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7日 13:43   中公教育

  一、背景导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急管理机制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它能为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提供起强大的支撑。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给定材料以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为切入口、以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为核心,就危机应对、预案建立展开论述与交流。

  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也是文学作品描写的重要方面。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危机,因此,又把突发公共事件称为“危机事件”,把对这些事件的应急管理称为“危机管理”。政府的执政水平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上。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3年是我国应急机制建设的新起点。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曾指出,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给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明智的、负责任的政府,一定会从灾难中掌握比平时更多的民情,了解比平时更多的民意,赢得比平时更多的民心。抗击非典还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各级政府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2003年7月28日,在中央召开的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并把这项任务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同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

  而纵观中国现实:自2003年发生的震惊国人的“非典”事件以来,历经2004、2005年,可以说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爆发到达了一个井喷时期。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伤亡、环境侵害考验了国人脆弱的神经。我国政府积极有效的应对在一定程度上将损失降到了最低,而应对突发事件成为了考验政府智慧、体现政府行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基于此,2006年国考申论材料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为主题,既避免了问题的敏感性、也具有相当的全局性、建设性。

  二、材料分析

  从形式上看,2006年国考申论给定材料以某专家与众网友在线交流的文字实录方式,原生态呈现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这一主题内容。原生态的申论材料往往以访谈、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在线交流等过程,把具体文字内容呈现给应试者,这样的素材往往具有逻辑性差、衔接不紧密、冗余信息多等特点,考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采取大刀阔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本原则,通过重点注意主持人及网友的提问,迅速把握给定材料的核心内容,有效抓住给定资料的主旨意蕴。

  从内容上看,给定材料通过网络这样一个新兴媒体,以主持人与网友不断向D部长提问的形式来展示给定材料的内容。材料的主要内容要点如下:

  【1】突发公共事件具体事例以及内涵的界定

  如何界定突发公共事件,是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概念也在发生变化。突发公共事件不是一般的事故,通常突然发生,涉及的范围较广、造成的损失较大、一定时候持续的时间较长,是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特征。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源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然灾害,譬如地震、海啸、雨雪冰冻等。二是社会事件,比如某些建筑物或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踩踏事件。如果政府自身的执政能力不强,容易导致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

  【2】建立国家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内容

  建立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非常有必要。这种必要性主要来自于:一方面,海啸、地震,包括大的飓风,这类灾害以及灾害的严重影响是不可预料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在增多,比如征地引起老百姓集体的诉讼、集体上访。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国家相关部门的预警、协调与合作以及有组织的一整套政府处理程序,比如防灾委员会、防洪局、地震局等。

  【3】中国人的危机意识以及如何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我们国民的危机意识是世界各民族危机意识中最强的。表现在两方面,中国历史传统中家庭的意识非常强,所以家庭本身作为社会保障单位,对家庭成员遇到不测事件都是有准备的。第二,中国文化五千年,遇到很多次大灾害,中国人的储蓄意识非常强,中国人的储蓄水平是国际上最高的,比较高的储蓄率反映出国人很强的危机意识。

  应该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更多的是要引导公众,来关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另外,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但是和西方市场经济其实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应该把政府要承担的责任和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区分开来,这样有助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应对。

  【4】我国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国际上的水平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目前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使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快速反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5】危机引发的原因

  引发危机的原因应该依据突发事件的种类来定。突发事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知的,一种是未知的。如果已知突发事件的各种应对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容易使突发事件成为公共事件。

  【6】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初步建立以及积极作用 

  国务院已就常务会议与人大所提出的针对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并将认真执行。这个预案是由25件专项应急预案和80件部门应急预案组成,有相当省部级机构已编制了自己的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将会发挥重要的、有效的积极作用。有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可以保证我们经济发展的连续性,防止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事件导致整个经济发展中断,减少我们人员财产的损失。

  【7】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思路

  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必须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时,把握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在面临大的自然灾害时,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复建设,并且这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8】我国目前是否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与其严重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这主要是指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入世后,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比如社会保障系统,养老系统保障不到两亿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里人还不到一半,农村就更加不乐观。有些情况下,城市化进程很快,包括一些大的建设、道路、水库、征地等等。由于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害,因此引发了一些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现阶段是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并不是说现在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自然灾害有它一定的规律,重点还是在社会领域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以至危害。

  【9】灾害频发从哪几方面考验政府各方面的救灾应急反应

  灾害频发对政府各方面的考验体现在:一是民政救助,譬如帐篷发放、衣物储备、食品供应等;二是财政基础,灾害来临时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一定的富余财力,包括各物资储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这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政府是否成熟的表现。”三是卫生防疫,大的灾害之后通常必有大的瘟疫发生,完善健全的卫生防疫体制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提供重要保障。

  【10】把握应急与浪费

  “浪费”有两方面的含义,有一些不应该花的钱花了,是浪费。有一些情况,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时候,有一些防御性措施要展开,就必须投入。当然,如果把用来应急、建设防灾救灾的款、国家物资用来大吃大喝,把钱装在腰包里,就是严重的浪费和贪污,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11】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与教训的实例,以及同样的危机、不同的结果,其缘由之所在

  在国内,新近发生的流行性脑炎、非典之后我国所建立的比较严格的卫生防疫报告机制,与卫生领域的应急预案相吻合,为随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预防提供了经验,这都是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与教训的很好实例。在国际上,面对同样类似级别的飓风灾害,美国和古巴两个国家,影响与结果各异:飓风对美国的带来的破坏力反而远远大于古巴,缘由只在于灾害来临时国家是否采取了及时的动员体制,是否有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

  【12】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就业问题成为引发突发事件的一大诱因

  就业是当前面临最大的社会问题,现在处于劳动比重非常高的阶段。独生子女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很困难。而就业是人的一种基本手段,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业是人不脱离社会的重要媒介,没有就业,个人就很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但由于现在产业结构调整非常的迅速,造成就业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矛盾并存,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人们的就业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就是最大的社会隐患。因此,就业问题成为引发突发事件的一大诱因。

  【13】政府&百姓&社会在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过程各自发挥的作用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在西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以后有一些自愿的团体,或者非盈利机构参与救灾活动,这是值得赞扬的。我国对这种行动也鼓励,鼓励社会组织与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应对中来。在海啸中我们政府组织大家为国外的受灾提供救灾和医疗服务,包括志愿者。在没有突发的自然事件或者社会根源事件发生的时候,老百姓主要还是安居乐业,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14】如何打造应急预案的经济基础

  应对危机的经济手段不能直接化。目前提到的经济手段主要是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只能对已知自然灾害做出反应,不能对未知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根源的问题做出反应。比如,无法为非典保险,因为其不可知性。现在还没有听说哪个国家建立海啸保险,因为很多年也不发生一次,可预见度太低。对未知、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还是需要政府做出反应。如果政府没有能力做出反应,社会就要动乱。

  【15】如何重视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以及政策协调在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上发挥作用

  国家由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收入差距拉大了。在自然灾害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前,每个人应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分阶层与利益差异,尽一个公民的本分。对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因为会有利益冲突,需要政府去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在协调中各利益集团要以大局为重。具体协调的方式有法律法规的健全、体制机制的完善,以此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有效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妥善应对公共危机。

  【16】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与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车带来的反思与转变

  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与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车带来的启示:一是政府在大型活动中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一定要发挥有效作用;二是城市规划体制的建立需要对交通设计未雨绸缪,要具有前瞻性与预见性;三是遭遇大雨、大雪等情况及时动员社会力量,但环卫、市政等公共服务也不能缺失。

  【17】在应对突发公共问题上教育工作具体如何发挥作用

  应对突发问题上普通教育、常识教育是需要的,可以通过公示的方式让老百姓知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找哪一个部门。作为普及性常识教育很有必要的,比如:国外的旅游者遇到交通事故、火灾等问题找谁,应该通过公式的方式告知,这是一个国家管理成熟的标志。

  在线交流结束后,不少网友通过论坛发帖的方式,就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管理机制、提高政府执政部门的执政水平集中表达了个人观点。这部分内容是依据性、事实性资料,需要精读,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客观理解各位网友的基本观点是作答申论要求第二大题的基本依据。

  总体上,给定材料中众网友与某专家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在线交流过程,形式较新颖,内容很全面,网友的提问积极踊跃,包罗万象,专家的回答细致入微,见解深刻,为考生随后全面准确作答申论题目提供了详实的素材以及重要的观点依据,进而也为应试者以至普通民众全面通透地认识突发公共事件、了解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如何组织协调,有效保障人民切身利益提供了良好的视角。

  三、问题解析

  第一大题:归纳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即为依据给定材料提炼主要信息,也就是材料中要点的表现形式—非问题+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的有序加工。这是一道典型的概括题目,而准确理解、深刻领会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是概述全面、准确作答本题的关键。

  第二大题:判断分析

  判断分析是2005年国考题型的一个准确沿袭。此种题型比较简单,但作答时需仔细耐心,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网友的观点以及相对应D部长对此种观点的解释分析。从而仔细对照,比较异同,得出最终的结论。

  第三大题:申论文章,主体内容应以谈对策为主

  2006年国考最后一题为自拟标题的文章写作,文章主题为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写作目的是如何提高我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自从2003年非典以来,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提高我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够把这一选题作为国考申论的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需要注意的是2006年国考申论文章在内容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给出突发事件的解决措施,需要考生能够深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供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申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