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生代作家群里的佼佼者,32岁的邱华栋在短短数年内,就积聚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自从1993年调入《中华工商时报》后,并没有因为从事记者职业而变得浮躁。在每周完成一块版面之余,他居然还接二连三地创作出四部长篇小说、十几部中短篇小说及大量散文、诗作。
“我不是一个坐得住的人。”但是邱华栋称,当他写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因为电话铃总也没响而有些遗憾,“怎么没人找我聊聊呢?”如此说来,他能持续“稳产、高产”,只能因为两点:一、天赋过人;二、科学、合理地分配、使用时间。
在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作家群里,人们听到太多的关于作家们的怪癖和特点,诸如必须夜深人静时方能动笔;非要耗燃一包香烟才算达到创作所必需的动力;以及什么“心情要好的时刻”等等。邱华栋的作息时间非常有规律:12点睡觉、7点起床、跑步一小时、8点写作。如果正值去报社的日子,9点坐班车进城上班。其余日子,从8点开始写直到中午。看新闻、看VCD、听CD都不耽误。没有沾染烟酒的恶习,没有昼伏夜出的嗜好,邱华栋是个好孩子。
可能是因为没有作家们通常要熬夜的共性,邱华栋的身上也没有时下文人们常有的虚荣和矫情。从装束到谈吐,他都是一个典型记者形象——不修边幅、随意、活跃。夏日里一件T恤衫,冬天里一条休闲裤,尽管他对于城市现代文明的分析精辟入理,对于青年人与流行、时尚的关系了若指掌,但他绝无为了标榜自己的“新生代作家”特性而把自己沉溺其中。
不刻意把自己朝时尚上扯,自然就减少了许多虚无缥缈地繁赘。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众人交往,就能使自己和对方都处于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在一个文人墨客集中的研讨会上,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的声音不同凡响,都在仔细打量、思忖着对方,争取让自己取得精神上的优势。于是,发言冗长而饶舌,卖弄又造作。这个时候,邱华栋的发言一定是非常低调、非常通俗和非常简短的。他有足够的自信支撑,使他不必非在这个场合表现得卓而不群。
然而,邱华栋在作家群里,至少在新生代作家群里的确是鹤立鸡群。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文学备受冷落的今天,依然保持着骄人的印数和发行量,实在让他的不少同行望尘莫及。当《正午的供词》被博库图书网站购买了电子版权后,人们发现:他还是一位深受年龄层更低的网民们欢迎的青年作家。
精力充沛的邱华栋,每天要游览大量的报刊和书籍外(包括刘震云一套四本的《故乡面和花朵》那样的长篇巨著),还要坚持看当代外国文学的原著。对于同时代的外国同行,邱华栋强烈关注。他可以信手拈来那些出类拔萃的作品,指出他们的风格、特点、流派及优劣。他认为在人类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如果还不能以一个世界性的角度来关照当代文学的话,他的创作势必受到极大的局限。
对当今文坛,每个作家势必有自己的见解。但除去王朔口无遮拦、恣意点评外,绝大多数作家都在公开场合装聋作哑,用沉默来保护自己。许多作家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可能一时激动说了些心里话,但很快就追悔莫及,急忙请求记者“把刚才私下聊的话删去,千万别发表!答应我啊!”邱华栋则敢做敢当,“没事,我就是这个看法,凡是我们谈的,都可以发表!”或许就是为人坦荡,在“文人相轻”的文化圈里,他没有许多文人身上的嫉妒和偏颇,让人感到一种文人少有的快人快语的豁达。
关于邱华栋的简历和作品,我们可以从相关资料了解到,但对他个人的性格、操守和文字后真实生活一面,则不是每个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的。但愿这篇对于他的速写,能够多少帮助人们消除些对邱华栋的神秘感。(伊夫)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