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专家解答2007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11:00 育路网
第一部分给出六合彩在农村盛行的原因,包括文化生活困乏、文化设施少、农民投资途径不足等,要求考生根据原因写出对策。 参考答案:六合彩屡禁不止的原因: 首先,六合彩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赌博。正因为是赌博,因此六合彩有其吸引人陷入的特征。一方面,六合彩给人一种暴利式的回报,它能几倍甚至几百倍的回报,六合彩的庄家有时也故意让某些人中大奖来吸引诱惑人们参与,例如,某村有一人用两千元中了二十万大奖,这极大地刺激了买码的人,他们总想某一天会把输掉的赢回来;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六合彩具有神秘色彩和娱乐性,能激发许多彩民的冒险兴趣、发财欲望。例如六合彩有什么码报,里面一些谶语让人去思考,而一到出了奖,又能牵强附会地跟码报上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其次,某些地方打击不力也是六合彩屡禁不止的原因。有些地方政府和公安人员,对六合彩的打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把抓六合彩当成一种创收活动,处理时以仅使用经济办法,抓到庄家多罚些钱就算了,抓到买码的彩民也罚钱了事。等到想创收时又去抓一次,罚一次,使六合彩就像源头活水一样,成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创收途径,当然这样其打击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再次,六合彩的秘密性给打击和消灭它带来了难度。六合彩赌博是一种秘密活动,不需要特定的场地,也不需要特定的道具,买码时只要填写几个数字,甚至可以电话指挥,其秘密性很强,隐蔽性很好,公安人员就是三头六臂,也很难现场抓获。 最后,农村娱乐活动的缺失也是六合彩容易流行的原因。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公共娱乐产品的供给机制不健全,使农村的文化生活贫乏,加之农村中人多地少,农民的空闲时间多,土地不能满足农民的劳动力需求,农民中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没事的农民就把六合彩作为消遣接受了。而一接受后,在赢得巨大额奖的诱导下,就上瘾或输红了眼,这样,使许多农民在六合彩面前不能自拔地陷了进去。 消除六合彩对农村的危害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各级各地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六合彩这种侵害农民利益、影响农村发展的瘟疫。其措施主要有: 其一,大力宣传六合彩的危害和揭露其本质。一方面要对受骗群众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民们认识六合彩危害的严重性,形成良好风气和正当致富的心理预期,防止赌博和冒险心理作怪;另一方面,要揭露六合彩的敛财本质,揭露六合彩庄稼的操纵内幕,同时揭穿其非法和违法的本质,使农民认清六合彩的真实面貌,提高抵制的自觉性。 其二,加大对六合彩的打击力度。六合彩是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事,要对六合彩进行严厉的打击。特别是要加大对六合彩庄家的打击力度,从源头防止农民参与六合彩赌博活动。同时,打击六合彩要先整顿警风,要杜绝借打击六合彩牟利的行为,要防止公按部门在打击中寻租和牟利。要设立农民举报有奖制度,欢迎受害农民和其他群众对公安机关在打击六合彩的活动中进行举报,多渠道、全方位打击六合彩行为。 其三,丰富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正面引导农民业余生活。农村本身的偏远和孤独,使得农民必须在空虚和无聊中寻找某种刺激,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要用有限的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农民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使农民在离开六合彩后被另外的文娱活动吸引过去,从精神上解脱六合彩对农民的侵蚀。否则,要抑制和消除六合彩是很难成功的。 其四,发挥农村党组织的作用。农村党组织是农村的领导核心,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中坚力量。因为六合彩带有极大的隐秘性,必须深入农村才能侦破六合彩庄家的活动。农村党员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应该监督村民参与六合彩赌博的违法活动,及时举报六合彩庄家的危害农民利益行为。只有借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才能有利打击六合彩的活动,杜绝六合彩在农村的危害。 第二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措施。 参考答案:(说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措施有十八条,考生选择其中的三至五条) 第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切实加强县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是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以提高中央台和省台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入户率为重点,加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推动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支持各种经营形式的电影经营联合体。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支持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加强农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多层次开发农村电影市场。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在农村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 三是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使农民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健康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 四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有关报刊要加大对农村和农业报道的分量,要增加服务“三农”的内容,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村节目的针对性、时效性,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科技知识、技能、信息的迫切需求。 第二,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专业文艺院团要努力创作农民群众需要和满意的、健康向上的优秀文艺作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要面向农村群众,组织好重大革命历史和现实题材的优秀影片放映。文化馆、文化站要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开展贴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活动。图书馆和农业、科技、卫生等部门要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积极开展村落社区建设和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 二是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认真做好“民间文化艺术家”、“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的命名等工作。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发展“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大力开展县际、市际间的特色文化活动。 三是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 四是促进农村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加强为“三农”服务的图书、音像选题策划,保证为“三农”服务的图书、音像制品选题在出版计划总量中的比例。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务“三农”为主的出版单位,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大力扶持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积极推广农家书屋,打造“小康图书发行车”工程,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 五是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对口扶贫计划,建立和完善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支援农村文化建设。 六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动员城市单位和居民以各种方式捐助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鼓励权利人许可基层文化单位无偿使用其作品或录音录像制品。社会力量通过依法成立的非营利公益性组织或国家机关向农村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按税法的有关规定税前扣除。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加快改革步伐,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一是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整体部署,推动文化馆、图书馆的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积极扶持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扶持以公司加农户、专业加工户等形式,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有关行政部门要简化对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在土地使用、信贷、行业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三是加强对拓宽农村文化市场的政策调控。按照普遍服务原则,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物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通过各种有效的调控,把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是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版权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开发规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十一五”财政发展规划,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是落实相关部门责任。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制订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明确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建立农村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群众团体要努力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重点文化工程,要加强专项监督检查。 第三部分要求考生以800字的篇幅论述全面加强农村文化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参考答案: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十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富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改革有了明显进展,农村城镇化明显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明显改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看到农村精神文明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经济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事业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相对落后或短缺,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农民教育任务艰巨。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引发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从来都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这是哲学的基本原理。没有文化的经济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同时,没有体现先进生产力的文化也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经济越发展,就越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客观分析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可以用“三个滞后”来概括:即多数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滞后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多数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滞后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农民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还滞后于现代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要求。这是当前建设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农村文化建设。我们现在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线和地缘关系进一步打破,各种矛盾将有所突出,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也将更加困难。在这样的新形势面前,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各种关系,才能对社会结构变迁、利益关系变化、生活方式变动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进行规范调节,保持农村社会协调稳定。当前,要把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使荣辱观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社会所有成员都明白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目前,农村的落后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突出体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上。这些问题制约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从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看,在温饱解决后,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建设,才能顺应历史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愿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利益,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祖华)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