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新浪文教 > 正文











精品库
  张爱玲笔下的“鸟喻”与“有女同车”
  记忆即生命
  老人和妓女
  世事沧桑--老街
  蓝印花
  乡愁的边缘--送别二000之一
  鞋儿
  葬我
  不,这不是秋天
  宽容之前先学会做自己
  孤男寡女、戏剧与政治
  那天(她版)
  苹果
  古老的水手刀
  刽子世家
  有一个人,一辈子在树上
  我是野狗
  迷途
  埃及女王
  一种荒诞体验:我来到阅微草堂
  最后一曲广陵散
  生在76年
  人为贵
  在这条路没入土地前我已经发现了它
  母亲
>>更多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无耻的讪笑

http://www.sina.com.cn 2000/11/29 15:23  新浪文教

  --读《美人赠我蒙汗药》

  新浪网友:傻糊糊

  最近书店里上了王朔与老霞(后在书中变为老侠)合著的对话体论述集《美人赠我蒙汗药》。王朔的书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出单行本我就开始看,一直看到《看上去很美》,都是借着翻翻。到了《无知者无畏》就干脆下了电子版看看。我总觉得王朔与其说是个作家,不如说九十年代后期他更像个网络上的砖厂厂长,那种“谁我也不同意,一个也不放过”的架式。这本身没什么好收藏的。这次的新著我却决然买下,价钱偏贵,二百五十页的小本子标价十六块八,一印还就二十万册,印象里这年头一版能印万把册的书就很了不得了,长江文艺出版社这么个势头也颇是很有自信的样子。果然,花了一天读完朔爷和老侠的对话,总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

  这本书有两个角度我觉得比较值得琢磨。首先是这个对话出台的姿态比较有分析的价值,其次就是在这种姿态里产生的小想法小梳理颇有点蒙汗药的性能。

  (一)美人互赠蒙汗药

  让我们先从文本本身说起。这篇对话看私两人推心置腹洋洋洒洒漫无边际,实际大概可以分成两大段落来看。

  首先是借用老侠不轻不重不冷不热的探问疑问质问责问,给了王朔小兄弟一个真情大放献的机会。朔爷变朔弟,是王朔多年以来少有的姿态,仿佛是领了那怯生生蒙懂懂的方枪枪来,看着满世界的陌生人白着个小眼睛做孤苦伶仃状。时而激昂喷沫一如做惯的痞爷,时而浅佪低吟做不逢其时的感慨,时而书卷如面目可憎的知识分子,时而臊眉搭眼忏悔媚俗弱点。从不名一文讲到小荷尖尖,从摸索成长讲到误蹈大众混水的心路历程,有如检出了什么绝症的中年人早早地收拾出一块风水地,变着心思地给自己琢磨碑上的字样,洒上几滴清泪又忽然奋起,摆出潜心向学的眼神聆听老侠老师的教诲。

  第二部分很自然地过渡到老侠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到底是有过系统训练的,有深厚的理论结构的前青年学者,挥挥洒洒间把西方近现代哲学谱系大纲深入浅出地罗列了一遍,凡是近三百年牛过的西方人文学者的大名在老师的言谈里无一遗漏,这时候可爱的方枪枪就只有瞪着眼睛插一两句嘴还插得特可爱的那种:

  “听说有个叫顾准的吧?”

  “刘小枫怎么样?这几年老听人说起他”

  “听说有个叫叔本华的和尼采是一条线上的,他俩之间应该有承续关系吧?”

  ……

  说到看没看过《史记》《通鉴》《论语》、老庄,方枪枪也特诚实,每次都是一样的话:“我没看过,就翻翻。”

  有点一般精神生活经验的人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人要吃饱喝足了,想聊聊文化思想什么的,这时候有个人找你去聊天,一问什么都是“听说,没看过,就翻翻”可你实在没人聊只能和他聊了,你会聊什么?还会聊文化思想话题吗?我想起码我不会,我宁可聊聊哪条路上新开的湘菜馆里的鱼头做的地道,我怎么就做不出什么的。可人家老师就是老师,“诲人不倦”,而被诲的也真不厌倦,俩人就这么聊下去了,回顾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黄金时代,当年的知识界几大阵营,没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放在里面又不甘心,顺带着回顾当年刘再复李泽厚“理论教皇”风光一时,却在研讨会上被“黑马”拍了一砖。现在十多年过去了竟然还可以想见得到马的得意与微笑。

  八十年代老话重提不过是个铺垫,主要还是要说九十年代没机会说的话。九十年代文化又热了几阵子,从回归传统的辜辛凕、陈寅恪,到民族主义泛滥的《中国可以说不》,从西方后现代的福柯、德里达到刘小枫的基督教哲学化,从贾平凹的《废都》到王蒙马原徐星高行健余华王安忆张承志刘震云们再到新生代的身体写作,从“钱学”的虚妄,余秋雨的“假大空”到“新黑马”的献媚,……老师萧条了十年没有话语权,这次对着不倦的曾经只会骂作家的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把古今中外文坛学界骂了一溜够,对这十年出现的所谓新秀更是没了客气,最后好像只认了一个波普尔和一个康德,捎带脚把苏格拉底和纪德夸了夸,夸的还是个最基本的真诚态度。老师的话语里充满着王朔曾经表明一见就烦的词,什么“后现代”、什么“关怀”、什么“底线”……可是刚刚几个月王朔好像金身重塑,不但可以忍受自己曾经巨烦的一套,而且进一步表示“对学院派特感兴趣”,从“我就是个码字的”摇身一变“我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仿佛只有这样才不会坏了老师的谈兴,给了读者一个老老实实看下去的理由。

  可我的脑袋还是老实不了,因为面对王朔和蒙面老侠我总有一不小心就被谁涮了的担心。就像王朔掏着心窝子说他在这个没有制度保障的社会里生活没安全感一样,我在读书这等小事上也没了安全感。老师说了半天让我们知道几乎所以写书的人都是骗子,都在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或者让别人坚守自己坚守不了的东西。那么我从此,也就是从读这本剥皮的书开始就学着寻找作者的“底线”。读过全文我似乎找到了两个作者翻来覆去的话:真实是写作的底线,诚实是做人的底线,“可以无耻,不能伪善”王朔如是说。

  因为坚守了底线所以王朔不想再和大众文化眉来眼去,因为坚守了底线王朔更看不上知识分子与权利勾勾搭搭。王朔如此,作为博士出身的老侠就更懂得坚守的价值,谈话中王朔很纯真地曾插问过一句:“还有让你服气的人?”说明老师的态度就是谁也不份儿,不份儿所以不合作不说话,满肚子的话全在这里掏给了王朔,由此说明王朔不是一般人。

  既然全文说了这么个东西,而且话里话外的矛头实际指向是那坐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屁股”(王朔有时候的大俗话确实很形象——味道形状都不好,而且因为大,君临在那儿就很危险)那么掩卷而思,我想的更多的不是老师的大道理,而是重新审视在“大屁股”下面“底线的坚守”。

  (二)王朔赠我蒙汗药--的底线

  众所周知,王朔是八十年代中期靠写言情小说出道的。《空中小姐》和《浮出海面》没有成为大陆琼谣,确实如他在《美》一书中所言,“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一些东西的……”王朔从一开始就有边缘人的心态,在他刚出道的笔下,主人公无所事事地郁闷甚至有点绝望,什么都不信了,就只能掉到爱情的甜窝里寻求拯救。可这结局连王朔自己都不信,也算是有了前面耕耘的成果,发稿变得容易些了,王朔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撒野”,也就是他自己说的“自己的想法”多加些,“真实些”,于是就有了后面的《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等一系列所谓后来被学院派称做的“痞子文学”,在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多是一群无业青年,操着多少带点阴损油滑有双面含义的新北京土话在煞有介事的主流社会之外颠覆着既有的“崇高善良美好理想”,特别是对操有评价话语权的所谓“青年导师”之流给予了尖刻的嘲笑。当时王朔的姿态既是反主流的,又迎合了八十年代末期由西方思潮冲击带来的学界思想界政策面上激进的“价值重估”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王朔的作品还是单行本,发行量并不大,当时的青年学生虽然看着王朔哈哈大笑,也不过就是一笑了之,那时候读书的热点都在反思传统文化,理论的启蒙丛书最受欢迎。总而言之,除了几个拍电影的,没人太把王朔当个事儿。

  王朔的真正发迹还是要归功于八、九十年代之交。虽然现在的王朔总愿意让人相信他是先被当做作家接受才进入影视圈玩票。但是凡是曾经关注过那一时期的文化动态的人都应该记得王朔的真热是从九二年才开始的。事情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新十年伊始时的万马齐喑让权利很是没有面子。老百姓看着也不爽,郁闷没地方出,找乐也找不着。总而言之,那年文坛冷寂,电视只找老片子翻来覆去地播,不说是没人写东西了,起码也是让人人自畏个个过关弄得不知道发什么东西好。当年的春节晚会都是冷冷清清,也是最为节约的一年,如果说有什么特色,也就是后来电视娱乐性节目的红黄蓝队模式是从九O年春节晚会学的。文艺界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忽然电视里放出了一台让家家户户惦记牵挂,老老少少热泪盈眶的电视剧,名曰〈渴望〉,这回是用正宗的老北京话讲一个特煽情的真善美的故事。顿时人人嘴里又哼上了比〈让世界充满爱〉更淳朴的〈好人一生平安〉。从这部电视剧的出现报纸杂志的文艺版终于有了热热闹闹的谈资,夹了年把尾巴的文化名人也在这时重现江湖谈了感想,让很多莫名其妙的猜想不攻自破。这时候才知道策划群里还有个曾经写过顽主的王朔。〈编辑部的故事〉让大家痛快了一把,后来是不让播了。中国的老百姓对被压制的东西不会拯救,但有极为泛滥的同情。同情的逻辑就是:我有口冤气,你正好也在这时候不顺了,那咱俩就是一头的,碰巧你又是个写字的,那你写什么我都觉得你是为我们写的,好人一生平安,多煽情啊,戏里戏外都泪汪汪的,甭管为什么咱们都不痛快,咱们都特善良都被愚弄了一把,你把你的泪水写在戏里,我把我的泪水流在戏外,总之我谁都不信了,就愿意和你煽情。于是王朔家喻户晓了。这时王朔出版了他四本一套的〈文集〉,九一年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年头,文革式的话语上纲到很多人都看不舒服的程度,话语被管制了,私下的牢骚却没有被控制,〈文集〉的出版恰逢其时,这时候王朔式的冷嘲热讽成为一种发泄情绪的良好寄托,如同今天的学生满嘴的大话西游,那时候学校里到处是爱谁谁谁的“王氏黑话”。王朔有了名气,第二次撒野成功。可是王硕在这个成名的时间问题上偷偷玩儿了个小花样,而且是那种让别人没办法公开揭穿的把戏,从而遮蔽了王朔出道以来最不光明的一次投机。然而这此投机对他个人从小火到大火的关键策划。可以说没有八九年末九零年初的文化思想沉寂就没有王朔的玩世浮现。

  南巡过后,不问姓氏只求效益的第二轮经济热潮开始了,王朔适时地全面投身影视,开公司做剧本,忙得不亦乐乎。可惜十年过去了除了写了俩煽吐了人的电视剧,在朋友电影上帮帮闲以外,没折腾出什么让人记住的东西,书也写不出个模样来。过去一起郁闷的那些人早就被钱烧的没了当初的郁闷,或者说成长了,而王朔绝不与权利勾搭的姿态(他也确实没法与道貌岸然的权利勾结)让他被权利利用过后立即被抛弃,并且权利丝毫不念及他的救场之恩,早年间的浩然还弄个级别当当,王朔却依然不久就被作为“痞子”,定了性划在一旁自生自灭去了。

  戏子最怕的是观众的遗忘,王朔现在开始痛恨曾使他受益的大众文化,现在按王朔自己的话说:“大众文化是无耻,”“大众文化就是消解锋芒让一切变得甜腻腻的……”什么东西到了大众文化就是一乐,王朔美滋滋地涮着大众乐呵,最后也是被人一涮而过。没人给你立碑作传。可是王朔确实还不同于一般的只爱弄点小虚荣的明星,王朔没原则的骨子从另一面给了他一个不迷信不易被蒙蔽的视角,他看不上那些骨子里和他一样无耻却比他能装蒜的人物一个个被封为精神的牌坊立在大众面前,没办法和遗忘他的大众一起去顶礼膜拜那些厚颜无耻的东西,连在这些跪拜的人群中好好躺着花钱都觉得气不顺,于是他要站出来说话。于是他一会儿弄出个〈看上去很美〉的小说换换风格,大家都说他换的不好,有点强努着说事儿的驾式,于是趁着还有人说他的时候,他就跳出来骂人了。从十年来受众最广的金庸骂起,再骂老实厚道的老舍先生,最后一直骂到中国当代文化的人格神鲁迅。

  我一直闹不明白王朔到底怎么了,跌跌撞撞地跳脚并不很美,不过是方枪枪那路王八拳的招数,这是跟谁呢?或者〈美〉能够让我们察觉到,他想骂的就是曾经捧杀他的大众文化,或者说文化大众更到位,想骂的就是不能让他窜得太高的“大屁股”。王朔生得不是地方,如果没有这个“屁股”,王朔以他特别的姿态可以在大众传媒上极尽他颠覆的姿态,用大众的话语警告大众永远对政治的伪善保持警惕。可惜王朔的功力不够,所以他能转身一变向上求学,想爆闪出点能够经世流传的话。

  但是最致命的是王朔根本没有自己的底线,所以王朔郁闷的还有生不逢时,如果能生活在没有屁股的地方,或者别的什么人能有力量先搬开这个屁股,王朔就能成为一个看上去挺美的人。他真诚地坦白:“我觉得只要没有特别重大的考验,我会争取活得是个人。但我不敢说的太绝对……一旦出现了大问题出现了大考验的时候,我不敢保证我能顶得住……而且就我对自己的了解,我八成是顶不住。”

  在此我们没有理由对王朔的顶不住叱之以鼻,王朔等着我们被他的真诚教育后再示以不屑,随后他就很无赖问我们:你真的能坚守得住吗?

  (三)黑马喜服蒙汗药--中的软弱

  说过了王朔,再来看看这位蒙面老侠。老侠的背景现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人应该都记得。八十年代中期老侠还是个北师大的博士生,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已经成了名噪一时的“黑马”(这个别号,被当时的青年学子尊称为“刘老师”。虽然年纪不老,但已然学会了爱惜羽毛,成名前拜访实验小说〈无主题变奏〉的作者徐星还称徐为“老师”,没两年就学会了与蹬板车卖杂志的徐星保持距离,而在〈美〉的对话中徐星已经被他归进了“小痞子”。他在与王朔的对话里无不包含着对小痞子之流的鄙视,大概是没什么正经文化人学院派什么的关心过王朔,于是面对这位前学院牛派的质询王朔也是毕恭毕敬甚至有时候是委委曲曲。当被老侠损贬为“脑子进水地”去电视台做“弱智节目”时,也只能摆出小无赖那“人家小嘛,不懂事嘛”那副小后悔样,怎么瞧怎么可爱,如同约好了玩你当爸爸他当儿子的家家酒。只不过这儿子层次比小无赖高了点,还知道说“人性的弱点”什么的。

  在对话的前半部分,老侠曾一语到破对王朔之流的看法:“没受过高等教育,刚出道时又受过知识人的种种虐待和歧视,他现在成了一个文化爆发户,不要脸起来也和其他暴发户差不多。”“你也就是个对知识、知识分子怀有仇恨的痞子作家,根本没有我以为的那种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敬畏。或者说你怕这种东西。有点儿类似某些人对知识分子的那种复仇心理。”

  总之,老侠混到和一个当年曾根本不够和他比肩而行的小痞子著书立言谈文化谈思想的地步,若说是忍耐,王朔怎么听老侠鄙视他贬低他都比不上老侠和他坐一会儿所忍受的一肚子委屈。

  作为一个文人学者,离开自己的讲坛,剥夺你的发言权,你再有想法文字也不能见到读者。这样的苦处恐怕老侠说来是一大车的。老侠的所谓思想没什么体系,或者说他也不过是个在学术和社会中逐渐成长的青年学人,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之前,各种因素(恐怕更多的是个人的因素)把他推上了政治运动的祭台。因此面对强大无耻的政治手段,老侠成为了牺牲,一个思想家的被压制是需要压制者专门组织抨击这种体系的研究班子的,而老侠等人在当时除了生吞活剥的西方话语和几句激动人心的口号,还没有任何有力的思想武器,于是除了几个御用写手发了几片诸如〈抓住谁谁谁的黑手〉等文革式小评论外,基本上就被淡化了。淡化的结果就是大众对思想明星的遗忘。加上失去了表态的场所,交流想必只能是私下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只有个人的寂寞。

  寂寞本身很残酷,它可以在无声无息中耗光一个灵动的性情,可以让思想之轮锈迹斑斑。但是寂寞也让思之真者更接近思的真缔,寂寞可以让人抛却繁华认清自己,选择平凡朴素更为纯粹的人生。

  但是老侠看来始终是想不通一个博士和一个混混之间的沟壑如何跨越,他的坚守与其说是对什么理念的坚守,不如说就是对自己曾经标满“学者、文人、文化、思想”等字样的大褂的坚守。但是他守不住寂寞,守了十年到头来还是要被个小痞子哄来过过嘴瘾,来了不算还要摆出个老师状老调重弹,谈蓝色文明,谈少数人利益。。。句句说的似乎都有理,可排错了顺序又什么理都没有。到头来还是把书本上的课堂里的老师教他的东西哐噹往纸上一摆,蒙了王朔顺带着还想蒙现在的年轻人(也只有到处找情绪找框架的学生买这套账)。可惜黑马后面已经出了三匹小黑马,摆着一样的姿态噏噏地叫着,本来与到同类应该有一见如故感,老侠却一把扯下小马的粪兜,闹得个臭气熏天,谁都不是个东西。最后还是被王朔蒙了一把,看起来是帮助王朔提高层次,实际是帮着王朔演了场文人相轻的活报剧,王朔如此之低眉顺目地陪着你抖搂那件文化的大褂,实际上还是偷偷摸摸地使着眼色告诉观众:这件用西方丝线织成的华服其实什么都没有。

  老侠隐忍十年,到头来只是原地踏步,还摆了个各怀鬼胎向下求索的姿态,实在让人怜不是骂也不是。

  话说到这里总有说不下去的感觉,因为大家都差不多,都有“人性的弱点”,都不是缔造思想的大家,老侠挺痛苦的,前个伪千禧之夜他从人大出来回到家中写的那片灵魂拷问式的随笔让我感觉到一种活着的绝望,应该说这么多年他学术上没什么认真的长进,人性的成长倒是比他风光的时候丰厚了许多。可惜他这次的姿态实在让人失望,难道情绪表达就如此重要,还是急于光复昔日繁华?

  我看着老侠的痛苦也不忍心再砸下去,如果见人就砸,见文字就拍,那么岂不是没法让人说话。把讨论和批评局限在学术范围之内,不问操守理念,不问学术真诚的底线,这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可是总围着牌坊的真伪不谈问题,也似乎不妥。于是在思想缺失,真诚在屁股的阴影下时隐时现的时代,轮到一个自甘无耻的王朔来跳着脚地提审道德与真诚,这本身就够后来的人们嘲笑一阵子。

  美人赠你蒙汗药,吃了越看给药的美人越美,或者应用内攻元气逼出药力折腾个虚脱。总之王朔有意无意地再次做了权利帮凶,让所有成文的东西全没了力气,恰恰符合了“不争论、不定义,摸着石头过河”的高成本政策。最后只剩下一个玩世之徒在绝望中讪笑。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来新浪文化艺术论坛发表文章或来信发表意见。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美国总统大选
2000年世界小姐大选决赛
新浪招聘网站
健康专题:禁用PPA感冒药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网上学园提供各种学习电脑网络技术文章
全国男篮甲A联赛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