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考:公务员“牛市行情”是怎么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1:39   东方早报

  一年一度,又到2008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竞考开考时。

  2005年竞考比例37∶1,“中国第一考”之说应运而生。2006年竞考比例48∶1,2007年竞考比例50∶1,今次竞考比例60∶1。

  对比之下,“中国第一考”何止一个“热”字了得!

  竞考者有“本、硕、博”应届毕业生,有已参加工作而执意想跳“龙门”的高学历者,还有部分在初次求职者眼里已能较体面生活的公司白领。

  记得两年前某中央国家机关报考现场,呈现“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本科一操场”之盛况,创下某热门职位2765人报名竞考的“壮观”场景。今次,最热门职位的竞考比例3592∶1,再创历史新高。

  市场经济主张择业自由,经济学不反对人们选择做官。国人崇尚做官,素有传统,从古到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削尖脑袋走仕途,从人的“经济理性”和“行为理性”出发,不外乎受四大因素驱使:

  一是获得稳定收入和相对较优的福利待遇,还有收入和福利稳定增加之预期;二是比其他职业更能获得社会尊重;三是只要不犯错(罪),职位受法制的强势保护,较少丢饭碗之忧;四是拥有大小不等的权力。

  四大因素,样样关乎人之切身利益。尤其是权力,作为最稀缺的公共资源之一,拥有了它,不但前三样东西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许多时候还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经济学把人视作“理性经济动物”,而只有市场经济带来的开放的择业选择,才能使人的择业理性得到日益充分的展现。对今次“中国第一考”60∶1的平均竞考比例,以及背后所折射的“千军万马挤官道”之现象,无论作为初次择业选择,还是作为二次或三次择业选择,对竞考者皆无可厚非,社会舆论没理由求全责备。

  虽说中国传统“择业文化”拜做官为魁首,但“官本位”之历史承传亦有曲折。就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就相继出现过三次起因各异的官员下海潮。

  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僵化体制被撕开,至1980年代中期,社会资源尤其是各种经济资源开始按“双轨制”分切,市场活力初显,官场外生存发展机会开始呈现,第一波官员下海潮随之而来,于今回首,当年敢喝“头口水”者成功者众。

  邓小平南巡讲话至199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击退姓“社”姓“资”争论,搏击“市场”风险大幅减小,第二波下海潮紧随而至。然而,事后回眸,成功者相对比例不及第一波。

  新世纪,宪法修正案合法保护私有产权,中国入世外加经济全球化,市场机会再度集中释放,又一波下海潮潮起潮涌。但此波———很可能是特定历史时段的最后一波下海潮,持续时间最短,基本上以本市虹口区区长程光辞职出任印尼富豪林绍良旗下的三林集团中国区总裁为尾声。

  前后20年,三次下海潮。历史“小插曲”之出现,缘于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产权不清晰、改革不彻底、政经政商关系边界模糊等因素带来的机会与缝隙。历史“小插曲”之消退,在于体制转型轮廓渐显,市场秩序日趋规范,非

垄断行业竞争残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官转商”从2005年起受到党纪的“三年约束”等等———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机会与缝隙越来越小。

  潮起潮落,自然规律使然。下海潮消退,“赶考”持续发烧,却又不是单纯的“经济理性”使然。一个非识者所不易明判的深层原因,在于新的时代背景下,改革和开放的双重迟滞(还包括二者的“不配套”)所形成的“瓶颈”成了新的市场舞台和新竞争机会降生的桎梏。由是,要想使“赶考”逐步降温,并出现新的下海潮,惟有加快改革和开放……(早报首席评论员:鲁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后调查
试题难度: 不难 一般 太难了 不好说
行测题目: 做完了 没做完
试题设置: 合理 不合理 怪题多 不好说
考完感觉: 很好 没谱 看运气 别提了
新题型难度:有一定难度 没什么难度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合格线预测调查
你认为今年的合格线是多少?
120-130分 110-120分 100-110分 100分以下

你已经报考了几次公务员?
1次 2次 3次 3次以上

如果这次考试没有通过,你还会再考公务员吗?
一定会 不考了 不知道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公务员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