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革:英伦踏歌
当记者赶到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时,他正在外事处值夜班。一身运动便装,一双运动鞋,随意与洒脱之中透着职业的机敏。孟大革,1988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从事公安工
作15年了。听市局教育培训处的王培红科长介绍,大革不仅是局里的外语人才,文笔也很不错,回国后他一直没闲着,最近,他写的15万字的《英伦踏歌———北京警察留学伦敦的故事》出版了。
写书之外,他还在北京市公安局的业务刊物《警察训练》上开办了栏目,撰写了多篇介绍国外警察生活、社会治安状况以及文化民俗的文章。他的文章文笔流畅,观察视角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许多地方带着京味儿的调侃,读起来轻松,挺受读者的欢迎。他的初衷是,让没有机会出国的同行们分享他的感受。
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国际联络与交流专业是该校的强项,许多国际传媒业的著名主持人都出自这所大学,过去该校曾经为军界进行过多次人才培训,这次接受中国警方的委托还是头一回。
作为一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警官,孟大革在学习中更多了一些思考,学习中的点滴体会、国内外警务的对比、文化宗教背景的差异等等他都记在本子上,抓空儿就写成随笔,通过网络发到局里的培训处。
学习最初的压力是过语言关,孟大革在《如何与英国人搭讪》一文中说:“在国内也听到英国人有许多禁忌,别问收入,别问年龄,别问家庭,别问政治,别问这,别问那,好象能谈的只有天气了。但如果你跟他交谈,听我的,什么也别顾忌,你主动一开口,其实他们也憋得挺难受的……没有一个英国人会拒绝一个睁着求知的双眼,盼着他答疑解惑的外国人。”当然,孟大革有他搭讪的技巧。每天上学的路上,拿一份地铁里免费的报纸,作为聊天的话题,再加上彬彬有礼的举止和一脸的微笑,于是,走一路聊一路,无论男女老少,他通吃。让他感到困惑的是如何持续交流,这要考验你的词汇量的多少和知识面的宽窄了。为了准备双语演讲比赛,他就到学校旁边的公园去寻找听众,让在那里晒太阳聊天的英国人听听他的发音是否地道。勤学好问的中国警察,给参加评审的语言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外事处的工作中,他接触了许多涉外案件的处理,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伦敦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国际化大都市,外国人众多,少数民族社区林立,据统计,仅伦敦一地,就有三百多种语言在使用,经常有外国人案件发生,警方是如何处理语言障碍,保障问讯工作的公正性呢?带着这个课题,他在警务培训中寻找着答案。
在快要离开英国前,他们得到了到苏格兰场参观的机会,那是伦敦警局总部的所在地。接待他们的有法医部、语言部和公共安全部的警官。交流中孟大革了解到,在英国有个警用翻译使用制度与管理机构,这正是他关心的话题,一定要抓住机会。于是,原来由英国警方主持的介绍会,变成了他和另一个学员主问的“记者招待会”,同行们切磋探讨持续了3个小时,大家仍意犹未尽。
此次学习,让学员们有了许多与英国警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近距离的交流,让他们感到很受启发。孟大革说:“由于中英之间人文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司法体制等存在的诸多差异,照搬人家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借鉴欧洲警方好的经验和理念,集众家之长,对提高我国的警务管理水平,对举办人文奥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初去伦敦,孟大革曾担心自己坚持了多年的游泳锻炼要搁浅了,但当融入生活后,他有了“伦敦冬泳记”的故事,他成为每天清晨在联合大运河上畅游的亚洲人,他有了多姿多彩的留学生活。当年考托福,他曾经得了603分,但因为职业的原因,出国深造的愿望被搁置了。他说,这次作为北京警界首批外派留学生也圆了自己一个梦。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