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国考开考还有最后18天。在这最后的时间里,考生该怎样抓住重点进行复习?怎样才能在冲刺阶段得到突破?怎样才能把这几周时间充分利用?专家表示,最后这段时间,考生们不宜再全面铺开,别走入过于关注偏、怪、难题的死角之中。
■考生状态
在迷茫中冲刺
一想起即将开考的国考,第一次参加国考的应届生小黄手心就不自觉捏一把汗,因为她报考的职位属于竞争最激烈的职位之一。
小黄称,虽然自己已经复习了将近两个月,但对笔试仍旧十分没有把握。“对于行测而言,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平衡做题的速度与准确度。而对于申论而言,目前我毫无头绪。”
对于行测的各种题型,小黄早就十分熟悉,谈起来“如数家珍”。但当记者问起她最擅长、最拿手的是哪个部分,她却稍显尴尬,答不上来,“每个部分的题型都比较熟悉了,但是没有哪一块是特别精的,许多技巧都还没有把握住,并且做起来特别慢”。
最近,小黄也会时常自我测试,但结果却更让她焦虑,“行测从来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过,很多时候就只能做110道,准确度也不高。比对了网上的行测评分标准,我目前测试的平均成绩在45-50分之间,照这样下去,肯定是过不了线的”,谈到这些小黄就十分懊恼。
而提起申论时,小黄的状态已经不能用焦躁来形容,简直有些“抓狂”。据小黄介绍,决定报考之后,她就从各种论坛、辅导机构网站上找来了各种各样的“申论复习经验谈”。“许多过来人和专家都说答好申论要先背好理论热点,我现在基本把理论热点都背会了,可是答起题来却还是与标准答案谬以千里……”每次看到自己申论的答题思路与标准问题的差距时,小黄称都“非常想放弃”。
对于自己目前的状态,小黄这样评价:每天都在迷茫和绝望中度过,特别担心坚持不下去,却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有时候,我就会幻想,要是考试那天报考我这个职位的人都不去考试就好了。”小黄开玩笑地说。“就剩十几天了,我还报名参加了一个国考的辅导班,希望能有老师点拨我一下,说不定我就开窍了呢?再把一些技巧补足一下,改变一下申论的思维方式,应该还能提高一些吧!”说起这个,小黄似乎又信心十足了。 本报记者 张晓鸽
■专家支招
真题练习是最有效方法
中公教育集团公职考试研究院院长李琳表示,行测试卷全部由客观性试题构成,主要是以公共知识为载体,所以从绝对意义上讲,行测试题相对没有过于困难的,只要时间足够,多数人都可以完成70%。但是共有140题的卷子考试时间只有120分钟,平均解题时间为51秒。所以考生想要脱颖而出提高效率并且保证正确率,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整体来说,真题练习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阶段应放弃难题怪题
李琳表示,许多考生对于真题的使用存在一定误区,总觉得考过的题目不会再出现,或者感觉只有真题才能测查自己的复习情况,导致忽视、错用真题,走入过于关注偏、怪、难题的死角之中。其实从目前来看,考生们不宜再全面铺开,而是应该根据情况判断自己在哪些题型上还有上升空间,或者哪些是自己薄弱的环节,重点攻克一下。考试中大部分的题难度适中,因此一些难度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的题型,可以适当放弃一些。
■专家建议
出场专家:中公教育集团公职考试研究院院长 李琳
1.有所舍有所得 在行测考试过程中不要在一道题上停留太长时间,140道题舍弃20道,树立目标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充分利用120分钟把自己所会的题都能够保证答对。
2.不要轻易放弃 面对数学运算和推理这样比较难的题型时坚决不要放弃,仍然要尝试一下,抓住其中的中低难度题型。
3.必带考试“装备” 比如手表、直尺,多戴块手表,相关有钟表计算的题可以用拨表来解答;几何问题可以拿直尺量。
4.充分利用真题 一定要精读以前做的真题,拿过来反复推敲、总结经验,能够明确它命题的考点是什么,命题思路是什么,当中隐藏着哪些做题的方法和技巧,把这一类题都理解透彻。
5.考前模拟要真实 一定要做考前模拟,并且选择高质量的,跟真题十分接近的模拟卷,并且模拟真实的考试感觉,适应考试的紧张气氛。通过模拟调整心态得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思路。
6.考前休息要合理 考试前要平静下来,不要打破自己的习惯,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以最饱满的状态去应对考试。
本报记者 周逸梅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