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学专区 > 新浪文教 > 正文











精品库
  南京六十三年祭
  她为什么自杀?
  远近之别
  无厘头与另类生存
  我们没有明天
  桃源的前尘往事
  王朔答记者问贺岁版
  一个江南的女子 一个永恒的梦
  血腥
  晨光中的疑问--写给戈麦
  玩笑、“政治正确”和互联网
  这里 那里--驻马店记
  说吧,回忆--写作
  随处默哀
  阿炳,阿炳!
  马子语录
  碧海潮生-书剑前传
  青妖
  一生(童话)
  新鹿鼎记--小宝教子
  城市爱情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
  洛夫的面包
  网友仗义直言:愈快乐,愈堕落
  记忆
>>更多
下载新浪即时信息软件
新浪点点通


南京六十三年祭

http://www.sina.com.cn 2000/12/14 09:43  新浪文教

  第1页

  新浪网友:南琛

  中国之外究竟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虽然没有人进行过准确的统计,但数字绝对不容乐观。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著《日本帝国的衰亡》一书,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仅仅用了不满五百字的篇幅进行简单的描述,而同样是美国人威廉-夏勒伊所著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中,专门有一个相当长的章节对纳粹的暴行进行细致全面的描写,其中有些文字很多次出现在中国一些暧昧的小报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于德国人的暴行,那怕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美国人也不吝惜在严肃的历史著作中给它留出篇幅。

  值得一提的是,长达一千二百页八十三万字的《日本帝国的衰亡》一书,讲述中国抗战的部分仅仅只有二十四页,不足一万五千字,对整个中国战场的描写还不及一场英美军队与日军中等规模的战役使用的字数多。《日本帝国的衰亡》一书被史学界誉为《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可笑的是在提及南京大屠杀的深层次原因时,作者只是语焉不详地说:“这些暴行只能是某些比较激进的军官唆使士兵们干的,他们认为需要教训一下中国人。”多次获得美国各类奖项的历史学家如此,更遑论其他人。至于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制造者日本,正全体患上二战失忆症,当然除了每年给二战老兵颁发生活费和参拜靖国神舍的日子。

  美国人的看法我们可以不必太在意,否则难免有引起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对抗的嫌疑。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中国政府提供的数字是这次屠杀中被杀害的军人和平民总记三十多万人,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数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的正式说法是:据估计,在日军占领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地区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二十万人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掩埋的尸体达十九万五千具的事实就可以得到证明。而美国历史学教授路易斯-S-史密斯在一九三七年底至一九三八年六月对南京的的有关人口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南京在战前有人口约一百万人,战役中疏散了大约八十万人,日军进入南京时,南京市内人口已不足三十万,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队共约十二万人,在作战过程中战死,突围,逃脱的有七万多人,被俘五万左右,加上滞留城内的二十五万平民,南京沦陷时城内共有三十万军民落入日军魔爪,而在南京沦陷两个月后,也就是南京大屠杀结束后,南京城内还有居民十多万人,由此史密斯教授得出结论,南京大屠杀日军总共杀害了中国军民十万到十五万人。

  这个数字与前面所提的三十余万出入近一半,但应该说作为事件当事人的中国政府提供的数字更具权威性,虽然在一九三七年中国还不是一个数字化管理的国家。顺便说一句,缺乏数字化管理经验的中国在二战死亡人数上也经历了一千多万,两千多万和三千七百万这样的递进,其中三千七百万的数字是九五年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正式由中国政府宣布的,为目前最权威也唯一有效的数字。这场屠杀还有一个另人啼笑皆非的插曲,中国政府在日军攻陷南京半年后也就是直到三八年六月,才召回了中国驻日本大使,而直到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正式对日宣战,之前的四年多时间里,中国和日本一直处于一种战而不宣的奇怪状态,而在这四年中,日军占领了华北江南华南的大部分中国领土,三十万南京人的性命居然还换不来一纸战书,战争史上的奇观无过于此。

  二战中国是战胜国,战胜国自然要有战胜国的权利,这种权利可以量化地具体为两个方面,一是惩办战争罪犯,二是索取战争赔款。关于惩办战争罪犯的权力,似乎我们已经完全地得到并实施了,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者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直接责任者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1947年在雨花台伏诛,杀人比赛的制造者野田岩,向井敏明和用“助广”军刀砍杀了三百多中国平民的田中军吉也在同一年被枪毙,枪毙他们的这一天是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是日军在南京草鞋峡集体屠杀五万七千中国军民的十周年忌日,三十多万冤魂在十年后听到了复仇的枪声。虽然这枪声来得太晚了,而且远远不够,虽然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元凶并未受到惩罚,毕竟这是宽厚的中国人自英法联军进北京以来,第一次对杀人者进行了清算。

  让我们再回到腥风血雨的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沦陷时兼任日军上海派遣军和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松井石根并未在南京城内,在南京沦陷后松井石根曾经有这样的命令:“发扬日本的荣誉和光辉,加深中国人民的信任……尽可能施恩和保护中国军民。”十二月十七日松井石根进城后,知道有“违反军纪和道德败坏的行为”,他又重申了以前的命令,“日军必须保证不再犯任何有损荣誉的行为”,松井在稍后回到上海,听说“仍有不法行为发生”,在写给南京日军指挥官的信中说:“……必须严惩一切不法行为者”,而这时形势已经失控,当时在南京主持军事的,是日本陆军中将,帝国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鸠彦亲王,他,才是南京大屠杀的真正主角。

  南京战役开始不久,日军占领南京即已成定局,在南京沦陷前,松井石根曾经有这样一份命令:皇军进入一个外国的首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将为世界所注目,因而不得让任何部队在纪律松弛的情况下入城,为此,进城部队一定要经过有关师团长的严格挑选,让士兵事先知道需要牢记的事项和城内其他国家的利益所在,绝对不允许进行抢劫,必要时布置岗哨,对违纪者要严加惩处,各部队要派宪兵队同部队一起进城,以防止非法行为。 华中方面派遣军 帝国陆军大将 松井石根

  而时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朝香鸠彦亲王压下了这道命令,下达了相反的指令:上海方面军司令长官第二号命令 兹命令,各师团总攻提前至今晚开始,务必英勇作战,攻占南京,不许中国人投降,杀掉全部俘虏,此命令签字生效。

  其实早在十二月五日,朝香鸠彦亲王就曾经直接发布过一道简单的命令:杀掉全部俘虏。此命令由他亲自盖章签署,上面附有“机密,阅后销毁”字样。这个命令被一直传达到大队一级,越往下越详细,到了大队,已经变成十分具体,下面是日军某联队发给下属大队的命令:

  “根据旅团司令部的命令,俘虏全部杀掉,其方法为:十几个为一组,分批枪杀。”

  而大队在接到上述命令后,给各中队下的命令如下:

  “……决定把俘虏分给各中队,以五十名为一组由监禁室带出,第一中队在南谷地,第三中队在西南洼地,第四中队在东南谷地附近刺杀这些俘虏,监禁室周围必须重兵警戒,将俘虏带出时,注意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各部队应于下午五点前完成准备,五点正开始刺杀,七点三十分结束。”

  日军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在十二月十三日的日记中写道:……因采取不留俘虏之方针,故决定全部处理之,然解除全部武器有困难,唯一办法,是等他们完全丧失斗志,自己排队来降,这些人一旦闹事,将难以收拾。据知,仅佐佐木部队就处理掉一万五千人,太平门守备中队处理掉一千三百人,现在集中在仙鹤门的俘虏有七千至八千人,而且数字在不断增长。处理掉这七八千人需要一个相当大的壕沟,不容易,所以需要把他们分为一百人至两百人一组,然后诱至适当地点处理之。

  而中岛师团长正是直接得了朝香鸠彦亲王的命令而不是松井石根。

  第十三师团103旅团的作战日志里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军司令部派宪兵军官检查俘虏是怎么样处置的,山田少将陪着看了俘虏,随后问:喂,杀掉他们吗?刚刚接到参谋长全部杀掉的命令。”

  103旅团正是制造南京大屠杀中最大惨案的草鞋峡惨案的元凶部队。


[下页]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今日杂文:人是国家存在的目的 (2000/11/27 12:06)
今日杂文:没有掉下的眼泪 (2000/11/20 09:31)
今日杂文:清官是靠不住的 (2000/11/16 09:33)
今日杂文:正视书生气与我们时代的矛盾 (2000/11/07 10:00)
今日杂文:推诿责任怎成了“千金方” (2000/10/31 13:00)
今日杂文:平庸时代的“肤浅成年仪式” (2000/09/29 11:03)
今日杂文:为何某些掌权的人成为了“枪下鸟” (2000/09/28 12:53)
今日杂文:“坐怀不乱”了就是清官吗? (2000/09/27 14:41)
今日杂文:贪官们的阴阳两面功 (2000/09/26 11:02)
今日杂文:反腐败也不能靠“救世主”。 (2000/09/24 11:26)
今日杂文:奥运大团圆场景掩不住殖民历史的血色 (2000/09/21 10:00)
今日杂文:真话为何成了人人躲避的“瘟疫” (2000/09/20 12:20)
今日杂文:贪官作秀与廉政表演 (2000/08/29 10:41)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评选新世纪阳光女孩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
时尚精品写真图片库
新浪招聘网站
杨晨停赛风波
2000年精彩国际新闻图片回放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孟京辉与他的《臭虫》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