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规律之一研透大纲修订说明,倾听文章弦外之音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命题和考生复习的法规性文件。自制订颁布至今已有十年,近几年来考生都已经认识到考研大纲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册,并且也都严格紧跟新大纲来选择复习资料,制订复习计划。但大部分考生对新大纲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研读透彻。就政治理论课新大纲来说,多数考生认为其价值也就在于“考查要点”这部分,而其他各部分根本不看,这实际上就忽略了许多隐藏在大纲里的命题信息。所以,我在本书开篇就要提醒广大考生,请大家务必从头至尾精读三遍2000年政治理论课考试大纲,尤其要注意大纲中的修订说明(第1~3页)。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历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与当年的考试试题,就会发现大量题目均直接选自“修订说明”中的内容。其突出表现在1999年统考试题中,文科试卷两道论述题“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理科试卷论述题“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均在当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中有所暗示和表述。当然用辞上并不会直接点明这些就是考题,而是以举例方式说明其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所以考生要善于挖掘和捕捉考试大纲中修订说明里隐含的命题信息,很有必要对文章字斟句酌。这是因为修订说明实际上是大纲制订的依据,对考试命题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一项更权威、更精华的“官方文件”,内中玄机必须渗透。 规律之二特定年度有特定考点,纪念意义是命题缘由 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试都有这样一类具有纪念意义的题目。这类题目的考点根据年度的变化忽冷忽热,只要它对于考试的前一年份(或当年)具有纪念意义,即使构不成理论上的重点,亦有可能升温为考试热点。例如1999年理科卷第33题“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可能都知道二十多年前发生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而且也知道这场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1998年正是“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纪念,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史实做了认真、充分的讨论,可以说,这一具有纪念意义史实的历史意义是命题者命制这一道考题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个论述题如果仅仅考查历史意义,或者仅仅从纪念的角度来命制该题,显然是跟不上时代要求的,也不符合考试大纲中评价目标的第5条(见考试大纲第2页)。政治理论课命题原则之一是注重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统一,从而揭示了这条命题规律即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题规律在中国革命史这门课上表现尤为突出。1998年理科卷论述题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意义。这一考题单独考查一篇经典著作的内容,况且这一著作在大纲要求的毛泽东的十几篇著作中,从理论上讲还算不上重点,可当年就以论述题形式出现,这大大出乎考生意料。因此,当年这样一道记忆性较强的题目,考生的成绩并不理想。其实如果考生能及时发现考前头一年即1997年正是毛泽东这一著作提出40周年,那么对于这一命题也不会喊偏叫怪了。实际上,1997年围绕这一著作,历史界进行了多次讨论和纪念活动。1997年理科卷第16题是考查考生对“英国殖民主义者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的掌握情况,命制这样一道多选题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时事不无关系。与之有关的还有1997年理科卷第10题。 1995年理科卷第7题是考查考生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情况,命制这样一道单选题与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这一时事是密切相关的。1994年文科卷论述题是试述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明的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命题者的初衷也是在庆祝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设计这道题目来考核考生对毛泽东在唯物辩证法方面的重大的理解。另外,去年理科多项选择题中考了一道毛泽东《论持久战》内容的题目,其命题原因恐怕与1998年是这一著作发表60周年的事实也不无瓜葛。因此,一个小小的年份就可以引出一道10分的大题,考生在复习这门课时,不要去机械地记忆、背理论,一定要注意掌握那些与当年时事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多思考并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复习。 规律之三新增考点是考试重点,变革后科目首当其冲 新增考点是考试重点。这一命题规律,考生大多都已了然于胸。尤其是在1999年考试中,,新增考点的试题比例已接近考题一般的份量。抓住新增考点,就能考研政治考试过关。因此,现在考生们也有这样一种想法,考研政治课押题、猜题也没什么秘密可言,复习好新增考点就行了。2000年考试大纲调整幅度为历年少见,变动多达325处,早有细心人将新增考点罗列得一清二楚,供考生复习之便。但我想提醒考生的是2000年考试大纲中一部分新增考点是重点,而另一部分新增考点就并非重点,这是今年考试与历年考试的不同之处。其原因就在于2000年是作为一个考试课程改革的过渡期,很多考点进入考试大纲,是为今后改革作铺垫、起转承作用,并非是因为其本身的重要性才列入考试大纲。同时,2000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2000年考试将以新课程与原课程相接的内容,即交叉重合的部分为主,这也决定了部分新增考点在命题时是不予考虑的。例如,1994年文科卷第30题,本题考查考生对40年代末和50年代苏联、南斯拉夫冲突的认识,是一道有关“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材料题,考虑到当时部分学校开设此课较晚,有些考生没有学过,原来学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刚停不久,因此1994年国际政治考查内容设置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课程内容交汇的方面。 规律之四三年内主观题考点不会重复,冲刺期考生尽可放心取舍 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试,主观题尤其是论述题、材料题都是考生关注的焦点。一般说来,只要对大题所要考查的要点复习准备充分,考试时就能先保证基本分。因此,击捉主观题的考点是考生与教师考前最热衷做的一件事情。 纵览历年考试的主观试题,很容易发现主观题一般不重复,即使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三年内也很少出现相同的情况。这为我们在考试冲刺期判定最后的重点提供了宝贵依据。因为近三年主观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从理论上讲都是一级重点,但由于刚刚考过,其热度自然降温,考生在冲刺复习期尽可放心对其做“冷处理”。 规律之五多年热点一直鼎沸未考,明年有望鼎沸而出 有这样一些考点,本身可以说是理论重点在历年大纲修订中均予以保留,但迄今没有考查或仅以很少的分值考查过。这样的考点应该引起考生注意。多年未考并不意味着这些考点不重要,相反这类考点是在慢慢升温,一旦由“热点”升为“沸点”,必会爆炉而出。以1999年理科卷试题为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等多年来一直是考试辅导的重点问题。不仅考点自身理论性强,且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1999年之前却一直未考过。于是这些考点也就在逐渐地“蓄火加温”,1998年适逢实践标准讨论20周年,而当年科教兴国问题又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之一。因此1999年考试中两个考点均以10分题的形式“浮出水面”,对此准备充分的考生在考场上也都是兴奋不已,除了轻松地获取了主观题的满意成绩外,更主要的是增强了考试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作战”土气,也有利于其他课程考试的正常或超水平发挥。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