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口述:你问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活难不难?叫我怎么回答你呢?
我在美国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语言问题。我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读硕士。我的TOEFL考了600多分,GRE考了2100分,照理说不算低了。可是一进课堂,尤其是头几堂课,几乎听不懂教授在讲什么。-是因为我像很多理工科学生一样,阅读能力强,听和说的能力差;二是教授们本身也常常带口音,不是带外国口音,就是发美国东、南、中
部口音。
我本来是很沮丧的,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要是教授都带口音,那就刚好证明即使是口语能力不强的人,也能够在学术上有建树,而且照样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从此我振作起来,努力参加各种课堂讨论。虽然我的口音仍然比较重,但是我态度积极,又能用学术上的水准弥补语言上的缺陷。我发现我的教授和同学并没有人嘲笑或轻视我。相反地,他们认为我是一个外国人,有口音是很正常的,虽然我的头一两次的课堂发言,他们没有完全听懂。但两三次后,他们了解了我的口音“体系”,就很容易听懂了。
我在美国的第二个难题是想家,想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外加姑叔姨舅。那时还不知道可以在各个代销店里买电话卡,往国内打一分钟只要一毛钱。我用的是长途电话公司,五毛多钱一分钟,不敢多打,两星期才打一次。也不敢多说,只能告诉父母,我在美国过得“特好”,还有“老美”照顾我呢。
这是真话,这几个“老美”是附近教会派到我们学校“蹲点”的。我去学校报到的头一天,就有一个美国人用中文问我,是不是大陆来的。我说是,从此就成了受照顾的对象。那几个美国人每周带我们几个大陆学生去超市买菜,教我们开车,给我们提供各种有用的消息,还带我们外出郊游和烧烤。
既然每个周末和假期都有地方可去,有活动可参加,我慢慢也就不那么想家了。
我硕士毕业后开始读博士,暑假的时候回国相亲,娶了一个学工程的女孩子,算是解决了我在美国生活的另一个问题。她一到美国,就从内心接受了基督信仰。每当我们之间发生了争执,她就到教会和姐妹会寻求支持和安慰。这个姐妹会,是教会内女士的组织,我觉得其作用有一点儿像国内的“妇联”。但不同的是,姐妹会并不偏帮女士,也听我的申诉。比如我太太刚来美国时常常和我闹离婚,说她嫁给我是因为不了解我,我们的婚姻纯粹是个“误会”。姐妹会的人就用圣经里的话劝她,告诉她婚姻是神圣的。教会的牧师也来给我们上婚姻辅导课,要我们学习“彼此相爱,彼此尊重,互相迁就”。我们听进去了,真有用。
我从此开始了每个星期天做礼拜。虽然我的太太一直还是很伤心,认为我是迫于压力受洗,信得“不清楚”,但我倒是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变化。我过去对信仰基本无所谓,对圣经内容采取“三不政策”——不反驳、不讨论、不思考。用我太太的话是“懒死了”。现在既然已当了基督徒,就不能采取这样不严谨的态度了。我开始比较认真地听牧师讲道、看圣经和参考书,也和大家讨论问题。
去年年底,我开始寄简历、找工作。有一个在外州的科技大同学问我,现在经济不景气,会不会找不到工作?我脱口而出:“上帝管我的明天。”话音未落,我突然意识到,不知是从哪一天、哪一个时刻起,我已经真的信了上帝了!
我现在已在西岸一家高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我从来不后悔来了美国,因为这里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虽然为了适应我也吃了一些苦,可是那些苦,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捱得过去的,捱过去后,就是一片新天地。回想这五年的留学生活,就像我太太摆在厨房里的沙漏,虽然有艰难的瓶颈,可只要你坚持着滴下去,时间一到,设计者设计的美妙音乐就会为你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