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考申论热点标准表述与命题预测之生态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5:35   中公教育微博

第六篇  生态建设

专项二十八 两型社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低碳社会  绿色湖南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

  ■ 背景表述

  一、当前状况

  (一)严峻的资源环境匮乏形势

  从资源禀赋总量上看,我国是大国;从人均占有量上看,我国是贫国。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源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二)国际竞争压力凸显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占较高比例,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渐削弱,但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实际困难

  建设“两型社会”困难多多,主要是节约优先的方针没有很好地体现到发展规划、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去。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支持和鼓励节约降耗的财税体制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难以形成促进节约的有效激励;缺乏技术支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不强,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全民节约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对头,消费心理扭曲,消费方式不科学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问题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障碍。

  二、政策方针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 对策表述

  一、基本措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一)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二)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

  (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

  (四)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把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

  (五)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六)要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

  二、国内经验

  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做法为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一)“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基本情况

  在2008年9月10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制定了具体的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着力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扩大开放、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和财税金融支持、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综合制度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两型社会的体制机制。

  (二)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和亮点

  武汉在推进体制创新方面,主要是着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整合武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资源,组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着力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已有9家金融机构在武汉建立全国性后台服务中心。推进投融资体系创新,积极申报设立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争取开展非上市公司柜台交易,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地方市政债券。推进城乡土地管理体制创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综合交易所,扩大试点范围,先行试点综合产权交易。推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创新,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探索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工艺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积极申报设立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载体建设方面,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启动建设了武汉新港、“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武汉保税物流中心(B型)、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

  (三)建立推进两型社会改革试点的保障机制

  武汉市“两型办”为正局级政府常设办事机构,编制15人,下设2个处室。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两型社会改革机制的文件:坚持每月由市长召开一次推进调度会,由各区、各部门总结汇报两型社会改革推进情况;经费保障上,湖北省每年下拨3.5亿改革专项资金,武汉市每年拿出5000万专项奖励资金,通过项目招标等方式,对各试点单位和项目进行补贴,同时每年市财政根据“两型办”制定的改革工作计划,合理调整和安排推进资金;加大考核,将两型改革列入市目标考核体系,由“两型办”每年对各部门进行考核打分,总分10分,实行两型社会考核“一票否决制”,凡两型考核不达标的,当年不能评先进;保障“两型办”工作经费,并按每年10%递增。

  三、国外做法

  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注重对节约资源的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的监督。如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家电循环法》、《汽车循环法》、《建设循环法》等,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资源保护回收法》等,欧盟的三个环境计划、《能源消耗标示法规》等。在监督方面也推行了相关举措,如欧盟环境署加强了环境监督权力,为加快各国环境立法进程,它协助各国翻译欧盟条约,推动越来越多的成员国在立法中增加了环境法律。欧盟法庭通过命令和协调两种机制,负责监督政策执行不力的成员国。

  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社会资源配置。芬兰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能源中碳的含量收取能源税的国家,收取能源税的目的是要控制能耗的增长,并引导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朝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发展。日本政府普遍采用补贴的形式对企业建立防污设施提供资金支持。日本政府非常重视鼓励采用对环境确实友善并且有效的最新技术。设立环境事业团,环境事业团的使命,主要是针对环境问题对私营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制定具体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规划。注重国家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中的作用。在政策当中运用了大量的财政、金融支持手段。

  重视技术创新,推动资源节约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芬兰政府利用所征收的环保税开展环保、节能、推广使用再生能源等工作。合理的税收一方面对污染企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一方面利用环保税款可以支持资源节约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的开发。

  ■ 命题预测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从人类文明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总体布局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从社会发展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和政府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站在历史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资源环境问题既是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理念提出的起因,又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线,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2009年山西党群系统申论考试考查的环境保护、2009年河北政法干警申论考试考查的宜居城市等都是对“两型社会”的内容考查。

  ■ 典型事例评析

  众所周知,青山绿水是湖南的最大优势,最大的竞争力,最大的吸引力。早在2008年8月,时任湖南省省长的周强就提出要把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把“绿色湖南”作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第一张“名片”,多次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湖南的青山绿水”。去年8月,履新省委书记之后的周强在做客人民网时提出要建设“四个湖南”,其中第一个就是“绿色湖南”。

  围绕“绿色湖南”发展理念,借助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东风,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部门持续给力,把长株潭城市群中间地带打造成东方的“维也纳森林”,把贯穿三湘南北的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让“绿色”成为湖南发展的关键词,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向三湘父老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绿色的梦想逐渐走近人们的现实生活。

  3年多来,湖南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掀起了“绿色风暴”,大批小水泥、小水电、小冶炼被叫停。洞庭湖区关闭234家小造纸企业,湘江流域内共完成环境污染整治项目1148个,其中关闭、退出、停产企业567家,限期污染治理项目511个,搬迁治理企业6家,建成64座污水处理厂,湘江沿江61公里防洪堤和72公里沿江景观带建设已初具规模,“东方莱茵河”美景轮廓初显……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乱发展,就是发展。

  “两型社会”的愿景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然而通抵的道路却没人走过。这条路上,政府、企业、城市、乡村,方方面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摸索者们不约而同地碰到过数字难题。

  “只要绿色GDP,决不能再走以前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老路。”这正成为湖南上下一致的切实实践。

  区域发展,环境治理,城乡统筹,一体化带来的更大效应。

  28年前,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议首次提出,却终被搁置。当时普遍的观点是,长株潭已是湖南最富裕区域,省里政策不应再倾斜。

  28年后,长株潭已向经济一体化大步迈进,经济总量占全省42.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50%。此时的湖南人却认为,长株潭一体化进程还不够快,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仍需加强。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发展环境。

  没有模本,没有范本,湖南的“两型社会”建设只有从无到有的开拓创新、先行先试。

  全面启动资源节约、产业优化等核心改革,配套推进投融资、财税等体制创新,两年多来,曾经制约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诸多难题,正在一一破解。

  有专家指出,这些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探索,这些加快转变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宝贵实践经验,不仅仅是湖南的财富,也是全国的财富;对于和湖南处在相近发展阶段的中西部其他省份,甚至东部发达省份,都具有积极而现实的借鉴意义。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