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正文

《生活在北回归线》之二——南滚河寻象记

http://www.sina.com.cn 2001/06/05 10:11  中央电视台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1995年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中缅边境中段,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班洪、班老两乡境内,是以保护亚洲象、白掌长臂猿等多种珍稀动物,及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7082公顷。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能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干湿季分明、少寒、多雾等特点。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据初步统计,现已鉴定的种子植物达1350余种。有以绒毛番龙眼、千果榄仁为标志的热带季风性雨林;以杯状栲、刺栲、红木荷、滇楠组成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以黄竹、野龙竹组成的热性竹林;以思茅松为优势的暖热性针叶林;以及以中平树为优势的灌木林和一草地。

  在各种植被类型中,蕴藏着各类经济植物和濒危的保护生物。在保护植物中属国家级的就有30种,其中:一级的仅桫椤1种,二级的有云南石梓、四薮木、三棱栎、董棕4种,三级的有大果青冈、见血封喉、千果榄仁等25种。野生动物共565种,其中:哺乳动物72种,鸟类145种,两栖类26种,爬行类40种,鱼类21种,昆虫261种。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亚洲象、白掌长臂猿、孟加拉虎等1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穿山甲、水鹿等37种。在这些保护动物中,亚洲象和白掌长臂猿,在中国只有西双版纳和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两处有分布。

  南滚河寻象记

  亚洲象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动物,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有亚洲象分布,一个是西双版纳,另一个就是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央电视台第2套《生活》栏目《生活在北回归线》系列报道组的特派记者从昆明换乘半个小时飞机到达临沧,又经过六个多小时土路的颠簸,终于到达南滚河所在的沧源县班洪乡,开始了一场辛劳而又有趣的南滚河寻象行动。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中缅边界中段,是云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十年代,这里生活着成群的亚洲象,但后来由于人们的大肆捕猎,亚洲象的数量急剧减少。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之后,数量又有所回升,但由于南滚河东部地区人类活动频繁,亚洲象又有向西迁徙的趋势。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南滚河内只有十多头亚洲象,但却分布在10万多亩的丛林中,要找到它们无异于大海捞针。然而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记者还是决定要顺着南滚河进入保护区去碰碰运气。

  要进入自然保护区寻访亚洲象,首先要趟过南滚河,而要想趟水过河,还必须进行两项准备:换上军用胶鞋,以对付南滚河底坚硬锋利的石块;扎紧裤腿,时刻提防岸上的蛇和吸血蚂蝗。深入保护区两、三公里后,水越来越深,林子也越来越密,然而大象却依然杳无踪迹,在河的两岸,只找到了一些大象爱吃的野果,和一些其它动物的足印。随行专家——临沧地区林业局保护办的高级工程师李永杰很快看出了问题:南滚河沿岸独特的生态环境是野生亚洲象理想的栖息地,不过大象虽然喜欢水和温热的气候,但又十分害怕被阳光直晒,所以它最活跃的时间应该是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之后,而在刚刚经过的地方并没有见到大象近期活动过的踪迹,因此专家建议明天转到其它地点继续追踪。

  在南滚河,与大象离得最近的就是生活在保护区周边的佤族人,于是记者决定先进入佤族的村寨拜访佤族村民,更多的了解一些关于亚洲象的事情。果然,在村寨,记者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大象的奇闻趣事。几位佤族老人讲述了他们儿时所亲眼目睹的“一百二十头大象一起洗澡”的情景;热情的村民为记者演示了古老的佤族仪式;记者还发现,在佤族人的房顶上都有一个形状奇特的标志,据说这是仿照象牙和牛角的形状建造的,借以表达佤族人对大象的喜爱和尊敬。在佤族的语言中,把大象叫做“大”,这是因为大象比一般的动物都庞大,而同时,他们又把祖父也叫做“大”,这足见大象在佤族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然而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佤族人至今仍沿袭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粮食产量偏低,而产量低又使得人们不得不去寻找更多的轮歇地,那一小块、一小块被烧过的山林据说就是佤族人耕作的轮歇地。人们在保护区周围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原来十几年轮一次,现在几年就轮一次。生物的多样性遭到了破坏,大象的活动空间也受到了挤压,相信这也是热爱大象的佤族人所不愿看到的。

  对大象的了解越多,记者继续寻找下去的决心就越坚定。终于,从几个正在修路的佤族群众口中,记者得到了大象的最新活动情况——“有七头大象在附近出现过”。据随行专家分析,大象可能就在附近,因为这里有一个很特别的水塘——硝塘,而大象和别的动物每年都要来这里喝硝水。于是大家迅速赶往硝塘。在硝塘附近果然看到了大象活动的痕迹,但另人遗憾的是,大象离开了这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过这里离国界只有两公里,大象究竟是原路返回保护区了呢,还是出国访友去了呢?由于在大象出国的路线附近我没有发现大象活动的痕迹,因此可以断定它们真的是返回保护区了。

  正当记者为连日追踪无果而开始有些沮丧时,随行专家的一席话使记者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这里还有一个最有可能见到大象的地方,就是嵌在保护区里的南郎寨”。果然一到南郎就听到前两天有人见过大象的消息,于是在村民组长和保护区的老李的陪同下,记者又钻进了保护区的密林之中。在离南郎几公里远的丛林里发现了多处大象活动过的痕迹:大象的粪便,大象休息过的地方,还有大象用鼻子破坏过的树干(大象长而有力的鼻子可以将大树树皮剥落)。而那些清晰的大脚印更是让记者感到无比兴奋,这一次离大象真的很近了。

  顺着大象脚印继续追踪,又走了几公里,仍然没有见到大象的踪影,倒是吸血的蚂蝗时常出现在大家的脚上。随着向保护区的深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远处的雷声也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雨。这时向导发出了警告:在原始森始里走夜路是相当危险的,要是有雨就更难返回了。而大象留下的种种迹象表明现在大家离大象少说还有十多里路。于是经过商量,最终不得不非常遗憾地结束这次寻象行动,夜宿南郎寨。

  在南郎,佤族人的热情好客和茅草房的干净舒适,减轻了连日寻象的辛劳;可口的野菜和清冽的泉水弥补了寻象未果的遗憾。在南郎村寨里,记者真切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佤族人民的淳朴,同时也目睹和体验了山区人民生活的艰辛:

  由于南郎寨地理环境的限制,到现在这个村子仍然不通电也不通公路。这里最好的娱乐设备就是一台靠发电机供电的VCD,每到夜晚,小小的放映室里就会挤满了村里的老老少少。

  因为离保护区太近,每年稻谷成熟的季节又都是村民最紧张的时候,因为大象随时可能会出现在田里偷吃稻谷。村民刀老六家的水田就是大象来得最频繁的地方,一年3600斤谷子要被大象吃掉800斤。虽然被大象吃掉的稻谷可以向保护区申报赔偿,但每公斤稻谷0.5元的补偿标准,与实际受到的损失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然而,尽管如此村民还是愿意和大象生活在一起。正如那句山歌所唱的那样:“虽然大象吃了我们的谷子,我们还是离不开大象”,因为在善良而宽厚的佤族人心中,早以原谅了大象的这点过失,在他们眼里大象永远是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动物。

  不久之后,这个美丽的山寨就要搬迁到一个远离大象的地方了,因为国家已经批准了南滚河保护区的扩建计划,南郎寨将成为保护区的一部分,现在当地政府正在做搬迁前的动员工作。相信热爱大象的南郎人会做出他们的正确的抉择。

  这次南滚河之行记者最终还是有幸见到了南滚河亚洲象,只不过这是两年前一位西南林学院的老师在秋收季节经过半个月的守候拍到的珍贵的图片资料。但愿记者下次去的时候能亲眼见到那些可爱的大象,也但愿大象们的家园、领地能更加自由、宽广。

  《生活》记者千里寻象未果佤族村寨所见趣事颇多

  1逆风找大象

  据保护区人员介绍,50年代以前,南滚河分布着成群的亚洲象,它们和这里的人民相处和睦,生活的自由、无忧。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大量猎杀,使得亚洲象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地居民与之建立起的数十年的深厚友谊也因此而毁于一旦。大象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记忆力非常强,人类曾经施加给它们的伤害,会被永久的记住,并将这种惨痛的记忆传给下一代。因此,南滚河的亚洲象逐渐开始有意的躲避人群,人们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大象的嗅觉非常灵敏,顺风情况下,它的长鼻子可以嗅到3、4公里以外的气味,只要有陌生人出现,大象就能够很快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要想找到大象,就必须采取特殊的办法,保护区的专家向记者传授了寻找大象的秘诀——逆风寻找。进入了大象活动的丛林,先通过打火机打出的火苗来判断一下风向,然后逆着风向行走,这样就不容易被大象嗅到气味,可以“攻”其不备了。

  2缅甸村民要求索赔

  由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距离中缅边界最近的地方只有不到3公里,因此保护区的大象出国旅游就特别的方便,吃饱喝足了就到国外转转,散散心、消消食,很是惬意。高兴的时候还能顺便在缅甸人民的田里来顿野餐,生活质量真是没的说。但是被大象“偷吃”了粮食的缅甸人民就不干了,他们认为,既然中国成立了保护大象的自然保护区,那么大象就应该是中国的,中国的大象“偷吃”了缅甸的粮食,自然应该由中国来赔偿,因此经常会有缅甸村民跑到保护区找当地政府要求索赔。

  3盛情难却

  记者寻象未果,夜宿佤族村寨,在那里记者体会到了佤族人民的热情、淳朴,同时也深切的领教了“盛情难却”的含义。佤族人有一项风俗,男人的衣物都必须由自家的女人来洗,如果由男人自己洗会被别人看不起。那么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则更是如此,周到的照顾自然包括为客人洗衣服。主人的热情,让两位记者深感“盛情难却”,然而面对主人的女儿——一位纯真、美丽的佤族姑娘,记者怎么也不好意思把穿了3天的臭袜子塞给她。两位记者也可谓是转战南北,见过大世面的,可是这一次真的被难住了。最后还是一位记者编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汉族人有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的风俗习惯,并一再坚持要按照汉族的风俗来,主人才最终作罢。

  4大象的寨子——永桑

  在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附近有一个美丽的村寨,它的名字叫“永桑”,在佤族的语言里,“桑”是大象的意思,“永桑”就是大象的村子的意思,这足见佤族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然而,由于环境的改变,“大象的村子”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大象出现过了。

  记者吕忻陈衡庭

  2001年6月6日20:00播出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订阅手机短信头条新闻天天奖多款时尚手机!
最新推出足球经理游戏--风云总教头之甲A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2001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指南-考生报考好帮手!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谁是最美的新娘:网友婚纱靓照大比拼!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