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
1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称,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中93.2%来自普通家庭。就这一数据客观而言,最多只会说明报考公务员人员中 “来自于普通家庭的人数”所占报考比例比较大,说明“官二代”比例少,除此之外恐怕也很难给人什么进一步联想。如果说,硬是让社会公众从这一“93.2%来自普通家庭”数据中联想一下子的话,也不过是有关部门希冀通过公布信息,或可让公众产生一个“公平、公开、公正”感觉。仅此而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是“官二代”当公务员还是普通家庭子弟当公务员,理论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既然我们在选拔人才和用人上讲究的是“德才兼备”的原则,那么,在遴选公务员时,也就不应该因为报考者是“官二代”而戴有色眼镜,也不应因为报考者是“贫弱者”而遭到歧视。也就是说,无论对谁、对哪一个群体,都应有“举贤不避亲”和任人唯贤的雅量和程序。
披露一个 “新录用公务员93.2%来自普通家庭”的信息,或是对近一段时间来公众舆论指责 “官二代”当公务员的一个呼应。其实,根本不必要专门做这样的统计,即使统计了意义也不大。公众最关注的是各级各地公务员录用时的程序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存在诸多 “暗箱”操作。如果没有一连串的负面事件,诸如某地专门招聘副科级以上干部的进人通知,“湖南官二代大学生未毕业被直接安排当公务员”的丑闻,或者2008年网络曝光的广东省直属监狱单位招录人民警察时那份据称“打了招呼”的录取名单,人们对“官二代”未必会有今天这些反感。如果公众对公务员考试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认同的,也是给人以“干干净净”的印象的,那么谁当公务员都一样,是“官二代”当还是普通家庭子弟当,公众绝不会吹毛求疵。
人事部门发布上述 “新录公务员9成普通家庭”的信息,出发点当然是善意的,但笔者以为,还是应抛开这样的无关紧要的数据,这样的“数据”也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公众最关注的是,如何保证在任何一个考试环节、录用环节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真正保证选人用人上的“一把尺子”,而不是让个别公权者为其子女肥私,比公布上述数据一定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