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的前尘往事4
http://www.sina.com.cn 2000/12/13 15:10 新浪文教
第4页
新浪网友:旋转的陀螺
剑光
二十八年,秦军临易水,祸且至燕。
太子丹使荆轲献督亢图于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
二十九年,拔蓟,徙辽东。
三十三年,拔辽东,卒灭燕。
第一次听先生念出竹简上的这段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想来,也已过去十七年了吧。
我出生时,便只有这漫眼的桃源。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阿娘便把我送进书斋跟先生读书识字。一摞摞厚厚的竹简整齐的铺在桌上,先生用手捋着长须,摇头轻声吟哦。十来个一般大的孩子也跟着低声念起,虽全然不理会竹简上所言的含义,可也学着先生把头晃着,逐字逐句的念出来。清脆的童音从书斋的竹窗飘出去,回荡在桃源的上空。
每个月中总有那么几天,先生会把我们单独唤去,挨个授课。先生念道:“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称始皇帝……”先生常念着念着,眼泪就会扑扑地掉下来。我却不知原由,坐在一旁,呆呆地瞧着先生发楞。
那时我还只是个孩子,根本就不懂先生所讲的一切。我只知道,我的祖上来自一个叫做“燕”的地方,阿娘来到这桃源时,我还未出生。所以我并不认为我是什么燕国人,我只属于这片桃源。
我从未见过阿爹,也从未问过阿娘。在我心中隐约有种感觉,这必是件让阿娘伤心的往事,我不想看见阿娘流泪的样子,所以我宁愿选择放弃,让这一切成为一团永久的谜。
也许是因为那竹简上所记的“图穷匕现”吧,秦军攻燕时,其屠城的残忍程度比对其余五国中的任何一国都要来得强烈。桃源中尽是六国的遗民,而燕国人除了阿娘与我外,便只有那名老者。
那老者住在山脚下的桃花潭边,他的木屋掩映在桃花林中,若不仔细去寻,根本无法发现。他在屋子两旁种下许多辛夷花,据说他的妻子就叫辛夷,秦军攻蓟时他们在乱军中失散,从此再无音讯。
老者已须发尽白,但精神仍很健铄,丝毫不见老态,只是极少说话。桃源中的人都知道他这脾气,见面后笑着点一下头,算是打过招呼。他也冲着来人点头致意,却是不笑,表情毫无改变,一如往昔。
偶尔有哪家遇上麻烦事,什么炉灶中烧的柴不够啦,耕地的牛不听使唤啦,碰巧家中又没有男丁,正急得不可开交。他却不知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不用去叫便会主动找上门来,也不说话,抡起袖子便做,每次总能将事情妥善解决。
接受帮助的人家自然感激万分,向他道谢时,只一劲的摇手,仍旧不笑,然后扬长而去。
我常见他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温一壶酒,对着盛开的辛夷花怔怔出神,时而喃喃自语。有时他会在山间的飞瀑前练剑,波光倾泻的水中映出另一个老人,一般的剑光水影。
他从不提起自己的过去,我只听阿娘说过,他是燕国的大将,当年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籍不费吹灰之力。而今在流逝的岁月中,一切都已不同昨日,恐再无他施展的机会。
我很难想象这名白发苍苍、不喜言语的老者当年在两军阵前威风凛凛的模样,只有在他对瀑练剑时,依稀能见到他那时的影子。
曾有一夜,我见他独自坐在门前,自顾对着辛夷花喝酒。
半晌,他放下手中的杯子,站起身来,慢慢踱到潭边,依旧不说话,只是那么立着,望着潭中的月影出神。借着月光看去,分明能见在他眼中流下一滴泪珠,落在潭中,泛起一阵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