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一览
http://www.sina.com.cn 2000/11/21 18:25 新浪文教
1943年开始,张爱玲的《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在英文月刊《二十世纪》四卷一期发表;
她的文章以其独到的视角,清丽的笔调颇受沪上读者好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随后在《二十世纪》上相继发表了《妻子、荡妇和孩童》、《鸦片战争》、《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国人的宗教》、《到底是上海人》等影评和介绍中国文化和文章。
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新写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等小说在著名的鸳鸯蝴蝶派杂志《紫罗兰》当年的五、六月两期以头条刊出;
八月,张爱玲的小说《心经》在《万象》杂志刊出;
此后,她的《琉璃瓦》、《连环套》等小说也相继在《万象》上刊出。
几乎与《心经》发表同时,张爱玲的《茉莉香片》在《杂志》上登了出来;
随后又刊出了《倾城之恋》。
在小说赢来了满堂彩之后,张爱玲又亮出她的另一样拿手好戏--散文。她的《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等著名散文很快在名噪一时的散文半月刊《古今》和散文小说月刊《天地》上刊登出来。
1943-1944年大半年的时间里,沪上文坛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期刊每期都有张爱玲的作品。
从五月份发表《第一炉香》起,短短几个月时间,张爱玲迅速占领了上海滩几乎所有最出名、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而且她最杰出的作品已在这一年相继问世。
是年十一月,《洋人看戏及其他》刊于《古今》;
《金锁记》刊于《杂志》;
《琉璃瓦》刊于《万象》;
《封锁》刊于《天地》。
此时的张爱玲如日中天。引人注目的是,在沦陷区的大上海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文坛的方方面面,代表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似乎都顺理成章地接纳了这位文坛新人,而且褒奖有加。
《紫罗兰》代表了鸳鸯蝴蝶派的趣味,《古今》承袭了周作人、林语堂的“闲适”格调,而《万象》坚持着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杂志》则想走纯文艺的路线,而它们竟一致对张爱玲嘉许和推崇,在新文学史上,这种情况即使不是仅见,也是极为少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