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有关郭沫若的著作,发现有些书中的记述,与事实颇有出入。为引起读者的注意,不致以讹传讹,实有指出的必要。
一、郭沫若和毛泽东第一次见面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1893—1949》上册第120页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南昌,毛泽东会晤了林伯渠。林此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他在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日记中记载:‘晚开会晤润之。归寓已十二时矣。’第二天,……晚上,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宴请林伯渠、毛泽东等。这是郭沫若第一次同毛泽东见面,后来他把此事写进回忆录《洪波曲》,感觉毛泽东‘静如处子’,很有些像汉初的张良。”
以上记述是全然不对的。郭沫若于1926年3月18日偕同创造社同人郁达夫、王独清离开上海,五天之后,即3月23日抵达广州,当即由成仿吾陪同去拜访林伯渠(祖涵)。郭沫若在《创造十年续篇》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到了祖涵家时,他却不在,在他的书房里却遇着了毛泽东。太史公对于留侯张良的赞语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吾于毛泽东亦云然。人字形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娓婉。不过在当时的我,倒还没有预计过他一定非‘魅梧奇伟’不可的。”
郭沫若的自述是可信的。否则,事关毛泽东,善为人文的郭沫若早就会有所订正了,不至于几十年后仍一字未改。由此可知,郭沫若和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时间是1926年3月23日,而不是文献版《毛泽东传》所说的1926年11月27日;地点在广州而不是在南昌;是在林伯渠的家里而不是在郭沫若举行的宴会上;彼时郭沫若到广州来是就任广东大学(即后来的中山大学)文科学长,他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则是北伐以后的事;郭沫若记载他和毛泽东首次见面的文章是《创造十年续篇》,而不是记叙抗日战争的《洪波曲》(原名《抗战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显然是把林伯渠的日记和郭沫若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拉扯在一起了,以至一错皆错。其实编著者只要查阅一下郭沫若的有关记叙,这样的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文献版的《毛泽东传》属于正史,具有权威性,在读者中有很大的影响,出现史实错误是应当予以纠正的。
二、周恩来未曾陪同安娜去医院探望郭老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郭沫若和他的日本妻子》,在“万古流芳”一节中谈到郭沫若病重住院期间,安娜和女儿淑王禹到北京来探视。“总理得知安娜母女来了,便决定亲自陪她们看望郭沫若。那一天,安娜在医院的接待室见到了周恩来,她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紧紧地握住周恩来的手说:‘谢谢总理!谢谢总理!’周恩来与安娜母女一起来到病房。病中的沫若见总理亲自陪同安娜母女前来看望,心情十分激动;然而,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了,他不能够说话,只能用眼神向总理表示感谢!安娜久久地握着沫若那只无力的手,……周恩来也说话了,声音很大:‘郭老,你今天很幸福啊!安娜夫人与女儿淑王禹都来看你了!你很快会恢复健康的!’嗣后,经过医生们的抢救,沫若果然战胜死神,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一段记述纯系子虚乌有。郭沫若和安娜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75年的下半年,当时郭老正生病住在北京医院。安娜由女儿淑王禹陪同来到北京,住在前门饭店,郭老秘书王廷芳约定了时间,到前门饭店把安娜母女接到北京医院。坐在沙发中的郭沫若见她们来了,就吃力地要站起身来迎接,安娜快步上前将郭老按回沙发坐下,握着郭老的手幽默地说:“你变了,变得慈祥了,你是会进天堂的。”郭老和安娜母女亲切交谈,他简单讲了讲自己的病情,安娜详细介绍了她上次回日本探亲的情况,并就市川故居房产的处理向郭老作了说明……。谈话持续了半个多小时,郭老一直把安娜母女送到病房大楼的门口才握手告别。在回前门饭店的路上,安娜忽然想起她回日本照了很多市川故居的照片,刚才忘了给郭老看了,遂又返回北京医院,把照片一张一张的拿给郭沫若看。郭老饶有兴味地看着故居的照片,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刻钟。安娜起身告辞,郭老还是迈着蹒跚的步子送她,和上回一样一直把安娜送到病房大楼门口。两位老人长时间地紧紧握手告别,郭老不顾自己病重,站在那里,看着安娜上了汽车,车子开动了,两人还不断地挥手致意,直到见不到了为止。……
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自始至终就没有周恩来的影子。郭老和安娜这次在医院中见面,是由秘书王廷芳陪同的,王廷芳也否认当时有周总理在场。1975年的下半年周恩来已病入膏肓,他没有也不可能陪同安娜到医院去看望郭沫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郭沫若和他的日本妻子》一书中的以上记述,无疑出自作者的虚构和想象。而且,毛泽东、周恩来都是领袖级的大人物,有关他们的记述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如果无根无据以少说不说为佳。(桑逢康)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