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注 意 事 项
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
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4.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
6.特别提醒:
A。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B。所有试题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严禁折叠答题纸!
给定资料
资料一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说:“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占全国不到一成的人口,却要负担全国一半的赋税。”浙江是个多山的省份,除了杭州、嘉兴、湖州是平原地带,适合耕种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山区,可以说都是苦地方。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地方,数百年来,都是中国最富庶之处,国家的很多财富和人才来自浙江。浙江如此,靠的不是别的,而是浙江人身上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第一是吃苦耐劳。浙江人是很能吃苦的,浙江的民企正是靠着自家的小作坊一天干十几个小时,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浙江的发展,没有靠国家的政策和补助,也没有靠外资的投入,完完全全是靠自己白手起家。二是聚沙成塔。浙江人并不好高骛远,能够积少成多,义乌买的是小商品,做的是地摊货,但是一样弄出了名堂,享誉海外,这是一种脚踏实地。三是四海为家。传统的中国人是内敛的,并不喜欢出门冒险,常言道:“父母在,不出游”,但是浙江人,却是哪里有钱赚,哪里都敢去。温州人更是走遍世界各地,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
浙江精神是浙江发展的动力,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价值取向。早在2000年浙江人就提炼出了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再次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滕复认为,新的浙江精神有了新的内容和内涵,它兼顾了浙江各地的地方精神的个性和差异性,也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中必须正视过去的问题,浙江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重功利、讲实效的传统,但是功利主义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如今浙江人提倡的是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有序。浙江精神表现在:良好的文化基因、早发的市场经济教育、不事张扬的个性等。在未来进程中,浙江精神应该是更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精神,应是浙江精神最根本、最核心之所在。
资料二
温州、汕头,分别是浙江与广东的两个东部沿海市,以前两地都没有铁路,都靠近港口,两地都有独特的经商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两地也都先后遭遇了信用危机。推而广之,广东省的潮汕地区、五邑地区、粤西一些地方,与浙江在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如地处沿海,土地资源珍贵等。也正因此,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对广东省粤东、粤西两翼的发展,包括对珠三角地区在下一轮持续发展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启迪深远。然而,温州汕头相似不相同。
1987年,在杭州武林广场,工商部门将几千双假冒伪劣的“温州鞋”集中销毁,从此“温州鞋”名誉扫地、人人喊打。同样是80年代末,温州柳市伪劣电器泛滥成灾,被称为“柳市黑潮”。1990年中央和地方共同组织的打假队在柳市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整治,柳市街头门面,厂房大门,一溜过都是白惨惨的封条,大批电器企业从此一蹶不振甚至销声匿迹。温州信用危机,是改革开放初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从无序走向有序之前的混乱。而粤东一些地方前几年出现的信用危机,却与当地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有关:重商贸轻实业,不以实业为基础的贸易助长了急功近利的思想,走向极端就搞骗税骗汇、走私贩私、假冒伪劣。但结果却惊人地相似。80年代后半期,全国市场排斥温州货,不少商场为示信誉挂出“本店没有温州货”的牌子;温州鞋打了多年上海、广州的牌子,而不敢打“温州制造”。90年代后半期,国内一些地方商店挂出“本店不卖潮阳产品”;信用缺失殃及池鱼,潮阳一家全国小有名气的化妆品厂家为避当地假冒伪劣黑名,做广告打“厂址”不敢说“潮阳”而说是“汕头经济特区广汕公路旁”……
“火烧武陵门”事件和“柳市黑潮”一样,成为温州的灾难,也成为温州一次涅槃式的洗礼。十几年间,温州走过了从丑陋温州到质量温州再到品牌温州的跨越,康奈尔、奥康等一个个鞋业名牌艰难地诞生,正泰、德力西等一批电器企业扛着质量大旗拔地而起。两年来,粤东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市场经济秩序整治,调整发展经济的思路,从重商贸轻实业转向走正道、兴实业、树品牌,大力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潮阳制造”又回来了。
浙江与广东省粤东有相似的经商文化,但当相似的文化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先建市场再兴实业,“工业围着市场办”。一方面浙江是一个市场大省,全省有200多个专业市场,年成交额4000多亿元。而托起这个大市场的,是产销链条衔接紧密、高度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产业体系。与广东省粤东一些地方过去重商贸、轻实业不同,浙江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市场兴带动实业兴,实业兴又促进市场旺的道路,使浙江省以民间力量为主的生产、销售链条稳固,进入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推动着浙江经济发力狂奔。从摆地摊、挑货担买卖的经商活动中赚取第一桶金后办实业,是很多浙江人聪明的选择。如今以小商品市场名震中外的义乌,改革开放初期除了产红糖之外并无其它实业。但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渐成气候,不少义乌人办起生产企业,生产规模随着市场的扩大而不断扩大。如今作为县级市的义乌已有袜业、食品、毛纺、玩具、五金、服装、文化用品等各类生产企业1.4万多家。而在年销售纽扣50亿粒的温州桥头镇,最初人们也只是贩卖纽扣,之后桥头镇不仅成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而且成为纽扣、拉链、花边、垫肩等服装辅料的轻工产业基地。
资源匮乏、国家投入少、经济基础差的温州,改革开放后用足、用准国家的“富民”政策,迅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使其崛起成为继杭州、宁波之后的浙江第三大城市。如今温州企业民营的占99%,个体私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97%以上。温州老百姓完全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当地闭塞落后的历史,体育馆、机场、大桥、铁路等都是集合民间资本的力量办起来的。温州人说:“政府一毛不拔,事业兴旺发达。”相比之下,作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广东省汕头、湛江,目前只能“望温州之项背”。充分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发展“民本经济”,从一个资源小省崛起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四的经济大省,浙江能走出这样的路子,广东省粤东、粤西地区为何不能?与广东的龙头——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粤东、粤西地区可以这样说:“我们没有区位优势”,但与浙江比却只能说:“我们没有浙江人那种精神。”
资料三
1997年夏天,25岁、大学毕业不久的孙德良失业了。原本打算搞服装网站的他在一次偶然和老同学闲聊的过程中,了解到化工产品数量极多,价格变动大,出口量大,利润高,国际标准统一,并且浙江是个化工大省。他灵光一闪:化工产品非常适合网上交易,并迅速找到网站的卖点:你想出口吗?于是他凑了12万元钱,买来电脑,租了一间被垃圾包围的小平房,租了美国一个服务器的一小部分,这一年年底,中国化工网搭建起来了。钱也用光了,要联系客户,他时不时要跑到别人那里打长话。但不久,一个个互联网的神话迅速冒出,全球都在传颂着一个词语:商业模式。孙德良抓住了机会他成功了,目前,中国化工网有6000家会员,一上班打开中国化工网现在成了许多化工企业的习惯,人气旺,广告跟着来。中化网上两个指甲大小的广告位,一年能卖40万元。许多客户怕广告涨价,一订几年。
如果说孙德良也有商业模式的话,这个模式讲出来会让人笑掉大牙:凭什么赚钱呀?他的模式是:收取上网化工企业的会员费,同时卖广告。但化工企业就吃这一套。他的网站为会员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成立两个多月后,中化网赚了20万元。
与孙德良竞争的化工电子商务网站原来不少,有些是海龟派(留学生回国)操刀创办的,起点非常高;有些有政府作依靠,条件优越。这些注重概念、善讲故事却不重视市场开拓的对手,现在几乎都已无声无息,笑在最后的是并非名牌大学出身的孙德良和他的“土鳖团队”。
对于别人给他的“网络天才儿童”的称誉,孙德良不以为然。“我不过是碰到了好机会。”他说,如果当初有人用和他一样的方式创业,同样会成功。
孙德良说,现在的中化网拥有自己庞大的化工产品数据库,全部50万种产品中,我们有近30万种产品的信息,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我们通过中化网的客户自己建立的,庞大的数据库成为现在中化网很重要的卖点。而在网站刚建立时,库中的化工产品只有一两万种,即便这样,因为是第一家,还是有卖点。
没有资金,又要做推广,这在现在近乎是不可能的,但当时互联网才刚刚抬头,那些大网站也需要资源,于是孙德良可以在Yahoo、AOL等数十个著名搜索引擎和知名商业化站点上做免费链接,借助著名的品牌扩大中国化工网的影响。也是因为早,当初在Yahoo上用关键字“中国化工”搜索,只有中国化工网孤零零的一个网站,这一点为网站打入国际市场缩短了周期。
但孙德良认为,他能成功的更为重要的机会是,他在浙江创业,而不是北京或其他地方。
浙江给了他性价比很高的大量人才,而网络企业最大的成本支出是人力费用,“如果在北京,我这12万元钱能顶什么用?一个月工资都不够。”浙江给了他创业的冲动。浙江民营企业发达,在他面前已有许多财富英雄,时时刺激他,必须动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努力改变穷困潦倒的窘境。浙江给了他广阔的客户资源。他的第一个客户是浙江的,浙江繁荣的化工业让他得以立身、壮大。浙江给了他既务实又创新的文化特质。他佩服浙江那些能从纽扣这样不起眼的商品里刨出数千万利润的浙江企业家。他虽然从事IT业,但他像前辈企业家们经营鞋子、电器、汽配一样对待网站。别人经营网站的思路是“鼠标+水泥”,往往有了鼠标还没有找到水泥。但他是“水泥+鼠标”,顺应市场需要经营网站,从来不是为网站而网站。国内有媒体这样评价:以孙德良的化工网为代表的行业网站的集体盈利,是浙江现象在互联网行业的体现。
资料四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园”正式向游客开放了。凭借“竹立方”的清雅外形,浙江文化的艺术融合,青瓷巨碗的完美演绎,世博浙江馆在游客中“喝彩如潮”。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表示,浙江馆概括起来有四大亮点。第一个是青瓷巨碗,称之为“宛若天城”,“中国”的英文CHINA翻译也是瓷器,可以说青瓷碗是代表了中国。青瓷碗里面有水,则是浙江山水的象征。“浙江省参与世博起步比较早,最早的创意从2007年就开始了。”杨奇瑞介绍说,“碗看起来小,实则很大。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我们每天大部分的生活,另外,碗在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浙江省的地理特别,七分水三分田,通过碗这样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诠释浙江和浙江人们的生活。”
第二大亮点就是“竹立方”馆体。“竹子是浙江的特产,是浙江生态和环境的一个形象,另外也比喻着生生不息,高风亮节的一种精神。”杨奇瑞说,把竹子比作了“浙江精神”是浙江馆的立意。
“此外,还有两部影片,影像投射在江南小镇上,互相辉映,效果非常的好,其中有一部叫做浙江十二钗。”杨奇瑞进一步介绍说,浙江馆做的是大文章,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科技等等,为了减少沉闷的感觉,加入了一些时尚的元素,因此就想到了用十二钗的形式。
最后一个亮点,就是选取了六户家庭综合起来就代表了浙江30年来发展的变化的见证。“有来自村、镇、县城和普通大城市的,代表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出身的人们,有世世代代的农民,也有企业家。”杨奇瑞说,这些都是浙江精神的代表和缩影。
资料五
曾经,那一场不堪回首的劫难,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因地震灾害死亡人数为4697人,失踪124人。那时的青川满目疮痍。然而,现在的青川,处处是火红的建设场面,一幢幢新农房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梁飞架山间,一条条公路盘沿在群山中间,全新的青川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8年7月4日,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在青川挂牌,39个援建指挥部分别对口援建青川36个乡镇。从那天起,青川县的各个乡镇,每天都在演绎着“浙江精神”。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青川考察灾后援建工作时,看望了入住群众和浙江建工集团施工人员时说:“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这个项目的建设,让灾区人民恢复重建树立了信心,看到了希望!”浙江省援建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怕险”的“四不怕”精神和“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五干”作风,也得到灾区人民的交口称赞。入川以来,广大援建干部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克服水土不服、吃住不便、任务繁重等各种困难,争分夺秒,忘我工作。不少同志生病不离岗,家有困难不回家,坚守岗位,自觉奉献,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浙江援建项目已完工134个,在建220个。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31.4亿元。
浙江省援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上,集中建设乡镇学校、卫生院,援建的已交付使用39所学校、35个乡镇卫生院。集中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难,投入援建资金3亿元,基本解决城乡饮用水。集中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难,援建各类公路159条,共计867.3公里;援建各类桥梁151座;援建漫水桥90座;援建防洪堤35条,27.94公里。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看望慰问浙江省援建人员时动情地说:“全体援建干部在援建一线创造了青川速度,树立了浙江形象。我们要把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浙江精神相互融合,转化为推动浙川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青川,在浙江人民无私奉献的援建过程中,将又一次得到发展。
资料六
2005年,浙江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超过全国人均GDP的一倍。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改革开放27年浙江人民埋头苦干、默默耕耘的结果。按照国际通行说法,人均GDP3000美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实现初步现代化的最重要“门槛”。这是一个具有跨越式意义的发展指标。浙江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不仅完成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而且已经融入全球化的浪潮,走出了家门,跨入世界。然而世界银行数据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总量将增加1个百分点,电力消耗将增加1.5个百分点。近年来日益显现的资源和能源紧缺现象,已经给浙江企业敲响了警钟。 “公众对更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环境的诉求,将越来越强烈。”专家们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同伴随经济高速增长增加的污染排放总量的矛盾,将有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显现。此外,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都有可能在今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眼下,摆在浙江面前的任务是,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自身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要素等瓶颈制约,要由被动“倒逼”转向主动选择,从“适应性”改革向“预见性”改革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如果说过去的浙江发展模式还是一种较为粗放、以大量资源和能源投入为主的发展,现在这种模式面临了诸多严峻挑战。首先是来自资源的挑战,大量耗费资源的企业在以后将无法生存,其次来自环境方面的挑战也相当严峻。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社会结构的转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难免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大多并无经验可循。解决这些“成长中的烦恼”,迫切要求浙江人民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标准,更需要作为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浙江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支撑浙江人民在未来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客观形势一旦发生了变化,必然要求实践主体在精神上做出积极并富有前瞻性的反应。要求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囿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做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亭就有这样越来越深的体会,怎么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局限,怎么样找到一条符合浙江这样资源小省的发展路径,“这个过程,始终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引领”。
浙江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何显明教授则进一步提出,在某种情况下,精神资源往往重于物质资源。区位条件优越、物质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进入发达工业化国家行列,甚至长期没有摆脱经济落后局面,而物质资源相对贫乏,工业化初始条件相当平凡的国家,却凭借奋发进取的民族创业精神,迅速跻身世界最发达国家或工业化国家行列的事例,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
很多专家认为,追求开放图强的气质是新时代浙江精神的首要突破。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浙江资本和创业人才跨区域流动更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据统计,目前浙江仅在上海的企业投资总额就达500亿元以上,浙江在沪投资总额和创办企业总数,均居全国各省市区的首位。因此,浙江省必须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大进大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塑造现代创业者开放图强的精神气质,走出一条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
作答要求
一、按照要求谈谈对下面画线句子的理解。
1.温州汕头相似不相同。(10分)
(根据资料二进行分析)
2.他能成功的更为重要的机会是,他在浙江创业,而不是北京或其他地方。(10分)
(根据资料三进行分析)
二、依据资料谈谈浙江精神的意义何在,并简要阐述应当如何弘扬浙江精神。(30分)
(根据资料三、四、五、六进行分析)
三、请结合给定资料,以浙江精神为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3.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