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时刻
http://www.sina.com.cn 2000/11/22 14:42 新浪文教
作者:张颐武
我是个香港电影迷,这次的香港电影节和东京电影节同时在涉谷举行,让我可以有机会集中看香港电影。东京的深秋还不太冷,在涉谷的拥挤的人流中游逛一会儿,在小咖啡店中喝一杯热咖啡,然后躲进涉谷东急电影院中看那些早就想看的电影,一个下午就消磨过去了。只是可惜我还要上课,时间上有冲突,有些想看的片子没有机会看到,比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就错过了。不过仍然看了不少有趣的电影。
我看的电影中有好几部是有关白领中产阶级的感情生活的。那些电影都反响热烈。如女导演林爱华的《十二夜》,用十二个夜晚的片断讲都市男女的那种飘浮不定的感情起伏,一对男女偶然间相遇相爱,又在一段复杂的纠葛之后突然分手。电影的女主角是最近香港走红的电影明星张柏芝。都市人生的那种复杂微妙的心理悸动和感情的困扰被表现得非常巧妙。一个后现代的社会中的无穷无尽的自我追寻和人生被偶然性拨弄的无奈的确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另外一部题为《孤男寡女》的电影,导演是最近在香港走红的动作片导演韦家辉和杜琪峰。主角是刘德华和郑秀文。依然是“新经济”时代白领的感情纠葛。女主角,一位“灰姑娘”式的公司职员放弃了与网络大亨结婚的机会,找了刘德华这位中级经理。这个故事当然非常老套,好像古代小姐不爱公子,爱上秀才的故事。不过,无论网络大亨还是经理,都是一表人才的青年,网络大亨迷恋摩托车,而经理的公寓和汽车也是第一流的。无论如何,“新经济”没有改变基本的社会等级。“贾府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再穷的“秀才”也得是有房有车的经理。中产阶级的趣味无论时代变化到什么程度都有它的一套游戏规则。这些电影也得到了影迷的喜爱。在《孤男寡女》放映时,只要刘德华出现,就会有赞叹之声从观众席中发出来。在这里,“历史的终结”无疑是不可动摇的真理,历史的胜利者的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我们其实早就熟而能详了。只是今天的一切更加精致和优雅罢了。我觉得这些电影无论如何比那些我经常看到的知识分子对于“历史的终结”,对于革命的死亡的粗鄙的欢呼来得有趣,尽管在这里“历史”根本就不存在,但毕竟没有那么多煞有介事的道理。我看着这些电影没有失望的感觉,因为我根本没有希望什么。
但我毕竟还是看到了许鞍华的电影《千言万语》。这是一部关于历史,关于激进的社会运动的电影。这里用片断穿插了一位已经逝去的香港社会运动活动家吴仲贤的传记资料,吴仲贤到处追求变革和革命,信仰托洛茨基主义,但却不断失败,不断被放逐和打击。吴仲贤的这些片断仅仅是影片的一个隐喻,这里引入了早已被遗忘的那些政治的讨论和纷争。影片主要的故事线索是一对青年男女卷入了香港的社会运动,不断参与各种弱势团体的抗议活动。而他们的精神的导师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米兰的甘神父。这位甘神父早年信仰毛主义,向往中国。他在香港不断为弱势群体请命,为被压迫者进行抗议。他的同道开始加入主流社会,而他始终在为自己的信念努力,最后又到广东教书。由这些人物的命运投射了七十年代到今天的香港在经济发展神话之外的另类的历史,一种被压抑的历史和记忆。这位甘神父的确实有其原型,最近我还在香港媒体中看到他的消息。这里有一个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但同时非常伤感的片断让我难忘:男青年沦为妓女的母亲去看甘神父,谈到了她的痛苦和绝望的心情,甘神父给了她一本毛泽东的著作,希望她读读。这个母亲非常惊讶地提醒甘神父:“我是偷渡来的呀!”甘神父无言。
这一切可能让那些自得地宣告历史的终结的人们哈哈大笑,却让我觉得异常的伤感。毛的著作帮不了一个在香港被侮辱和损害的人,她也背弃了按照这著作创造的社会,那里的一切不会是甘神父想象的那样浪漫,但她在香港的痛苦境遇境遇却也同样不能让人视而不见。过去的革命的确没有提供拯救,但这也不意味着现实的一切天然合理。过去的希望可能仅仅是幻影,但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放弃一切希望。这里的一切不是冷嘲,而是迷茫的痛苦。
这部电影中最为动人心弦的是对于记忆的寻找,那个女青年受到了她昔日崇拜的领导社会运动的议员的伤害,并且在1989年的一次意外车祸中失去了记忆,后来她重返社会,男青年帮助她追寻过去的历史。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被压抑历史在寻求一种新的叙述,那些早已规范化的叙述之外的生命和努力在要求自己的表达。我们在这部电影中明白历史还有另外的一个故事,还有另外的一种激情和信念。
对于这些历史和记忆许鞍华没有嘲笑和扭曲,我好像再次看到了戈达尔在六十年代后期或者七十年代制作的那些政治电影中的意念,只是这里早就没有了那股豪情,有的仅仅是缅怀和抗拒遗忘的一点追寻。历史不会重复,不会再有那种天真的理想。但历史同样不会死,它仍然期待新的方向。过去的努力不会仅仅是虚幻,它会慢慢融入新的未来。
欢迎访问张颐武专栏:边缘人语
欢迎访问新浪文化文学专区,赏读更多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