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公考或是做过真题的人都知道,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本身难度并不大,并且由于多出现在考试的第一模块,所以基本都能够将题目作答完毕。所以,从整体做题的角度来说,言语这一模块,更多的是为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难题挤时间。
那么如何来挤出这个时间呢?
这里,我们从读题入手,来讲解一些提速的技巧。
首先,就是片段阅读题目中不断强调的,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技巧——2-1-3读题顺序,即先审设问,再读原文,最后读选项。这种读题的顺序,可以帮助考生快速确定题目类型,进而带着相关技巧去阅读文段,使阅读更具针对性,避免了文段的重复阅读,从而达到缩短做题时间的目的。
接下来,就进入文段的阅读了。文段是做题的根本,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设问还是选项,都是以文段为基础设置的;并且,观察近几年的言语真题,能够从答案直接选出答案的秒杀题越来越少了,所以说,做题始终是要从文段出发的。
但是否文段中的每一个字都需要细细研读呢?显然没有必要,并且考试时间也不允许。在片段阅读中有一种叫做“辅证”的技巧,即反面论证、举例推断法、原因推断法以及援引。辅证本身并不重要,所要证明的观点才是文段的重点,因此,针对辅证并不需要重点阅读,即:略读或者不读。
什么样的辅证浏览即可?什么样的辅证可以略去不读呢?
一般来说,含有以下词汇的辅证,是可以略过不读的。如:“否则”、“不管……还是……”、“例如”、“以……为例”、“假如”、“为此……”、“不可否认”、“有一种看法认为”、“传统认为”等。
当这样的词汇出现时,其所引导的分句只是为了证明所提出的观点,而其本身是可以完全不看的。
【例题】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只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才能不断推广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将在粮食主产区推广50个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10项关键技术。这些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
A。农民亟需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B。国家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C。发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D。每年有大量农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答案】A。
【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提出农业科技发展的背景,第二句提出发展农业科技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科技意识,是文段的主题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举例说明我国发展农业科技的具体措施。
题目中出现了“为此”一词,很显然“此”所指代的内容是文段的重点,而“为此”所引导的分句是为了证明“此”的内容,因此可以略过不看。如果把“为此……”理解为因果结果结构,很容易受到误导而选错答案。
所以,此类辅证是不看比看更好。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的辅证,则是需要浏览一下的。就是通篇都在举例说明一个道理或是通篇都是援引时,则需要读一下。
【例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百岁老人袁晓园说:长寿其实没有任何秘诀,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顺其自然到百年,这就是我的养生之道。英国哲学家罗素活了98岁,从来也不认为长寿有什么秘诀,主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切顺其自然。人体的差异性很大,健康虽有一定之规,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
作者对于长寿的态度是( )
A。作者完全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
B。作者有保留地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
C。作者不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
D。作者批评了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
【答案】A。
【解析】态度观点题。文段分别提出袁晓园与罗素的观点,最后提出作者的观点,通过“但”引导的分句确定作者的观点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养生长寿秘诀,与前两个观点一致。
本题不是单纯的总结作者观点,而是比较作者观点与援引观点的异同,这时如果不阅读援引的观点,就很难做出比较。
因此,在这种类型的题目中,辅证仍是需要浏览的。总体来说,辅证的作用是用来论证观点的,其作用远大于本身的描述。大部分时候,辅证本身都是可以不读的;只有在通篇都是辅证的情况下,才针对辅证进行阅读。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