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年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备考重点点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 19:19   中公教育

  重点一:历史

  重点知识:二里头文化、光武中兴、安史之乱、曲辕犁、摊丁入亩、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第一个五年计划、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

  重点举例:

  一、二里头文化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专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宫殿建筑基址。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二、安史之乱

  原因:一方面,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另一方面,军事举措失当,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安禄山妄图乘唐朝内地兵力空虚夺取唐朝政权。

  经过: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在逃亡四川期间,将皇位传于唐肃宗。公元757年,唐肃宗派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唐军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长安和洛阳。后来,安禄山旧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763年,唐朝打败叛军。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称作“安史之乱”。

  影响:(1)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2)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3)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4)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基本建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化,以建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蓬勃发展。

  重点二:地理

  重点知识:地球公转和自转、地图、寒流暖流、煤、东南亚、埃及、欧洲联盟、巴拿马运河、澳大利亚、昆仑站、世界贸易组织

  重点举例:

  一、昼夜更替和时差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太阳日(24小时)。这就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二、地图上的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三、地图上的比例尺

  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比例尺有三种形式,即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线段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文字比例尺: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重点三:政治

  重点知识:实践与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三大产业、税收及个人所得税、中国对外经济基本原则

  重点举例:

  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则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不断发展。这也就是量变质变互相转化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

  二、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桥梁。认识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身的实践所取得的认识;一种是间接经验,也就是通过书本和向其他人学习取得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间接经验来源于他人的实践,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成果的总结。所以,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书本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认识来源于实践,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做出判断。一般地说,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反之则是错误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因为:

  第一,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心,不是脱离价值无限地上升或下降,所以仍然是价值决定价格;

  第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关系,即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从而使供求趋于平衡;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从而使价格渐涨。

  第三,虽然在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长期来看,商品的价格还是和商品的价值一致。总之,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政法干警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