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即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很重要

2017年03月01日 10:05 现代教育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去年备受关注的“新高考”方案将从今年起实施。其中提出,从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这意味着今年各高中校须开始着手建设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样三年后第一拨“新高考”的学生才能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本期圆桌邀请四位校长围绕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探讨,为校长们提供借鉴。

  综合素质评价要着力保障公平

  沈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公正公平的原则,维护每个学生的权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老师、家长、学生都纳入评价人员,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评价人员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将评价的时间拉长,而不只是在某个节点进行评价,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保证了评价的及时有效。在日常使用中,教师要在每一天的每堂课后,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学生也要在出现了具有代表性、体现个人优势特色的过程性记录时进行登记。在校内层面上,为了保证记录的真实、评价的公平公正,我们会要求学生在记录个性化活动时,比如担任志愿者、参与科研,提供至少2名活动证明人,附上照片。

  谈到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它不仅是一所学校的问题,不同学校的评分松紧度不同,每个学生参与的活动和项目不同,很难在社会范围内统一标准,达到横向上的绝对公平。但是,并不能因为评价标准难以调控,就因噎废食,不去改变“唯分数论”的现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更多去关注如何保证综评结果在同一所学校内的公正公平。

  另外,在结果的使用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高校通常会根据自身的招生需要,基于对学生所在中学培养能力、诚信记录等情况的了解,对评价数据做权衡。高校的反馈将在客观上促成中学评价在横向上相对的平衡。同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本身也可以建立评价机制,促进中学在做出综评时,更加慎重,更注重公平性,维护学校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社会诚信的根本,应该走在社会的前列,也应该经得起更严格的考量。

  不为评价而评 为学生成长而评

  李志伟:过去评价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在招生制度改革的新理念指导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逐渐转化为导向、反馈、激励等,这就要求学校要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广渠门中学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必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如今,每年新入学的的新生都会人手一份“广渠门中学新生指导手册”,里面就有“广渠门中学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后简称“新体系”)的具体指标,确保学生随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并且综合素质评价彻底改变了原来以单一的教师评价为主,调整为学校管理人员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多元化促进了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性格。

  “新体系”力求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发展,注重考察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包括行为、思维、品德、精神和身心五个模块。其中,学校还有意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评价方式,并引入对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的考察。这样,综合素质评价才能真正从学生出发,为学生健康成长而评。

  基于核心素养 用评价撬动课程发展

  于会祥:对于学校而言,评价办法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这种关注全程,注重激励和导向,具有调整和改进功能的评价方式将成为实现教育功能的另一途径。这种质评与量评相结合、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助力学校“最有价值教育”的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学校通过架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建立评价体系,助力学生综合发展。“综合素养积分评价办法”依据“育英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评价”“修身课程评价”和“发展力课程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综合素养积分评价办法”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和结果,同时重视学生的行为与过程,将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使评价成为老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把评价纳入到学生人生规划中来,成为学生成长的新的动力和源泉。为了使综合素养评价起到预期的作用,学校还完善形成了系列的管理制度,评价方案修订制度、评价方案审批制度、评价方案备案制度、举报和申诉制度等,以保障评价办法高效而持久的实施。

  评价是一个动态测评过程,涉及各年级的各学科、各种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因此评价方案也应给予各学校适当灵活的完善过程,而不是一定管三年,制定好一个评价细则就三年不能变。特别是对发展性质的课程,搭设学期或学年调整评价方案的管理机制,不断引领老师“要什么就评价什么”,使评价真正成为撬动学校课程发展、促进学生有规划的自主成长的有利杠杆。

  与学校文化结合 评价为我所用

  张曙光:“丽泽”出自《易经》,意思是两泽相连,两水相通,相互滋益、相互欣悦,因此学校从以“丽泽”命名起就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每个教学班都有8—9个君朋小组,所谓“君子以朋友讲习”。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有一名行政组长和几个学科组长(或学科带头人),班内各小组之间“同质”、组内“异构”,组员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依托君朋小组,学校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例如评价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时,就要求八年级的学生记录一次君朋小组学习活动中能体现团结协作的表现;对于七年级下学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日常学习情况,如果小组评价总评成绩在80分以上才能得到该部分的满分;八年级第一学期还要求以君朋小组为单位依托《中小学生守则》及《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本小组行为公约一次,这样才能在思想道德的指标下得到相应的评价。

  另外,结合学校传统文化特色,综合素质评价还特别强调了此方面的指标要求。比如在艺术素养方面,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至少一项艺术技能,特别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艺术技能表现情况。

  综合素质评价要“为我所用”,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发展服务。

  本报记者: 张广林 曹阳 常悦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