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朱淑真
http://www.sina.com.cn 2001/01/03 14:52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蔷薇风
说起宋朝的女诗人,大家可能会很自然地先想到李清照。但前些日子,我偶然觅得一本朱淑真的诗词集,走进这位稍晚于清照的南宋女诗人的诗词世界,却让我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唐人擅长诗,宋人工于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于是,作为宋人却长于写诗的朱淑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很自然地远远不及同时代的李清照。对此,我很为朱淑真不平。凭心而论,不论在诗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朱淑真的才华和造诣都已远远超过了李清照。
淑真出身官宦名门,从小生活幸福,家境富裕,受到过良好的家教。且天生丽质,多才多艺。但由于心事未遂,遇人不淑,婚后生活不幸,诗中常有哀怨之意,所以,后人将其一生所写的340余首诗,编辑成书,取名《断肠集》。读淑真的诗,总会让自己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其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以情取胜,笔触细腻。看来,虽然时空有隔,但在人性和情感方面,古今是相通的,当她发出"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的伤叹时,我为淑真不幸的婚姻感到难过;当她写出"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抗争时,我佩服她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勇气。后来她离开了不幸福的婚姻,回到了父母家里,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看到她写的"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入怀"等与情人约会时的诗句,我真心为她高兴。后来不知为什么,她又被迫与情人分开了,从此痛苦抑郁以至死去,享年不到50岁。
淑真诗有唐人之风,格律工整,造诣颇深,又由于在书法、绘画、音律、舞蹈等方面都很精通,因此,读其诗,要么眼前宛若呈现出一幅幅工笔水墨山水、花鸟虫鱼图;要么耳畔似有丝竹管弦之清音,绕梁不绝;要么恍如看到霓裳羽衣舞,衣袂翩然。闺怨诗,含蓄凄婉;咏物诗,清新明快;写情,则意境清奇,笔触细腻;写史,则尽抛女儿姿态,豪情不让须眉;写理,则哲思深邃,警人深省。不由得让人拍案叫一声“奇女子”!
以下摘录几首我最喜欢的诗,与诸君共赏。
《暮春有感》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
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夜雨二首》其一
抱影无眠坐夜阑,窗风战雨下琅干。
我将好况供陪梦,只恐灯花不胜寒。
《对景漫成》
半窗残照一帘风,小小池亭竹径通。
枫叶醉红秋色里,两三行雁夕阳中。
《咏桂四首》其二
移根蟾窟不寻常,枝叶犹沾月露香。
可笑当年陶靖节,东篱犹歹带菊花黄。(注:歹带[ti],滞留。)
《读史》
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
王霸漫分心与迹,到成功处一般难。
《直竹》
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
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其实,淑真与清照在气质、文采等方面都很相类,历来文学评论家也喜欢把二者放在一起评说。在我看来,尽管在诗词方面,清照抒情更为直白强烈,淑真相对委婉含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更喜欢淑真的率直性格和勇于冲破封建藩篱、追求幸福、寻觅知音的胆魄,而清照则始终未越雷池半步。不过,作为孤身奋战的弱女子,淑真的结局也更悲惨一些,据南宋魏仲恭《朱淑真诗集序》中记载,“其死去,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