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于12月5日举行。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对申论的定义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赋予了申论的四个本质特征:坚持能力导向、采用主观性试题、命题贴近机关工作实际、以给定资料为展开论述的本原和对象。
公务员思维的实质是公务员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运用的思维,体现着思维主体对于机关工作的胜任特征与核心能力。对于大学生报考者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培训锻炼和社会实践,但两者不在一个层面;思维能力在考试中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是内生的、本源性的,决定着作答思路的形成和答案的内容,是不折不扣的核心能力,必须摆在日常学习的核心位置。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应试者可以结合报考职位设计自己的公务员思维框架:三种基本思维是逻辑思维、替代思维、执行思维,一种高级思维和提升思维是战略思维、创新思维。
关注宏观问题培养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现代行政领导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公务员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战略性、预见性、全局性、系统性是其鲜明特色。国家公务员招考副省级以上机关的公务员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它是写出“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观点独到、有创造性”(2009年副省级以上职位申论作文题作答要求)申论答案的基本条件,也是市地级以下机关报考者申论作答的重要加分点和增值因素。
需要澄清的是,申论与面试不同,国考与省考不同,在考试题材选择上,国考偏于国计,省考重视民生。2009年以前的大纲解释“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其实历数十年来的中央级申论考试,除早期网吧监管等个别问题外,很少涉及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而主要是对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考查,并越来越体现出经济与生态、经济与民生等多重问题交叉命题的特点,如2009年的“产业升级与粮食安全”、2010年的“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因此,考生战略思维的培养要遵循正确导向的引领:
一是围绕发展抓住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根本性战略思想和大政方针来透视纷纭的现象和问题;二是抬高眼光盯住点,放宽视野、提高眼界,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带有全局影响和长远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此作为备考申论的重点热点;三是紧跟形势不断线,密切跟踪胡锦涛、温家宝等最高层的考察行踪和讲话动态,及时、持续更新战略思想和权威论述的背诵资源;四是系统思考联成网,对可能进入申论考试的复杂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思考,开阔思路,广泛联系。把收入分配同社会公平乃至当代中国的根本价值追求联系起来,把教育改革、文化发展同包容性增长联系起来,统筹理念与制度,兼顾当前与长远,把各种问题的认识在头脑中交织成网,寻求系统的解决方法,有了这样犀利的认识工具,破解申论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就会无往不利。
贯穿一条主线发展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主观性试题考试中最常用、最普遍、最基本的思维类型。申论考试有三个基本的作答源泉:给定资料、自身经验(即大纲所谓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背景知识——主要是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公共行政知识。这三方面的资源相辅相成,对于作答不可或缺,其中给定资料处于基础的地位,自身经验和背景知识则对材料的运用具有提升作用。但如果没有一个系统思维的统领,三种作答资源就只能是一堆散落的碎片,无法真正为我所用。
逻辑思维的运用在申论中无处不在,如推理、推断的方法,申论对策题作答中可以“据问反推”,即依据问题“是什么”逆向推导,得出“怎么办”的解决方案。2010年国考市级试卷第二题,要求提出解决W市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针对城市定位被改变、片面注重发展工业的问题,可以反推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路。
立足政府角度建立替代思维
替代思维又称“换位思考”,是一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有时表达的不是自己固有的观点,而是从他人那里被动接受的观点,如发展观、荣辱观、包容性增长的观点。申论需要采用这种思维方式,与作答者为党和政府代言的身份预设和角度定位直接相关。替代思维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启动于上级意图、问题设置,终止于上级意图的传达、实现和题意要求的准确达成,它的运行不是代言者的主动选择。同时它也是一种受限制的思维,在中央精神、政策法律和题意要求限定的范围内运行,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政策法律和题意要求。
替代思维要求考生作答申论试题要有三重视角:党和政府视角、公务员视角、主体(自我)视角。这一思维要求考生淡化主体的视角,回避使用第一人称,除非写成演讲稿这样直接将角色设定为本人的文体,一般作答在必要时可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如“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经验教训……”如果“我”字连篇,就违反了替代思维的规则,也会影响答卷所受到的评价。
把握角色定位强化执行思维
执行思维与贯彻执行能力相对应,是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以服从指令为起点,以安排计划为过程,以解决问题为结果。执行思维的特色在于:结果导向——要求具有强烈的对策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思考如何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组织性——文风简洁规范,善于将所学的知识、接受的信息归纳整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系统严密的认知和答案;程序性——要求善于计划,安排得当,步骤合理,符合机关工作流程和层级关系;对象化倾向——要求时刻牢记眼前面对的或是观念中虚拟的服务对象,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用柔性的方式处理与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关系;去模式化倾向——申论作答要去模式化是指突破模板套路的束缚,立足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公务员工作又是有模式化要求的,突出体现在公文写作上要注意文种选用准确、行文格式正确、所用的结构、语言,体现的观点都有一定的模式。因此,去模式化是有前提的,在有自由发挥余地的分析、对策题作答和普通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抛开模式,公文写作以及某些严肃政治问题的作答则应服从替代思维和执行思维的要求,严守写作规范,不可越雷池一步。
执行思维对省级以上和市级以下考生都是适用的,因为任何公务员都是由低到高做起的,100%的公务员都有或曾经有一个上级,需要思考怎样执行上级的意图和赋予的工作任务。就执行思维的各种具体要求来说,人生经验不深的大学生需要注意克服唯上是从、忽视民众的倾向,牢固树立并认真实行对象化的思维,意识到公务员本质是公众的服务员,以正确的态度来处理涉及公众的问题,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平等平和地表达意见,合情合理地响应公众诉求,运用柔性方式化解矛盾,使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党和政府的主张。这是公务员思维在价值观层面的基本导向之一。例如2010年国考市级以下宣传政府政策的提纲,湖南等省联考的社区节水宣传材料,就要考虑对象一个是抽象的公众,一个是具体的社区居民,最好做柔性色彩的宣传阐释,而不是强迫命令,提出惩罚措施。只有把握这种思维上的微妙因素进而落实到文风措辞上,才符合申论测查的要求,也才能做合格的公务员。
复制成功模式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创新思维就是求异思维,追求与他人不同的特质,用一双敏感的眼睛、灵巧的手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通过总结经验找出成功模式并加以复制,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自己的创造性思路,实现超越。拥有创新思维,在材料中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信息,在作答中引用别人未引用过的事例、论述、典型经验,提出别人未提出过的做法、设想,只要在立足材料、合情合理的条件下,就能为作答者争取极大的加分,从而与竞争对手拉开大的差距。
创新思维养成的前提是学用一致、知行合一,把学习领会的东西尽快运用,让新的知识同旧的知识融合,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捕捉灵感,从意想不到的路径上提出自己的创见。
要在创新思维的统领下,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查阅给定资料,善于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材料中发现和提炼改革创新性的信息,在归纳——演绎——应用的过程中完成创新。例如2010年国考申论给定材料中天津新港区超前规划、海洋经济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做法具有意义,符合改革创新精神,对于这样的成功模式,要作为资料的亮点,予以重点关注,并用精准的语言提炼出来,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再上升为普遍性的指导原则,运用到文章论述和对策阐释中,说明要以这样的思想来发展海洋经济,实现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进而完成整个作答过程,使答案富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创新精神,直击阅卷者的眼球,相信阅卷老师在笑逐颜开之余,也很难不为这样新颖出众的答卷加上几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