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正领导交代的任务,副领导态度冷淡,说拖一拖,而这任务很紧急,你该怎么办?(2009年11月海南省公务员(微博)考试面试真题)
【参考答案】
领导交代一项紧急任务,我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尽全力去完成。如果出现题目中所提到的情况,在正领导交任务后,副领 导态度冷淡,面对这种情况,我会按照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出现问题时必须保持镇定,不能因为任务紧急而与副领导产生不愉快,我要坚持工作第一的原则、团结互助的原则来处理问题;
第二、迅速找出副领导态度冷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正领导交代的紧急任务能顺利完成。如果是正领导交代的紧急任务本身存在问题,我会快速查找资料、询问有经验的老同志进行考证和咨询,找出任务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议,等任务修正完毕以后,马上执行;如果是因为副领导和正领导之间的矛盾,影响任务的执行,我就找合适的机会,向副领导汇报此次任务的详细内容,并说明任务紧急性和重要性,我相信通过良好的沟通,副领导一定会以工作为重,让我尽快完成这件任务的;如果是因为副领导还有其他的工作需要我做,那么我会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加班加点合理安排好工作,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第三、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保持立场中立、工作第一、团结为重的原则,做到不亲不疏,对待领导们要尊重、对待同事们要真诚。出现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化大为小,化干戈为玉帛;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使他们能够求大同存小异,精诚团结,同舟共济,集中精力把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做好。
【题目2】某市委书记在一次会上说“要和群众一样,同时又要和群众不一样,才能让群众满意,信服”,你怎么理解“一样”和“不一样”?(2010年7月17日海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答案】
某市市委书记说共产党员要有两个特质,既要和群众一样,又要和群众不一样。所谓“一样”,就是党员干部应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大众的一员,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搞任何特殊;所谓“不一样”,就是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这句话精辟深刻,用最普通的语言贴切地描述出了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的内在关系,党员干部既是普通大众的一员,在思想觉悟上又远远高于普通群众,揭示了党员干部的两个工作方向: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
第一,党员干部要做到同普通群众“一样”,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党员干部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须知党员干部的一切地位、权力、待遇都是人民赋予的。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党员干部要靠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来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决不能将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庸俗化、功利化,为一己之私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甚至违法犯罪。
党员干部要尊重群众,热爱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与群众打趁成一遍,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没有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就谈不上想干事、肯干事,也干不成事。
第二,党员干部要有先锋模范作用,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有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
要牢记宗旨,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人贵有志,志当存高远。共产党员应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
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团结和带领群众推动改革深入发展。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同人民群众一样,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都需要面对和处理诸多的困难和矛盾。但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是党的一分子,其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大力宏扬革命正气,在困难、危险面前充当先锋,同群众一起,迎难而上,群策群力,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和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
要树立崇高的艰苦奋斗思想,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发扬共产党人多年来形成的“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要发扬镙丝钉精神,忠于守职。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都应认真去做、大胆去做。
要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党员先进性的影响,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带头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以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形象影响社会,影响周围群众,为单位的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只有做到与群众“一样”又“不一样”的党员,才是一个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党员、一个受到老百姓爱戴的党员。我会身体力行,无论在重要的岗位,还是做平凡的工作,都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相联。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一个岗位上,也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努力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才能让党员在不同的岗位熠熠生辉。
【题目3】现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名人”,比如“芙蓉姐姐”“凤姐”等等。他们的出名靠的并不是感人的事迹,既没有漂亮的外表,也没有特殊的才艺,而是靠怪异的行为,你怎么看?(2010年11月18日海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答案】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离不开的生活和工作的工具,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的享受和物质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以“凤姐”为代表的一些网络“名人”,却以雷人的语录、搞怪的举止迅速蹿红。这种现象已经对社会大众的道德和审美底线构成了挑战。
这些网络“名人”代表的是一种低俗、恶搞之风。一些所谓的网络“名人”为了走红与出名,不惜自毁形象,频频制造哗众取宠的恶劣行径,进而满足部分人的审丑欲望、达到商业性目的。这种现象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不相适宜,是对公众心灵的“毒害”。我们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文明建设,坚决遏制此类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的传播。
第一,多元化、多样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特点,也是发展趋势。我们提倡多元多样的网络文化,鼓励网民创造富有网络特色,但是,多元化并不等于庸俗低俗。互联网上的低俗风气严重扭曲社会主流价值观,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侵蚀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第二,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哪些经过长期历史考验、洗刷保留下来的经典不能随意娱乐化,不能庸俗化。我们提倡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能颠倒,极少数人的审丑心理、阴暗心理也不能传播、放大。我们要在互联网上鲜明地立起这样的导向。
第三,网络低俗之风还严重损害了新兴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极大地影响公众对新兴媒体的评价和期望,制约新兴媒体健康发展。部分媒体不仅不能客观评价和反思,在倡导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播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上持续“缺位”,反而任由低俗化大行其道。这种明显的“缺位”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令更多丑陋的人与事跟风而上,甚至可能腐蚀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对此,我认为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杜绝此类现象的产生:
第一,继续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增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抵制网络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互联网行业组织要进一步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推动网络运营企业加强自律,加强网上信息内容监管,抵制低俗信息的传播。
第二,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互联网法制道德教育,引导网民树立文明、高尚、进步的文化取向和正确的网络观、娱乐观、荣辱观,自觉抵制低俗,坚持文明上网。
第三,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部门要提高产品供给能力,创造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产品,增强网上主流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以主流引领多元,在多元中保持主导。
第四,主流媒体要加大报道和评论力度,曝光、谴责传播低俗信息的不文明行为,抨击各类网络低俗现象。
互联网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化信息,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道德和追求,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共同抵制网络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在互联网上立起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鲜明导向,真正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题目4】现社会上文凭学历造假严重,特别是名人,对此你怎么看?(2010年11月27日下午海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答案】
以“唐骏”为代表的名人学历造假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创业成功的杰出代表,名人往往是成功的代名词,名人代表着卓越的能力与非凡的成就,但是学历造假事件却暴露出一些名人在光环背后,为求得学历的虚名不惜牺牲做人最基本的诚信和道德。
一个人即使取得再大的成绩,也不能以失去诚信为代价。也只有在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才更有含金量。
第一,名人学历造假反映了造假者本人的诚信缺失。“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基本的为人之道。名人造假必须引起我们对诚信和成功关系的价值衡量和重新思考。学历作假意味着做人缺乏诚信,这既关乎私德又超越私德。以商业领袖为例,诚信缺失足以使人质疑其商业道德。
第二,名人在社会公众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诚信在这些高素质人群中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示范”效应和负面影响,远比其他人群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
第三,造假行为紧盯文凭领域,也有其深层次原因。社会上以文凭论英雄的普遍意识,造成了一种价值观的误区,认为没有耀眼的教育背景就是缺憾和不成功。这也是名人深陷“学历门”的社会现实背景。此外,很多单位不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选人用人上关注学历重于关注能力。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要杜绝学历造假,全社会营造诚信的氛围最重要。只有从上到下形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风气,假文凭才会失去生存的环境。
第二,企业在用人时除了考虑工作能力、工作经历外,要加强对学历的审查,使假学历无藏身之地。
第三,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历造假的问题,就要改变目前对人才的评判体系,用一种切实可行的体制来做保证,改变对人才的唯学历评断。只有营造一个全社会尊重真才实学的氛围,改变以文凭论能力的用人观,才能真正遏制学历造假之风。
来源:华图教育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