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版国家公共基础知识教材:人文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5日 17:12   中公教育微博

第十篇  人文篇

  第一章  历史

   第一节  经济发展

 一、历代改革

(一)古代著名的改革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公元8年王莽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多次改变币制。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以失败告终。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纪律。后周力量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北宋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明朝张居正改革: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治理黄河,实行“一条鞭法”,采取军事改革措施。明朝经济状况得以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国防实力增强。改革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最终失败。

(二)近代改革

近代历史上有三次新政,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天津条约》把侵略势力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戊戌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末新政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次新政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反扑下,归于失败。清末新政没有给清朝统治者带来稳定,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但三次新政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经典真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单选)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答案】A

 

第二节  政治文明

 

 

二、民族政策

(一)历史上的开明民族政策

◇三国时,诸葛亮注重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员,对南中实行羁康政策。南中地区实际上成为民族自治地区。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适应封建化的趋势,实行向先进的汉族学习的政策,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结果既巩固了统治,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促进了统治民族的封建化。

◇唐代,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在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的内政,各民族的地方官吏由本族的统治者担任。唐政府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很多。唐朝多次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

◇契丹改辽后,决定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实行辽境内南北不同的统治政策。

◇元朝,对边疆的行政管理规范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在西藏设宣政院辖地,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清朝,尊重西藏的宗教传统。顺治帝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中央册封。雍正时设驻藏大臣,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清朝的统治使西藏地区保持了稳定。

(二)历史上的民族压迫政策

◇西晋王朝对内迁各族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逼迫内迁各族人民纳税、当兵,甚至将之掠卖为奴隶,不少人破产后沦为流民。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清兵入关后才过两年,政策就突变,开始强制推行一些民族压迫政策。其中主要有“剃发、衣冠、圈地、投充、逃人”五事,在战争中还多次发生屠城之事。

(三)民族领袖和民族使者的功绩

◇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建议而实行一系列汉化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提倡农耕、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契丹还创制了文字。

◇党项族首领元昊,仿照宋朝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并任用一些汉人担任重要官职。当时西夏还创制了文字。

◇女真首领金世宗,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有的地区遇到荒歉,政府便减免当地的租税。金世宗执政期间,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为促进西域各族的发展、进步以及与汉族的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活动了30年,不但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而且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使吐蕃和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唐朝的许多酿酒、制磨、造纸墨的工匠来到吐蕃,养蚕技术也传到那里。这为发展吐蕃经济文化、加强唐蕃的联系、促进汉藏友谊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朝鉴真和尚,应日本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

◇唐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印度,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典真题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单选)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第三节  文化长廊

 

一、远古文化

1.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从今天的甘肃向东到河南。彩陶文化是其典型特征。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举世闻名的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是最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存。

2.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远郊的良渚村,距今约5500~4000年,从1936年被发现起,陆续发掘了巨型祭坛等礼制建筑,以及数座拥有大量玉制礼器作为陪葬品的王陵和贵族墓葬,出土了以玉琮为代表的大量玉器,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家蚕丝织品,还有三角犁等成熟精细的农业工具,无不显露出5000年前太湖流域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的迹象。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发掘了大型城郭城墙遗址,这就是4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其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

3.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80005000年燕山以北辽河流域的一种发达文明。红山文化以玉器著称,玉猪龙为典型代表。有三处重要遗址,分别是辽宁的牛河梁遗址、查海遗址和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出土大型碧玉C型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查海遗址发掘出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玉器,经测定距今8000年之久,为红山文化早期。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第四节  科技硕果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西汉前期。

发展:东汉,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传播:4世纪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至中亚、阿拉伯、非洲、欧洲。

2.印刷术

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发展: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平民毕昇。

传播: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

3.指南针

发明:战国“司南”。

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作用:经济文化交流和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实现环球航行)

传播:南宋时(13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火药

发明:唐朝中期。

发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传播: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经典真题

1.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单选)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               D。航海辨别方向

【答案】D

2.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单选)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答案】A

 

第二章  哲学思想

 

第一节  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并且在各个时期出现了伟大的哲学家及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

一、老子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的有《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其作品的精华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包含了矛盾统一的观念。

(2)“反者,道之动”,初步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以及“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明确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说明了质变后新质的情况。这些言论初步认识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经典真题

(    )第一个提出了“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单选)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答案】A

二、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同时他还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包括世界观、认识论等在内的哲学思想体系。

(1)孔子在其晚年,将“道”提升到世界观的境界。从宇宙自然到社会人事伦理,在孔子哲学范畴中便是由“道”而“仁”,这构成了孔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范畴。

(2)孔子从多年的教学从政的实践中,得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学思观和言行观。

孔子在强调耳闻目睹、亲身见闻的同时,提出思考的重要性,主张思考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否则即为空想。“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在一定意义上已接触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而且相当重视理性认识。

 [次页标题= 导航短标题=]

 

第二节  其它哲学思想

 

  一、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二、柏拉图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对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作了最为完整系统的表述,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构成了以后各种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开端。

柏拉图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哲学著作传世,并且创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哲学家,留下了近30种作品,大多用对话体写成,其文体之优美亦堪称文学史上的典范。

三、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哲学家,他抛弃了他的老师柏拉图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很多领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章  文学常识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一、儒家思想

(一)地位的确立

东周时期,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著书立说,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和道家。

儒家

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法家

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

道家

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以儒家路线为基础,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的新儒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标准。

(二)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儒家学说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孔子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第四节  文学体裁

 

一、诗歌

(一)诗歌概述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最早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一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二)诗歌特点

主要有四大特点:

◇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表现手法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歌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历代以来不断地创造发展,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四)诗歌的演变历程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

 

第五节  外国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寓言:《伊索寓言》。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记》。

二、中世纪文学

但丁,意大利人,著名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三、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拉伯雷,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巨人”,其《巨人传》是法国长篇小说的开端。

塞万提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堂吉诃德》。

薄迦丘,代表作《十日谈》,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四、17世纪文学

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代表作品有《伪君子》、《贵人迷》和《吝啬鬼》,《吝啬鬼》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典型阿巴公。

弥尔顿,英国诗人,是文艺复兴运动和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桥梁,代表作《失乐园》。

 

 

 

 

第十一篇  地理篇

 

第一章  大气和风

 

第一节  大气构造与全球性季风

 

一、大气及其构造

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

(一)各层构造及特点

对流层——大气层的最低层,其厚度大约为1020千米。

特点: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左右。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千米~55千米。

特点:平流层的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水蒸气和尘埃很少,透明度高,飞机便在这一层飞行。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

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5千米。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暖层——中间层顶到500千米。

特点: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散逸层——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第二节  台风与飓风

 

二、台风产生的条件

在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使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产生必须具备的特有条件:

1.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2.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4.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第三节  洋流及其影响

 

洋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对气候的影响

总体来说,暖流增加温度和湿度,寒流降低温度和湿度。

对气温的影响:洋流使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传输,特别是暖流的贡献。暖流经过的大陆沿海气温高,寒流经过的大陆沿海气温低。

对降水和雾的影响:暖流上空有热量和水汽向上输送,使得气层结构不稳定、空气湿度增大而易产生降水。而寒流产生逆温,气层结构稳定,水汽不易向上输送,蒸发又弱,下层相对湿度有时虽然很大,但只能成雾,不能成雨。陆风在白天流到寒流表面形成平流雾(即为海陆风雾);在寒暖流交汇处,风自暖流表面吹至寒流表面形成平流雾(即为海雾)。

三、对生物圈的影响

洋流的重要性:

1.将多个不同洋域的热能传送至不同洋区(热能上的平衡);

2.将多个不同洋域的养分送往不同的洋区;

3.将多个不同洋域含氧量不同的海水送往不同洋区。

因此,洋流在地球的生物圈和物理环境上起了重要而积极的平衡和带动作用,对生物的存活有积极帮助。

 

第四节  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

 

一、温室效应

(一)概念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具有温室一样的保温作用。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5%~95%都被贴近地面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又以辐射、对流等方式,把热量传递给高一层大气。这样一层一层地向上传递,从而使地面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保存在大气中,散失到宇宙空间去的热量很少。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的温度比地面还低,所以大气辐射也是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方向刚好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了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逆辐射更强。所以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二)影响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5.全球气温变暖;6.威胁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存。

(三)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紧密相连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太平洋赤道附近自东向西的赤道暖流势力增强,造成了太平洋东侧海水异常偏冷,太平洋东岸海水异常偏热,从而严重影响了太平洋自东向西的季风,增强了厄尔尼诺现象。

(四)应对措施

1.禁用氟氯碳化物;2.保护森林;3.开发利用新能源;4.节能减排;5.开发替代能源。

(五)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12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由于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第五节  臭氧空洞与气象灾害

 

一、臭氧与臭氧层

(一)臭氧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的产生及作用

臭氧是经过光化学作用自然地产生于地球的平流层或地表上。受到雷击闪电时的高能量电荷或太阳光中的短波紫外线冲击时会产生臭氧,在海滨、森林地带会有较多臭氧存在。

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漂白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它存在于水中时,可与多数的有机物急速而强力地发生化学反应,除去水中化合物,或讨人厌恶的味道、臭气、颜色等,并发挥强力的杀菌效果。

夏季,由于工业和汽车废气的影响,尤其在大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地表臭氧会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对人体,尤其是对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蚀和损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对农作物或森林有害。

经典真题

夏日雷雨过后,人们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其主要原因是(    )。(单选)

A。雷雨过后,空气湿度增加

B。雷雨过程中气温快速下降

C。雷雨过程中雷电导致空气中的臭氧分子增加

D。雷雨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随雨水降落到地面

【答案】C

(二)臭氧层的位置及作用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千米~50千米的大气中,称为臭氧层。

经典真题

臭氧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缺少了这把“保护伞”,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产生、延续都将是不可能的。以下有关大气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气温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辐射之苦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所以我们应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答案】D

 

 

 

第二章  陆地

 

第一节  地壳结构与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它们使大气、水和生物等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地壳自形成以来,就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其各个部分不断发生着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大西洋就是地壳的水平移动造成的,现在仍在不断扩大中。其次是升降运动,这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第二节  中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

 

一、中国的地势

(一)特点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二)三级阶梯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经典真题

在我国以下山脉中,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最显著的是(    )。(单选)

A。天山                      B。南岭                       C。阴山                      D。秦岭

【答案】D

 

第三节  地震与地震带

 

一、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地震按其成因主要有两种: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其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这类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所谓地球内部应力,即指存在于地壳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它包括由地热、重力、地球自转速度及其他因素产生的应力。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强烈地震发生时,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的冲击造成的。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这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传来,又变成前后、左右摇晃。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

震级是根据地震仪所记录的地震波计算的。一般来说,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相同的。某一地区地面所受的影响和破坏强度,用地震烈度来表示。地震烈度的大小同震级、震中距离远近等有直接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在同一次地震中,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同时,烈度大小也和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在距震中一样远的地方,有时烈度相差很大。

 

 

第四节  板块构造、海峡、运河及南极

 

三、世界著名运河

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用以通航、灌溉、供水或导流,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巴拿马运河通航以来,美国一直控制着运河航行等各个环节。19991231日美国将运河的主权交还巴拿马。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19567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第五节  能源与资源

 

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力资源为主。在省内能源结构中水力比重在80%以上的有西藏、浙江、湖北、四川、福建,50%~80%的有广西、广东、青海、江西、湖南和云南。能源资源结构具有综合性特色的省份很少,但油气资源占相当比重(超过10%)的有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和京津冀。

一、能源和资源概述

(一)能源

能源是自然界提供的能量转化的物质,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源与物质、能量是构成自然社会的基本要素。

能源的分类

1.按能源的来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它们除了太阳直接照射到地球的光和热外,常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生物质能、水能、海洋热能和风能等,都间接地来自太阳。第二类是来自地球自身的能源,其中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着的地热能,常见的地下蒸汽、温泉、火山爆发的能量都属于地热能。另一种是地球上存在的铀、钍、锂等核燃料所蕴含的核能。第三类是太阳和月亮等星球对大海的引潮力所产生的巨大潮汐能。

2.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

3.按能源性质分,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4.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5.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叫做新型能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6.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地热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从地球内部巨大的蕴藏量来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质。

(二)资源

资源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地理中资源概念主要指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

自然资源系统具有以下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的潜力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的系统性等。

 

第三章  空间地理

 

第一节  天体和天体系统

 

一、天体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苍穹,可以看到太阳、月球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所有这些,通称天体,它们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属于人造天体。

 

第二节  太阳和彗星

 

一、太阳概况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的半径约为700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得多,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

经典真题

在下列太阳系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是(    )。(单选)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土星

【答案】A

 

第四章  地理文化

 

所谓的文化符号,是经过时间洗涤之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某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这种理念和意义是通过一系列外在特征表现出来的。

美国《新闻周刊》曾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以及这12个国家文化的二十大形象符号,中国文化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文化:

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可口可乐、迪斯尼、硅谷、哈佛大学、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白宫、沃尔玛。(百老汇、希尔顿、万宝路、感恩节、超人、橄榄球、爵士乐、星巴克)

中国文化:

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烹饪。

英国文化:

英语、大英博物馆、巨石阵、牛津大学、达尔文、牛顿、莎士比亚、甲壳虫乐队、劳斯莱斯、哈利波特、丘吉尔、BBC。(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宫、格林威治天文台、英联邦、绅士风度、维多利亚女皇、芝华士、贝克汉姆)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