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证明(give me a prove)
http://www.sina.com.cn 2000/11/27 09:20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大怡宝
前日在书上看到一句话:语言的界限,即是我世界的界限。还有一句话:人们往往不是惊奇世界是怎样的,而是惊奇于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如此精妙的语言,如此精妙的世界。
我喜欢这样来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就是用来探讨“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将往何处去?”这三个问题的,和世界的物质精神本质以及可知不可知论,真的没有什么关系。除非哲学也分级别,否则哲学不应该某些阶级用来指导世界的纲领,而归根结底是个体对自我、对生命、对所在的思索和反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关于终极关怀和精神家园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归宿的一门艺术(学科这词太难听)。
很早以前就相信: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但一直不明白这个民族,怎么能在这样长的时间里让信仰的领域里出现如此大的空白。最近才想明白:没有几个国家,哪怕是宗教支派很少的国家,会用唯一一种宗教的教义来当课本,自始至终贯穿全社会的整个精神教育。哲学的版本,从道义上来说永远不应该是唯一的,而应是多元可选的。这个“可选”非常重要(比可知重要),因为哲学不象物理化学或数学,是可以通过某种算式或实验来证实而得到结果的,它永远是属于精神学科的范畴。用一种固定的精神教义来教育所有的学生,并且是在长达十年甚至不止的时间内持续地不间断地进行(中学六年,本科四年,之后还有不少考试都必须涉及),它的政治意图无非是在说:我摆明了要洗你的脑,你能怎么样?
不过当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已经不能再脱离唯物主义的泥淖,去爱康德,去爱黑格尔,去爱某个不知名的古希腊的哲人了。哲学课的目的达到了:从一开始就让你清楚地了解,世上没有救世主,你只能靠你自己,你必须冷静客观理性地看世界,因为唯有这样才是正途,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对神的依赖,都是应该彻底摒弃和挞伐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一部叫《弗兰西斯科》的电影,女演员弗因为情绪易激动,得罪不少人,又不幸被她母亲出卖,强制性地送上手术台,抽去了易激的那根神经,从此变成一个不会激动、不会生气、亦不会忧伤的人。我还想到了《发条橙》,那里面的主人公被医学改造成一个不会犯罪,但也失去了道德选择权的人。
道德的选择、宗教的选择,似乎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话题,所以没有太多的人去关心它。而我关心的是:假如现在有一种宗教向我敞开大门,我能顺利地跨进它,并接受它吗?答案是:不能。记得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在尝试接受天主教和基督教,家里的圣经也搜集了不少版本,甚至还试过一连几个星期,每个周末都去教堂听布道。不幸的是,我从一开始就带着批判的眼光和心态去接触,下意识里琢磨的全是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个什么摩门教的内讧和互相诋毁,圣战带来的灾害,上帝按它自己的方式用取之不竭的借口烧杀抢掠。面对神父诚恳劝诫的眼神,我一次次地摇头:不,对不起,我不能加入。
我不能加入。因为我充满了不可理喻的理性,我从出娘胎就被改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我已经失去了爱宗教,信仰宗教的能力,我看世界的目光是如此的清沏,可又如此的无奈。我买苹果,我挑,我付钱,我削皮,我吃掉果肉,然后将果核扔掉,我把这个过程看成生活。我们包装外表,我们充实内容,至于飘荡于最深处的灵魂,我们象扔果核一样扔掉。
我们被教会漠视自己对精神家园的需要,我们必须学会感激另一个神,那个神用最物质的方式满足了我们对衣食的基本要求,然后将我们变成听话的、没有知觉的另一种高级动物。这就是衣食父母的含义。
《沉默羔羊》中的女主角,最近又演了一部科幻片,片中的她爱上总统的宗教顾问,有一天谈到上帝的存在问题,她要求她的爱人:give me a prove.她爱人问:你爱你的父亲吗?她回答是。于是他反诘:give me a prove.
give me a prove的含义,大致和实践出真知差不离吧。但是她的爱人说得真好:你只需要爱,不需要证实你在爱。没有一样证据是可以充分证明你在深深地爱着什么。对父亲如是,对上帝亦如是。
何必在意你爱的这样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
欢迎访问edu.sina.com.cn/literature/index.shtml" target="_blank">新浪文化文学专区,赏读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来bbs2.sina.com.cn/show.shtml?arts" target="_blank">新浪文化艺术论坛发表文章或来信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