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周至县审计局副科长姚周琪,被曝12岁时参加工作,后调入县审计局,长期担任会计并荣升为副科长。在周至县审计局,一位自称闲转的中年男人指责记者“没事找事,不懂规矩”,“不能乱问,会惹麻烦的”。后经记者证实,“闲人”正是审计局局长武凯。 (3月30日人民网)
12岁就能混入单位吃空饷,且能堂而皇之地荣升为副科长,其背后推手够神通广大。那些口口声声以“人民公仆”自居的官员,吃着人民,喝着人民,还糊弄着人民,是到了必须严查的时候了。
有道是:莘莘学子“考碗”忙,早有童子混官场。敢问当年谁把关,审计局里糊涂账!另有诗为证:甘罗再世出“奇才”,记者探访遭抢白。欲盖弥彰令人疑,更等真相早揭开。
这个美女副科长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
在我们公务员队伍里隐藏着“神童”或“童子军”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了。而向这位“童子军”姚周琪女士的情况却还是让人大跌眼镜。此为副科长不仅在十二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还一个人具有两份截然不同的年龄档案,一个出生是1962年,一个却是出生于1965年。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事情,但人的生日却绝对只有一天。由此可见此人的神通了得。而且人家现在已经请假一年多没上班了,可在单位不仅工资照发,副科长还照当。更神秘的是对姚周琪怎么参加的工作都不知道。难道这个“MM”也是天上掉下来的?
“神通”、“吃空饷”的套路都是一样,但后台背景却是各不相同。虽然我们暂时还无从知晓姚周琪的是何许人物,但从记者的调查来看,主任和局长不敢暴露身份,局长甚至还告诫人们“乱问会惹麻烦的”,可见这位“童子军”肯定不同凡响。可想而知,一个人别说十二岁、十五岁,就是工人身份完全合理合法,想进入县一级政府机关单位又谈何容易?而这位姚周琪不仅小小年纪就进来了,而且更在政府机关里扎下了营盘,还当上了一个副科长。更离格的是光明正大的“吃起空饷”来,这里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猫腻?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
而从主任和局长“刻意隐瞒身份”的情况来看,姚周琪的“童子军”情况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对姚周琪的“吃空饷”他们更是非常的清楚。但是因为怕“惹麻烦”更可能是“惹不起麻烦”,是他们不得不闪烁其词,赶紧躲开。一个常识告诉人们,让主任和局长心有余悸的和“惹不起”可能并不是姚周琪,而是其身后的神秘背景。姚周琪能十二岁就参加“革命工作”,并能在县政府机关顺风顺水当上副科长,更能够“光吃粮不打仗”,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功”是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MM”能一个人能够独立做到的。
姚周琪参加工作的两个年龄,不仅不合情理,更是违反制度和法律的。而现在的“吃空饷”行为更是党政机关绝对不允许的。对于这样一些情况,当事部门更应该及时的调查处理,但现在看他们一副心惊胆颤的摸样,公众可能没法指望了。天上怎么掉下一个“姚妹妹”?是什么神仙幕后相助?希望相关部门及时涉入调查,还公众一个说法。在这里不仅记者想知道,社会更想知道。
局长客串闲人只会演绎更多“传奇”
12岁即进单位参加工作,且一人竟然有两套截然不同的出生年月,还可以拿着副科级全额工资吃空饷一年多之久,种种迹象表明:陕西省周至县审计局副科长姚周琪注定是个“有故事”的人。更耐人寻味的是,当事局长竟然在记者面前跑起了龙套——客串不知情的“闲人”。而其告诫记者的狠话,就像悬念剧的引信,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一个大活人,只要不是来自穿越文本,考证的难度总不会大于考古。萝卜招聘有了,未考先录多了, 12岁上班,也只能算是普通的传奇。倒是记者的求证之路令人感触颇深:一个公职人员,基本信息算不上多大的私隐,连局长都为之讳莫如深,既此地无银,又理直气壮。这样的背景,令人感慨良多:一是某些地方官场俨然成为一种利益同盟圈,相互维护、相互结利,外人难以窥见任何端倪,除非内讧,很多“秘密”只会随着时间老去;二是信息公开仍挡不住“无可奉告”,公开条例颁布了这么多年,普及常识到妇孺皆知,某些公权力从没把公开当作义务,实践证明,权力只要向上负责,就不会产生向下的义务。
很多时候,态度比事件本身更值得关注。12岁进单位可以按图索骥,故事迟早会水落石出,但如果诘责记者“没事找事”的白眼不会收敛,故事必然还有翻版的空间。这样的担心,一如我们对当下“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关切,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怎样,也许不是最重要,更关键的是直面问题的诚意和姿态,如果道歉是假的、眼泪是虚的,就算灭了天下的猪,可能还是架不住在牛肉、羊肉里“加料”。因此,外行的看真相,内行的看“人品”。
12岁上班究竟是怎样的“规矩”?记者打听一下公众的质疑又是怎么坏了“规矩”?这些问题,其实不能算是什么真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某些官场的“规矩”如何与政策法规相安无事?或者说,这些摆不上台面的“规矩”何以轻易突破社会的底线?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规矩不是一个人立起来的,而任何一种规矩的背后,必然有一群捍卫者与信仰者。演绎推理下去,或许我们能看到一幕幕更多的“传奇”。
掩盖问题比12岁上班更可怕
稍有经历的人,对低龄上班和多个年龄的情况,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这曾经是特殊时期的“制度弊病”。在“逢进必考”没有实施之前,机关和事业机构进人的渠道丰富多样,既有学生分配,也有军人转业,还有政策性顶班,让一个昨天还在坡上放牛的小孩,短时间拥有干部身份,端上“铁饭碗”并非不可能。至于修改年龄,在管理并不严格的时期,这几乎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其实大多时候,其中没有公众想象的利益勾结或者腐败问题。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其都有深刻的了解,很多其实走的就是童子军相同或相似的路径。
考虑到姚周琪的身世和年龄,12岁上班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也不必用当前的“萝卜招聘”、“裙带关系”作过多的联想。事实上,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一些人,参加工作的年龄比她可能还小。笔者的大伯10岁时就随着修路大军参加了工作,后来任了县养路段主任,退休时档案中有5个不同的年龄,前后相差近10岁,以至于退休时组织部门都无所适从,最后只能征求个人意见。
由此看来,12岁上班并不可怕,但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待公众疑问的态度,却有些让人不解。按说,这个问题并不是多大的问题,有关人员只要据实进行合理解释,就可以消除疑虑,躲躲闪闪的态度,一方面暴露了相关人员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和准备不足,面对记者和媒体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则说明责任意识不强,害怕承担责任,习惯于用推诿、躲闪、威胁或者恐吓的办法应对,以期蒙混过关。
不直面和正视问题,就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按说,这样的常识,于素质较高的公职人员来说,并不难理解。对12岁上班问题的掩盖,其实是机关长期问题堆积下的一种表现。一直以来,公职人员都习惯于掩盖各种问题,企图于内部消化,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既得利益者不受损失。同时,则说明公职人员还不习惯,不理解媒体和社会监督,以为权力可以摆平一切的心态还根深蒂固。
掩盖问题其实是“人治思维”酿成的恶果。真正的依法行政,首先要做到施政的公开透明,客观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消除公众疑虑。温总理说过,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若没有面对问题的坦诚,又如何畅通监督的渠道呢?没有了开诚布公、尊重民意的前提,一切所谓的监督与请求监督,都不过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对于公众来说,我们可以原谅12岁上班的问题,却无法忍受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大家最需要答案的时候,那种敷衍的作派和目空一切的态度。
长期潜伏的“童子军”是时候出来晒晒了
周至审计局也应该是一个政府部门吧,奇怪的是他的员工档案竟然没有下落,仅从这一点看来,政府自身的管理该有多大改进空间了。正是因为空间大,才会让铁扇公主们被悟空调戏折磨。为何此“悟空”孙行者更加厉害,孙猴子当初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还敢明示身份,而周至的“童子军”长期潜伏审计局并一路升迁,还有人为其身份遮掩,推诿。
审计局不是公务员也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在百姓眼中是块肥差,有人潜伏也不算意外。象这位“童子军”不仅潜伏,还能升官,还能吃空饷,也算是练成了一身好功夫。更为可怕的是,面对记者的揭秘,还有这么多的头头脑脑来掩护撤退。很有必要将周至审计局的铁桶阵打开,看看“童子军”姚周琪是何方神圣,笔者猜测可能有三种原因:
一是姚周琪的成长的年代,有上山下乡运动,火热的革命激情,将一个闺中初长成的女儿家推到了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从此走上了“革命”的康庄大道。
再是,她可能经历了那场运动,但是有特殊背景,名为下乡青年,实为待字闺中,因为有个好爸爸,早早找到了“革命”队伍,成了一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童子军。
三是天资出众,姚家女儿初长成,被人选中,从此隐伏君王侧。
不管何种情况,周至审计局的童子军没有理由不让人们知道其真实身份,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就像那位局长说的,姚周琪之事不害怕媒体报道,要让人民群众说了算。既然如此,就掌声请她出来吧!(综合法制日报、燕赵晚报、南海网等报道)
半月谈网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