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考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与命题预测之政治建设(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6日 11:07   中公教育微博

  ■ 背景表述

  一、当前状况

  当前,我国在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在政府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政府工作运行不够透明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推动了“高效、廉洁、务实”政府的建立;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尚不平衡,总体状况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内容不够深,表面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二是信息公开应付检查的情况存在严重;三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四是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无据可查,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五是未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或避重就轻。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政府职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方式简单粗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四)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人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由于行政问责制度不明确,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

  二、政策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述“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发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三、意义

  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其次,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最后,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执行力。

  ■ 对策表述

  一、基本措施

  (一)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并把它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把人民的需要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过去“官本位”的思想,必须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这也是解决政府公信力问题的根本方法。

  (二)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近几年,从2008年的“瓮安事件”到2011年“怀宁儿童血铅事件”等,一些负有责任的人有的被免职、有的引咎辞职。这表明我国在建设责任政府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责任政府强调责任追究。要求所有政府的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要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切实打造责任政府,特别是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不能逃避责任,应当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的公信力得以提升。

  (三)坚决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

  政府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法治之下的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同时,政府行政权力还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供规范化、高效率的政府服务。

  政府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切实依法行政,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同时,政府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公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四)推进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阳光

  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是公民监督政府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措施。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使政府成为透明的信息中心。要及时、畅通地向政策涉及的利益关系人和风险承担者提供有关政府决策、行为、预算、统计资料、财务披露等信息,并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时候,将相关的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向公众公开。

  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切实打造透明、阳光政府,推进决策和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首先,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应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政府的行为应该有选择地、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了解。同时建立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互动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其次,政府在工作中要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自身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一是尊重民意。要改革和完善反映民意的制度,建立对话制度,畅通、扩大民意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馈。二是贴近民众。要坚持深入基层,直接了解群众之所想、所需、所盼,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民生,以便决策。三是舒解民困。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对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高度重视,帮助群众。四是为民谋利。要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同时,要增加财政反哺公众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五)加强信用政府建设

  维护政府的公信力,重要的是维护政府的信用。要打造信用政府,关键是加强政府的契约观念和平等意识。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相当于政府向老百姓作出的承诺,也相当于政府与老百姓之间制订的协议或契约,遵守这个“契约”不仅是老百姓的义务,也是政府的义务。在经济交往活动中,政府与老百姓应该是平等的经济利益主体,政府在要求老百姓守信的同时,自己应该首先恪守诺言,而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权压人,随意毁约,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六)建设廉洁政府

  建立廉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作廉洁自律的表率;第二,要加大廉政立法力度,建立完善的廉政法律体系;第三,要严格执法,落实廉政立法及各项法律法规;第四,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第五,严肃追究失职渎职责任,严厉查处腐败分子。

  二、国内经验

  浙江省金华市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推行以“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政务公开制度,本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不断寻求政务公开工作的新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阳光行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金华市各级行政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均实行了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农村和企业全面实行了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与此同时,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向纵深发展。

  金华市在推行政务公开中,始终抓住“三个入手”,即从群众最关心、社会反映最强烈、最容易引发矛盾的“热点”问题入手,从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比较大的问题入手,从“权力”部门和容易滋生权钱交易的环节入手。而且,从一开始就普遍推行了以办事依据、办事内容、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收费标准、监督投诉办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办事事项公开。在市委出台的《关于在全市县以上行政机关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共有19个方面明确了需公开的重要政务事项,如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审计结果、各类基金的运行和使用等,比上级明确要求公开的多了10个方面事项,从而使政务公开的内容更加广泛,“含金量”更高。

  金华市政务公开的推行和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阳光行政”,改善了该市投资环境和政府形象,同时大大提升了市政府的公信力。

  三、国外经验

  新加坡、香港、美国和西欧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公务员的公信力较高,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政务最大限度公开

  首先,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中,尽可能做到公开、公平、合理。其次,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决策部分尽量做到独立与超然,而且多数能够实现开放式决策,决策程序及内容事先公开;专业人士和决策的利益相关者都被吸纳入决策制定团体,而不是暗箱操作。

  (二)制度上的保障

  西方一些国家规定,一些高级官员在就职之前,必须公开申报个人财产,这样公众可以看到他所代表的利益在哪里。美国政府的各监管部门在这方面的做法被人称道,在新任高级官员上任前,他要公布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股票的种类和数量,有的部门和州的法律甚至规定,高级官员必须在上任前卖掉自己手中的股票,而卖掉股票所得的财产也不能由自己管理,而是要交给一个公信力高的信托公司或银行来加以管理,至于信托公司或银行如何管理,这名官员不得指手画脚或暗地操纵。

  (三)防止利益输送

  监管机构的官员不能在被监管的单位中拥有职务,即裁判员不能兼职球员的角色,这是西方国家减少利益输送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的军火商都是私人性质的企业,而军方在向他们进行采购过程中,一个负责采购的官员往往能决定一批数额惊人的采购活动。如果该高级官员与军火商之间发生利益输送,并且得以到该企业任职,这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很多西方国家和地区规定了年数不等的限制,规定不得到相关利益机构或企业任职。这是“裁判员不得兼职球员”这一原则的必要补充。

  ■ 命题预测

  一、命题综述

  从各省公务员考试考查主题看,考查与政府相关主题的频率较高:2009年黑龙江申论B考查了政府与产品质量检验;2005年江苏申论政府与诚信;2008年秋、2009年春福建申论分别考查了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媒体的关系;2008年上海申论考查了政府绩效评估。

  二、命题预测

  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可能影响政府形象的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问题,在公众心理造成了一种“不可信政府”、“保密政府”的形象。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主要改革方向,特别是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快速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对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政府公信力的考查,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从转变政府职能角度考查

  近年来,我国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这对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考生可以结合转变政府工作方法和态度的角度,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知识热点的储备。

  从完善行政问责和依法行政的角度考查

  政府工作人员的问责是近年来人民较为关心的问题,当前出现的“问而不责”、“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等现象,使得政府公信力建设大打折扣,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问责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有责任的工作人员要严惩不贷,从而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法治建设。

  从打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角度考查

  考生可以从政府工作人员树立廉洁意识、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建立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考虑问题。

  另外,考生还可以从当前各级政府积极推行的打造阳光政府的角度,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备考。

  ■ 典型事例评析

  由于地震导致日本核电站“核泄漏”的说法大约从2011年3月15日开始。当天,福岛核电站1、2、3号机组均已丧失冷却功能。据媒体报道,这时,很多广州市民纷纷接收到了一则据称是来自“BBC新闻”的短信。短信内容告诫人们:日本已经证实核泄漏,所有亚洲国家应该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首批污染物质下午4点就会到达菲律宾。此后,北京、西安等地居民也陆续在当天和第二天接收到类似短信。

  因“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我国从14日开始出现抢盐苗头。东部沿海的绍兴、上海,成为此次我国抢盐风潮的始发地。之后,随着网络信息的扩展传播,数天之内,抢盐风潮席卷我国大江南北。

  据悉,我国这次抢盐风波源于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从南方城市开始,波及全国。从3月17日开始,食盐平日销售量的10倍至几十倍不等,相当一部分超市食盐脱销,一些商贩乘机哄抬价格,价格一度涨到平时的5—10倍,有些地方甚至开是抢酱油、抢榨菜,还有的抢“84”消毒液,让人哭笑不得。到3月18日,经历了一天多的疯狂之后,“抢盐风波”逐渐退烧,多个城市的超市食盐供应趋于平稳,因出台了“限购令”,市民排队大量购买食盐的现象基本消失,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不再恐慌,至此,这场来得快也去得快“抢盐风波”基本结束。

  “抢盐风波”发生,的确引人思考。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并蔓延至整个中国,肯定有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去抢盐了,但是那抢盐的队伍里也有我们的影子。事后诸葛亮,世人皆醉我独醒,对其调侃、嘲讽、挖苦、抱怨,甚至诅咒,不是负责任的办法。目前来看,它是结束了,但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发生抢购风波和类似事件。“抢盐心态”,发人深思。

  有网友因此调侃这一次因日本地震引发核辐射的担忧:中国人恐慌什么?我们平时地沟油也吃了,三聚氰胺也喝了,还好好地活着,那点辐射算什么?

  “抢盐”风波持续不到3天,“被抢购”的食盐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食盐销量大幅减少,市场秩序恢复。针对此次抢盐风波,国家发改委于3月17日午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多方组织货源,保障食用盐等商品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稳定价格;加强宣传,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和传言。同时,国家发改委强调,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

  “抢盐”风波的发生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体现了百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缺乏判断能力,以及所表现出的恐慌、从众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这是造成谣言被快速复制和传播的重要原因。诸如非典时期的“板蓝根”,甲流来袭时的“大蒜”……类似集体性的抢购事件由来已久,表现出了民众信息甄别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的严重缺失。

  盐污染的谣言制造者必须受到法律制裁,而传播和利用谣言牟利者更应被绳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政府威信。目前我国民间资本炒作的冲动强烈,虽然这次“抢盐风波”已被平息,但不能排除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的可能。因此,及时公开信息、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建立完善的市场预警机制,对于打破谣言、稳定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心态的进一步平稳,恐慌心理的基本消除与我国政府信息透明、应对及时、公开是分不开的。在当前和今后的特殊形势下,国家有关部门更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诸如此类的恶性炒作事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