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话
http://www.sina.com.cn 2000/11/24 13:56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闲话闲说
我小时候还是赶上了文革的时髦的。幼儿园大班就被要求天天背着红宝书进园,一个透明的塑料小包(发的),里面装一册大红的主席语录(也是发的),左肩右挎,标准的革命接班人形象。不过,比起那些红卫兵前辈来,到底差得远了,雄文四卷就没怎么读过,只会几句诗词和报章引得滥熟的语录。似懂非懂,张口就来,比今日网虫背大话西游的台词还熟套,权当我们那时代的童谣了。
再大点就是粉碎四人帮了。第一次看见大男人系着大花裙子搽着粉耳垂上悬着鸡蛋壳做的巨大耳坠扮女人在大街上扭秧歌,新奇又难以接受,觉得怎么这么不要脸啊!可满大街的人都没觉得他不要脸,跟他一样疯一样乐。偷看中学里的哥哥姐姐排漫画式的小品(那会好象还不叫小品,是算小话剧的),演江青的姐姐老绷不住,嘻开嘴笑出声直到被老师训哭。
再后来拨乱反正,再后来考试升学,再后来抱着皮包一本正经朝九晚五,再后来……
还是扯回来说语录。实在不记得多少了,偶尔跳出一条两条,拍拍尘垢,看上去还是棱角分明,似乎比时下用各式术语名词武装起来的大文还要立得住。比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八个字,就把中国人传统的“群己界限”刻画的清清楚楚,够做一篇博士论文的。然而过时了,不说也罢。
古人实在比今人毒,我们只会唱唱“……等候下一个伤口……等候下一次漂流……”之类,古人则只有四个字“方生未死”,直截,了然,不搔首弄姿地悲叹。
据说乔冠华年轻时写的政论时评颇为可看,可惜余生也晚,没有机会读。只翻到一篇写于1943年的《方生未死之间》,连读两遍,大为叹服。想不通的是“毒”性不逊古人的乔何以会对老友胡风说出那样不可理喻的话。果然如他自己在文中所言:“历史上既然有层出不穷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事实,生活上也就会产生出‘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生活态度”??
既如此,读书何用?思想何为?
“方生未死”是句咒语吧?不同的人念着它打开不同的门。
书读的少,“月旦”这个典故还是看张中行老先生的《月旦集》才知道的。“月旦”即是旧历每月初一,这一日汉代的名流高士是用来品评核论乡党人物的。怎样评的?《世说新语》是集大成者,读过的读通的人都在,我也不敢混说。
自问不是抱定祖宗先前阔的阿Q,然而,看到国人忙忙地引进“第四种权力”,不免奇怪月旦清议的传统何以就无声无息地绝了?当然,这是个白痴问题。
有王朔的“我是流氓我怕谁”作旗帜,现今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都流行逮谁灭谁。不过这和月旦清议浑身不搭界,只是革命遗风罢了,刮得人人都想揭竿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