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公务员申论教材:提出对策类试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5:58   中公教育微博

第五章  提出对策类试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

  一、定义与趋势

  (一)定义

  提出对策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

  【示例】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2011·国家·市级·第三题)

  (二)趋势分析

历年国家申论考试提出对策类试题统计表

年份 题目 作答字数 分值
2000 第二题 350字 30分
2001 第二题 300字 30分
2002 第二题 400字 40分
2003 第一题 600字 50分
2004 第二题 1500字 50分
2005
2006
2007 第四题 200字 10分
2008 第三题·2 300字 15分
2008 第五题 500字 25分
2009 第三题 400字 20分
2010 省级 第三题 400字 20分
市级 第二题 300字 20分
2011 省级
市级 第三题 400字 20分

  从上表可知,国考申论十二年中有十年都设置了提出对策类试题,这表明提出对策题是很受命题者青睐的一种题型。

  从2000年到2004年,对策题的分值和作答字数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分值最高达到50分,占了申论考试总分的半壁江山,而2004年的字数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1500字。

  从2005年到2006年,两年没考提出对策题,2007年虽然考查了提出对策题,但是分值只有10分,这表明在这一时期提出对策题逐渐被综合分析、归纳概括题所取代。

  从2008年到2011年,随着国考申论题型的基本确定,对策题也逐渐稳定,分值保持在15~25分,作答字数保持在300~500字的水平。尽管提出对策题又重新得到命题者的青睐,但从分数和字数上看,难度有所下降。

  二、能力考查重点

  (一)能力要求

  提出对策类试题主要对应的是国家申论考试大纲中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是省级考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市级考查能力。国家申论考试大纲对两种能力的具体表述如下表所示。

能力名称 适用职位 具体规定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省级 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解决问题能力 市级 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不仅要求考生解决问题,还要求能够“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本质上是一种概括能力,需要把蕴藏在给定资料中的问题归纳概括出来;同时,“发现和界定”、“评估或权衡”、“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从2010年开始在省级申论考试大纲中出现的这些新词语,提醒我们,这种能力与机关工作实践联系较为紧密。

  与省级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相比,市级大纲仅要求考生具备“解决问题能力”,侧重于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更多考查具体的现实问题,不涉及宏观性战略问题,设问方式也更为具体。

  (二)考点分解

  1.省级考点分解

  (1)发现和界定问题

  发现和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考生要善于从事实中发现问题,善于从观点中概括问题,这样才能使对策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作出评估或权衡

  对问题的评估或权衡,必然涉及到对各方利益的性质考量。行政工作中需要处理的问题,会涉及到许多利益相关方,而且牵扯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等错综复杂的情况。解决方案的选择,就是在对各种利益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的最优化方案。这其中必然有利益的取舍和选择,“作出评估或权衡”,是一种有前提的选择,蕴含着价值判断的标准。

  (3)提出方案或措施

  提出方案或措施,是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落脚点。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的各个方面,最终都要由考生提出的方案措施来体现。一个具备可行性、有效性、针对性的对策方案,既需要根据材料对问题进行充分而具体的分析,也需要借助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来完善。

  2.市级考点分解

  (1)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这是指考生要准确把握具体问题的矛盾,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分析,明确问题包括哪些方面,然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判断。考生对问题的正确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这是指考生要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毕竟分析问题只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考生所提对策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切实,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可行,是指所提对策可以执行,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三、题型分类

  通过对历年国考真题和近两年各省真题的综合分析,我们可将提出对策类试题分为两种:一是常规型对策题,二是应用文型对策题。

  (一)常规型对策题

  常规型对策题,是指没有特殊要求的提出对策类试题。这类试题通常比较好判断,题目当中会出现一些非常吻合能力要求的字眼,如“给出你的解决思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等。

  【示例一】 给定资料介绍了当前农村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些做法及利弊。请针对重庆市石堰镇农民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做法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给出你的解决思路。(25分)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针对性,不超过350字。(2009·913联考·辽宁等省·第三题)

  【示例二】 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00字。(2010·国家·市级·第二题)

  (二)应用文型对策题

  应用文型对策题通常为应试者拟定特殊身份,即让应试者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完成公文和事务文书写作,而这项工作本质上仍是需要应试者提出对策,所以仍然是考查应试者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题型在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较为常见,极大地丰富了申论考试的形式,也对应试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示例一】 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2010·国家·省级·第三题)

  【示例二】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某市政部门准备起草一份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方案,请结合给定资料,指出该方案应明确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条理清楚,有针对性;

  2.表达简明扼要,不超过400字。(2010·425联考·江苏等省·第三题)

  四、作答基本要求

  (一)政府角度

  所谓政府角度,就是指应试者提出的对策必须是政府部门应当采取的措施和政府部门能采取的措施,而不能要求其他单位或个人应当如何做。政府角度是申论考试与其他类型考试最主要的区别之一,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提出对策题当中。

  【示例】 请你根据给定材料,针对我国部分公民存在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问题,给旅游主管部门写一份建议。(20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2009·上半年·北京·第三题)

  有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旅游者行为的监督管理,要制定制度,履行职责,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教育,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以纠正和防止旅游者的不当行为。

  第二,旅行社等开展旅游业务的公司企业要将组织文明旅游作为主要的工作原则之一,在开展旅游业务过程中,导游要提醒自己所带领的游客维护景区环境,文明旅游。

  第三,公民应当主动、自觉地抵制不文明行为。旅游者要自觉树立文明旅游观念,约束自身行为,并随时监督、提醒身边游客维护景区环境,共同倡导文明旅游。

  【分析】 这份答案中有两条对策是不符合政府角度的。

  首先,第二条对策提出旅行社等开展旅游业务的公司企业应当做什么,而不是政府部门做什么,显然没有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对策,而且政府部门也没有权力要求公司企业如何制定工作原则。这一条对策可以修改为: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和建议旅行社等开展旅游业务的公司企业将倡导文明旅游作为工作原则,对于在推动文明旅游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应当给予税收等方面的奖励。

  其次,第三条对策要求游客应当做什么,这也是脱离了政府角度的。这一条对策可以修改为:广泛开展旅游文明行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荣辱观,编写旅游者行为指南,具体阐释和落实公民旅游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媒体宣传、免费发放小册子等形式,使旅游者了解目的地的风俗和礼仪知识,提高文明旅游意识。

  (二)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指考生提出的对策所解决的一定是题目指定的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这说明“对策有针对性”有两点要求:一是符合题目要求,二是从材料中来。

  如题目要求“请你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对策”,而有考生提出的是解决药品安全问题的对策,这就是对策缺少针对性的表现。

  当然,上述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但从历年提出对策题的作答情况来看,有一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就是考生提出的对策是“万能对策”,可以在大部分对策题中一字不改地使用。仍以“请你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对策”为例,有考生提出这样的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第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加强舆论关注,实行典型示范、社会示范。

  第三,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分析】 这种对策明显是考生在考试之前事先准备、背诵过的,几乎可以用在所有提出对策题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万能对策”。这种对策看似是在解决题目的问题,但并没有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也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对策中甚至没有出现“食品”的字样,很明显这样的对策也是缺少针对性的。

  (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就是指对策要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提出来的对策如果在当今社会根本无法实施,那就是不可行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可行性

  即对策要在经济上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政府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例。

  例如,2009年两会期间有专家提出建议恢复使用繁体汉字。众所周知,我国大陆地区大多数通用刊物、书籍使用的都是简体中文汉字,如果要恢复使用繁体汉字,就要对所有中文书籍进行重新印刷。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大部分居民都不认识繁体字,重新启用繁体字就意味着需要重新学习和培训。这些投入远远超出恢复繁体字所带来的效益,因此这种对策就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2.政治可行性

  即对策在政治上要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这一点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不提反动观点。即对策的提出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能反党反社会主义。

  第二,不越权。即应试者提出的对策不能超越一国政府的权力范围,以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三题第2小题为例,题目列举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四点对策,要求考生指出这四点对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其中第四条对策为“建议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政策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在中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这条对策显然超越了我国政府的权力范围。

  3.法律可行性

  即对策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如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国家立法权,也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是国家立法机关,因此就立法这一方面提出对策时就不能说“县级政府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这要求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应当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避免在答案中出现法律上的硬伤。

  (四)可操作性

  即对策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要有明确的对策内容。即措施如何开展,政府部门应当做什么,依照怎样的程序。这是对策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最为重要的要素。

  第二,要有明确的对策主体。即由哪一个政府部门实施对策。

  第三,要有明确的对策客体。即对策实施的对象是什么。

  第四,要有明确的对策目的。即对策要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

  【示例】 针对江西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或对策。(25分)

  要求:准确、全面,切实可行,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500字。(2010·江西·第三题)

  部分答案如下:

  第二,注重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当地政府要严格旅游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通过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对管理人员、导游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从而增加游客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分析】 本条对策为可操作性较强的范例。具体分析这条对策,其对策主体是“当地政府”,对策客体是“旅游从业人员”,对策内容是“严格旅游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通过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对管理人员、导游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对策目的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从而增加游客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