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国家的留学越来越吃香。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今年1到3月份,留学小语种国家的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去年一年全国到西班牙的人数为200多人,今年1到3月份申请的人数已经是去年的一半。
据分析,小语种国家留学人数的剧增与其就业吃香密切相关。在北京,经常有重大的外事活动、体育赛事,如举办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每当此时,北大、北
外等校的西班牙语学生便全体出动当志愿者,并被主办单位全部分配给来华的外国官员、重要人士当翻译,经受外事纪律、语言翻译能力的锻炼。而更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尽管英语、日语成绩甚好,也只是在基层做―般事务性工作。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近年越办越红火,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出团体也越来越多。2003年就有埃及、朝鲜、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家派出表演团体前来参加。于是,找到合适的翻译就成为艺术节主办方的头等大事。在招募到的40名语言翻译中,只有2人会阿拉伯语,2人会俄语,泰国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人才竟没找到。艺术节小语种志愿者稀缺的遗憾,再一次提醒了筹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人们:培养小语种人才的紧迫性。
据了解,一直以来上海培养小语种人才的只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家,像阿拉伯语,两年开一个班,招10多个人;像希腊语,要8年才开一个班。而按照世博会的预想, 2010年至少要吸引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组团来沪参展,小语种翻译的缺口可想而知。
由于小语种专业的师资也属紧缺人才,没有条件的高校是不能像争开计算机专业、金融专业、法律专业等那样“分割蛋糕”一样开设小语种专业的,这就为小语种学生的“供小于求”提供了客观条件。每年当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发愁时,广西民族学院的泰国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的毕业生却在为选择哪一个单位发愁,摆在面前的大都是一些军区、外事、高校、旅游等令人艳羡的好单位,其中还有―部分是来自京津沪的要害部门的。于是乎,每年都有许多单位“落选”,它们便将主意打到了低年级学生身上:对自己相中的学生许以优厚条件,先行签订协议,待毕业后立即到本单位就职。小语种由此成了罕见的“订单学业”。随着边贸的兴起,一些商人还主动上门“求师”,小语种学生轻轻松松就当起了小家教,生活在舌头的一伸一卷中变得滋润起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班牙语系的大三学生小李,前段时间陪同一秘鲁商人辗转汕头、上海、义鸟当随身翻译,日进70美金,短短20天就赚了万多元。这个收费还不算高,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总公司小语种“随身翻译”一天至少收入民币1000元。如果说小语种专业学生是打工“贵族”的话,那么一些大语种特别是英语专业的翻译相对来说就只能算“民工”了。据悉,一般英译中笔译每千字收费仅80元,低的甚至只有50元。
在日本,有109所大学正在教授此语言,4万名日本大学生正在学习西语。而在中国仅有十几所高校开设西语专业,每年全国西班牙语专业的毕业生不到500名,南京大学每年只招收20多名学生,这与西班牙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大不相符的。实际情况是,"小语种"以稀为贵,上外西语系学生一般没毕业就被预定完了,供需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以某名牌高校为例,俄语系留校需要博士学位,而西班牙语系则本科即可,从对两者的要求差别可以看到另一个现象:西语人才缺乏,高校毕业生一般都走出校园,师资在全国范围内告急。
此外贸易、制造、服务也对西班牙语人才需要一路上升,造成这几年自学西班牙语的人员增加。根据欧盟的规定,进入西班牙的中国商品无须再次报关查验,就可以便捷地转口欧盟各国,同时西班牙还可辐射北非和南美市场。随着我国对欧洲、拉美地区广泛的经贸、文化、政治合作,西语的地位不断提高。西班牙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最有生命力的语言将在中国发挥它巨大的影响力。有机会了解这些信息的家长和学生,也意识到目前国内西班牙语人才溪缺,意识到小语种可以开拓大空间。
从西班牙传回的消息是,会中文和西班牙文的学生在西班牙也同样受到欢迎,鉴于近一两年华语学生在西班牙的增多及众多西班牙企业到中国投资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当地西班牙企业急需精通中西文的中国人才。两年前在西班牙留学的学生大部分被西班牙的当地公司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