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于1月中披露了著名保守派政论家阿姆斯状·威廉斯与美国教育部的“秘密交易”。
他以每年24万1千美元的费用,在其主持的脱口秀“保守派”、每周撰写的专栏中和上电视政论节目时,宣扬布什政府的首要教育政策――“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
一周后,《华盛顿邮报》也揭露了另一专栏作家、知名婚姻顾问玛姬·盖乐格收取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2万1千美元,在玛姬为全美75家报纸撰写的专栏中推广布什总统提出的“健康婚姻”观念。
如此一连串的报道曝光了这些媒体人“表面是政论家,私下是公关”的身份后,美国政界、媒体界一片哗然。
除了民主党政客抓到机会,对布什政府的“隐形宣传”手段大加鞭挞之外,新闻传播界人士和学者也纷纷就新闻从业人员“身份不明,道德意识沦丧”的问题提出深入探讨。
白宫道歉,余波仍荡漾
“威廉斯先生已经公开道歉了,而且,白宫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布什在2005年1月27日连任后的首次记者会上,针对威廉斯的“假记者,真宣传”事件,做出以上表示,并称“我的内阁部长们都知道,我们不会再付钱给评论家推销政府的政策,因为我们的政策本身经得起考验。”
在记者接着逼问布什“教育部付钱是不是也有错”时,板着一张脸的布什勉强承认,“是的,教育部也有错”,并以“教育部长已经换人”为由,简单带过。
布什政府“难得一见”地公开承认错误,自然不会被沉寂已久的民主党放过这条抓在手里的“小辫子。”
众议院少数派领袖南茜·波洛西便领着其他9位民主党议员召开记者会表示,布什政府在2004年花了超过8千8百万美元在与公关公司签订的合约上,是克林顿执政最后一年所花公关费用的1.28倍。
民主党参、众议员更联手在国会山提出法案,禁止政府以“自我膨胀”的手法推广政策,意欲正式结束白宫的“隐性宣传”时代。
布什利用传媒向老百姓推销政策被批评已经不是头一遭。国会的调查单位国家审计总署早先便针对国家麻醉品控制政策办公室所制作并发送宣扬政府反毒品政策的新闻短片,进行调查,并于1月7日公布结果,声明此短片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打着新闻的名号,实为政府制作的政策宣导”的做法,违反美国“禁止政府在没有国会的同意下,使用纳税人的钱进行政令宣传活动”的联邦法律。
更难堪的是,白宫并不是第一次犯此错误,早在2004年5月时,GAO就曾检举白宫制作发行的联邦医疗保险“宣导新闻片”。在白宫“执迷不悟”的情形下,无怪国会要站出来,立法“管束”一下布什政府的行径。
政论家是不是记者?
“我的判断是错误的,我向我的听众、读者致歉,”政论家阿姆斯状·威廉斯在“假新闻”事件曝光三天后公开道歉。但威廉斯最初的反应,却是为自己的抉择辩驳,表示是自己开的“公关公司”,而非以个人名义接受政府合约。他还辩称自己只是“政治评论家”,不是“新闻记者”,所以没有“利益冲突”的顾虑。但挨不过公众的讨伐声,威廉斯不得不承认他犯了判断上的错误,报纸也停掉了他的专栏。
威廉斯的故事也提出了一个颇发人深省的问题:政论家究竟是不是记者,需不需要接受新闻记者的道德标准约束,在提供个人专业意见的同时,是不是也要秉持着客观、公允的原则,而不接受某一方的利益诱惑?当利益冲突不可避免时,是不是应该向受众公开这些可能受到质疑的行为?
“当一个人同时是记者又是政治激进主义者,或是某些时候从事新闻工作,另外的时间则做其他的合约时,的确会产生问题,”美国以新闻研究著称的非营利新闻教育机构庞特研究所新闻道德专家鲍勃·史提尔如此说道。针对威廉斯事件,他认为“威廉斯绝对有权通过他的文章发表他的政治意见,但他万万不该拿政府的钱来支持个人的政治诉求,不论他拿的是2万4千元,还是24元。”
虽然到目前为止,受争议的媒体人大多是为执政的共和党做事,但这并不表示倾向民主党的政论家、专栏作家就能完全置身事外。
例如,前总统克林顿的竞选谋士詹姆斯·卡维尔和和保罗·博格拉在担任克里的竞选顾问时,也同时在美国有现电视网CNN的著名政论节目CrossFire当主持人。
但与威廉斯事件不同的是,卡维尔和博格拉两人都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双重身份”,至少让观众在听取他们的意见之时,也能考虑到他们两人的背景,而由受众自己决定是否采信他们的论点。此做法虽没有达到完美的标准,但是在“隐性宣传”充斥的今日,也算是“勉强及格”了。
文章来源:《华盛顿观察》周刊 文/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