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在线]前一段,送儿子去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念书,顺便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
走进哈佛校园,在古老的红砖建筑群中,有一尊哈佛坐姿铜像,吸引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据介绍,这个铜像铸于1884年,铜像基座上刻的字 约翰·哈佛,创立者,1638 ,没有一个是正确的。首先这铜像雕的不是真的约翰·哈佛先生。第二,哈佛本人并不是
学校的创立者,而是主要捐赠者。第三,哈佛大学奠基是在1636,而不是1638年。
回来后查阅文献才知哈佛大学最初的校名是“剑桥学院”。据载有个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的年轻牧师约翰·哈佛,登陆美洲后不久就开始操心精神传播问题,到处游说 “我们接受了欧洲的文化,但这里谋生太艰难,以至我们的子孙后代很有可能在开辟中遗忘了欧洲文化,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为了避免这一荒唐,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节衣缩食,办一所大学,让我们的后代从欧洲教育的终点开始”。1636年10月,由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拨款400英镑租校舍,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约翰·哈佛是70名学院筹委会成员之一。1638年在马萨诸塞的“剑桥学院”正式招生,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哈佛先生因肺病去世,临死前,将自己的全部图书(约400本)和一半财产 约780英镑 捐献给学院,这是学院成立以来得到的最大一笔捐款。1639年3月,当地议会通过决议,为纪念办学经费的主要捐赠者,约翰·哈佛先生,把这所学校改名为“哈佛学院”。在1883年,学校的董事会要给哈佛立一个铜像,但真实的哈佛先生已经过世两百多年,并未留下相片或画像。雕塑家就在那时的学生中挑出一个,认定他就像哈佛,以那个学生为模特,换上十七世纪清教徒的服饰,于1884年完成铜像的浇铸。
但是“假”哈佛并不妨碍“真”哈佛应得到的敬意。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个“假”哈佛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领受世界各地游客仰视的目光。现在人们纪念他,不仅仅为他资助教育的捐赠行为,而在于他踏上新开垦的处女地后,就认识到教育乃兴邦建国之本的远见卓识。
1780年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此名沿用至今。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哈佛大学现在规模庞大,共设10个研究生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在校学生有一万九千多人,教授约有两千名。哈佛大学的学生来自美国各地以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毕业的校友中有7人先后当选为美国总统,有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4名普利策奖获得者,还有很多人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顺便说一句,尽管这样多的名人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校园内只有这一尊“哈佛”铜像。
哈佛的校训是“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MagisAmicus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的意思是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是哈佛学生学习和为人的准则。其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去探求真理。众所周知,柏拉图作为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对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死后,他不是简单地继承柏拉图的理论,而是在总结和批判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与老师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哈佛的校训发挥这一理念,鼓励学生一切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正因这一观念深入哈佛师生的脑海,所以做出许多影响重大的科学贡献。
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当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另外大约只有10%到15%的哈佛本科生可以直接考入哈佛的研究生院,这又是大多数的哈佛学生的奋斗目标,所以竞争相当激烈。初次走进哈佛的学生大都经历过一个心理调整的阶段,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走进哈佛校门的每个学生各有特长,你是小提琴的一把手,他是某个考区的数学尖子。一个来自休斯顿的学生告诉我,进了哈佛才知天外有天。他原来是当地高中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显不出来了,在选的几门功课中,门门都有曾参加过美国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尖子。和这些同学竞争,很难进入前10%,所以心理有些承受不了。
我认识一个在哈佛读本科的韩国女孩,她在韩国念完小学才来的美国。入哈佛后第一年,选了一门韩国文学课,由来自韩国的著名教授上课。课上所讲的韩国古典文学,使她感到很吃力,很不容易得到“A”,她说真不知道其他非韩国来的同学是如何完成这门功课的。
如同每块奥运金牌的背后凝结大量训练的汗水一样,每个哈佛学生都要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还是那个韩国女孩告诉我,在第一年,她选了五门课,每门课的教授都留下大量的作业和阅读材料。完成一门没问题,两门还可以,三门就很紧张。要想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作业,就只有缩短晚上睡觉时间和牺牲周末休息。临近大考,很多学生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我看哈佛医学院的学生个个身体都显得很健康,显得很“阳光”,且很有自信。几乎没见医学院的学生穿很前卫的奇装异服或留有怪异的发型。一个学生告诉我,哈佛在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但校风还是相对保守,生活上相对简朴,原因之一是学业上的巨大压力,看书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几乎都没时间化妆,更没有时间去做一些前卫的打扮。
离别校园前,在哈佛的校门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这是哈佛的教育目标,也正是我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