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片段阅读的时候,有时候考生会被冗长的篇幅所干扰,特别是文段中如果出现反复说明性的文字或较多举例时更增加了难度,使考生们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提醒考生的是:不要被整体所迷惑,要注意细节,有时候细节决定选项。这里所说的“细节”先以标点符号为例。
例1: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发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2010年9月18日联考)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
A. 闪电的形成机制
B. 宇宙射线对人类的危害
C. 臭氧对人类的贡献
D. 闪电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通过设问可以得知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整个文段是围绕闪电来进行阐述的。我们会发现文段第一句中出现了“ 清洁工”一词,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闪电有清洁和保护地球的功能,后文都是关于为什么是“清洁工”的论证,答案不言而喻。因此,看到双引号这样的提示信息一定要引起注意。
例2:据初步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7万处,博物馆约2900家,粗略估计,全国文物藏品不超过2000万件。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英格兰面积只有我国的1/73,而受到国家等级保护的文物点达到50万处,各类博物馆3000余家。其中大英博物馆目前就拥有藏品700万件。建国历史仅200多年的美国,各类大小博物馆也有16000余家,其中美国斯密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藏品就多达1.3亿件。(2010年9月18日联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和重视远远不够
B. 政府应该成为保护文物的中坚力量
C. 我国应加大对文物的发掘和管理力度
D. 各国对文物的判定标准不尽相同
文段较长,而且要揣摩出作者的意图,如果只通过给出的数字和例子来选择的话,考生会在A和C之间犹豫不决,但文段中出现了一个设问“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通过后文例子中的数字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使我们通过这些数字进行比较后得出作者的意图所在,从而排除干扰选项C。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