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6公里,面积近4万4千公倾。由于地处热带北部,因而在这里形成了我国最典型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在植物学上被称为顶级群落,物种的丰富程度是其它类型的林带所无法相比的。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生存着70多种古老动植物,品种数量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中是最多的,因而它有着“滇东南生物基因库”的美称。
《生活在北回归线》的记者来到大围山保护区的第二天,就在当地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原始热带雨林。与记者同行的还有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倭蜂猴。倭蜂猴别名风猴、小懒猴,属于懒猴科动物。它与蜂猴外形十分相似只是体形更小一些,只有蜂猴的一半大。其身长21-22.5厘米,尾长1.2厘米,体重大约325-425克。脑袋很圆,眼睛圆而大,口、鼻、唇都是白色。体毛呈细绒状,多为橙色或赤褐色。从背部中央至头顶有一条深色纹,腹部、四肢有银灰色的光泽。全中国倭蜂猴一共就只有300来只,都集中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它数量稀少,非常珍稀,并且生性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因此成为东南亚一带人们最喜爱的宠物。然而也正因为此,它们也成了偷猎者的主要目标。保护区一带倭蜂猴的偷猎情况非常严重,每年保护区管理所查获并放生的伪蜂猴不少于60只。这两只就是一星期前工作人员在长途车站发现的,因为担心它们再次被人抓到,就决定到原始森林的腹地把它们放生。
一路上有可爱的倭蜂猴相伴,倒也不觉得累,然而在热带雨林中行走,终归不是件容易的事。浓密的枝叶遮挡住了大部份阳光,使得雨林中的能见度很低,而脚下盘根交错的藤条、厚厚的枯枝腐叶以及长满青苔的岩石,都得让人万分小心,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摔个四脚朝天。一位记者就不慎被脚下的藤条绊了一跤。艰难的行进了6个小时之后,终于来到了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腹地。也许是被关得太久的缘故,刚爬出笼子的倭蜂猴有点跌跌撞撞,晕头晕脑的。但记者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一同走了这么长的一段路,两只倭蜂猴已经和大家呆出了感情,所以久久不肯离去。
放走了伪蜂猴,记者从另一条路下山。在离保护区最近的一个村寨里记者发现了一个现象,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整段的树干。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的4万7千人,全部都是农业人口,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靠山吃山在这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传统耕作方式造成的毁林开荒与特殊年代的大肆砍伐,已经使整个大围山地区的原始森林大面积的缩小。到1986年保护区成立时,原始林就只剩下零星的碎片了。虽然当地政府尽力采取各项退耕还林的补救措施,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许多被毁坏的植被将永远无法再恢复。现在,随着人口的增长,保护区内的原始林还在继续遭受破坏。除了偷猎野生动物、砍树烧柴以外,毁林后栽种经济作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热带雨林的生物链是环环相扣、联系的非常紧密的,如果少了一片树木,那么以它们为生的其他动植物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那么这毁林开荒、毁林种经济作物的行为又将给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周边的人们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在保护区周边的一条公路上,记者发现路边的土地上全部种的是香蕉,其他所有植被都被人为的破坏掉。松动的泥土被雨水一冲,很容易发生塌陷,公路也因此而有下沉的趋势。
要保护好这片热带雨林,一方面需要加大执法力度,然而整个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一共不到100人,管理难度相当大;另一方面,专家提出了解决方案,要求把离保护区比较近的村庄迁出,这样就能相对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然而资金又成了一大难题。所以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加强人们的自觉保护意识是当务之急。每年,保护区管理所的工作人员都要去保护区周边的小学,给孩子们讲解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工作人员们希望,这些孩子们不要再重复他们父辈做过的事情,破坏森林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下去;他们更希望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大围山保护区还能保留有全中国最好的一片热带雨林。这是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愿望,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汤哲)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