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一、大纲修订的基本情况 与全国高校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相适应,2oo1年考试大纲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从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分离出来。与往年大纲相比,新大纲的“哲学”部分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所变化。 从结构上看,新大纲把过去的四章结构(即“辩证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变为现在的七章结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上述变化主要是形式上的变化,表现在:新大纲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相当于原大纲中的第一章(但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新大纲第三章相当于原大纲的第二章即唯物辩证法,新大纲减少了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突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新大纲第四章相当于原大纲中的第三章,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但比原大纲的认识论部分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新大纲第五、六、七章相当于原大纲的第四章即历史唯物论,也增加了一些知识点。此外,原有的一些知识点在章节上也有所调整,如“辩证思维方法”在原大纲中被放在认识论部分,而在新大纲中则被调整至辩证法部分。 从内容上看,各部分都有新增的考查知识点(具体情况后面将会提及)。新大纲是依据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编写、陈先达教授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来修订的。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在结构上更为合理,在内容上有所深化。 二、各章考查的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查要点: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着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说明: 本章新增知识点有两个: ①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第二节)。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第二节)。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考查要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及其哲学意义。 第二节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三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和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说明: 本章中第二节是新增加的知识点,是与原大纲相比变动较大的部分。 第三章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考查要点: 第一节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辨证法,防止形而上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辨证法思想。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第三节辩证思维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说明: 本章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节: ①对原大纲中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作了简化。 ②减少了原大纲中唯物辩证法范畴的部分内容。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考查要点: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 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 第二节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是具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说明: 本章新增了一些知识点: ①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第一节) ②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第一节) ③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考查要点: 第一节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 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人类社会是由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组成的复杂有机体。 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 第三节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第四节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观念结构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考查要点: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 第二节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说明: 本章第二节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是新增加的知识点。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考查要点: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第三节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说明: 本章第一节中“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是新增加的知识点。(出处:《海培考研》)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