做贤妻良母最为合格。皮肤稍黑,但不难看,中文精通,西文从未学过,性情似很温柔,倘吴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贤内助,陈女士似适当,如果想娶善交际、会英语的时髦女子,则应另行选择。”朱接海伦复信即将原信寄与吴,不久,吴、陈宣告越洋订婚。

  吴君留学美国四年,在他回国那年大约是民国九、十年之间夏天,即在上海与陈女士结婚,他未抵达上海前,吴、陈两家已忙于筹备喜事,吴抵沪不数日便举行婚礼。婚后新夫妇在南京定居,因吴那时应东南大学之聘为该校教授。

  吴、陈结婚后,最初岁年似乎尚平静无事,吴偶尔对夫人有不满的表示,陈女士却能多方忍耐,委曲求全,但逐渐的两人感情恶化,终于民国十七年(沈卫威按:应为民国十八年)正式仳离。在闹离婚过程中,吴曾函告海伦,海伦极端反对,竭力劝阻,她认为陈女士实为吴的最适当配偶,因吴有我国旧时文人的习气,易发不合理的脾气,陈女士常逆来顺受,不与计较,这是新式女子所做不到的。

  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词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当中谈古说今,这些都不是陈女士所专长,所以他们的婚姻终于破裂,这是双方的不幸,可是吴应负全责,如果说他们是错误的结合,这个错误是吴一手造成的。

  民国六年春,朱君毅正式向海伦求婚,同时函恳其父母向海伦父母提亲事,几经波折,终于取得两方家长同意而正式订婚。是年夏,朱赴美留学,于民国十二年夏间回国,与吴同在南京东南大学执教。

  海伦于民国九年春考取北京女子高级师范学校,夏间由杭州北上路过南京时,方第一次与吴见面那时北上必须在下关渡江乘津浦路火车。迨朱回国后,海伦由北京女高师转学至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民国十三年六月初,朱因移情别恋忽向海伦提出解除婚约的要求,当时南京教育界为之哗然。吴对朱此举大不以为然,曾一度试行调解失败。

  上文曾提及吴心目中有一不可捉摸的理想女子,不幸他离婚后将这种理想错放在海伦身上,想系他往时看过太多海伦少时与朱君毅的信,以致发生憧憬。其实吴并不了解海伦,他们二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海伦平凡而有个性,对于中英文学一无根基,且遭过失恋苦果,对于男人失去信心,纵令吴与海伦勉强结合,也许不会幸福,说不定再闹仳离,海伦绝不能和陈女士那样对吴百般顺从,故自吴、陈离婚以来,海伦不断地设法劝两方复合,因海伦始终认为只有陈心一能容忍吴的任性取闹,惜终未成功。

  自海伦与朱解除婚约后,她想尽方法,避免与朱有关的事或人接触,这是心理上一种无法解说的情绪。吴为朱之至友,如何能令海伦接受他的追求尤其令海伦不能忍受的,是吴几乎每次致海伦信中都要叙述自某年起,从朱处读到她的信及渐萌幻想等等,这不是更令海伦发生反感吗?

  吴君是一位文人学者,心地善良,为人拘谨,有正义感,有浓厚的书生气质而兼有几分浪漫气息。他离婚后对于前妻仍备加关切,不仅担负她及他们女儿的生活费及教育费,传闻有时还去探望陈女士,他绝不是一个薄情者……

  这里,毛彦文告诉读者一个基本的实事,那就是吴宓很早就爱上了朋友、同学的女友。而她并不爱吴宓。

  毛彦文写作此文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心境也趋于老化,精神也处于平静,她回味自己的感情历程时,显得客观、平和。

  可以说,吴宓连毛彦文最起码的情感需要和个性都不明白,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令毛彦文反感。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女人,毛彦文、陈心一追求和看重的是实际的婚姻,而吴宓则追求的是精神之恋。吴宓想得到神圣而纯洁的一世情缘,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完美爱情。

  不幸的是,这种“精神之恋”,吴宓一生都不曾得到。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幽默、美图、FLASH…动漫频道正式推出!
聚首新浪放飞爱情梦想-新婚专题五月登场!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