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公务员申论教材:文章写作类试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6:02   中公教育微博

第六章  文章写作类试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

  一、题型概述

  (一)定义

  文章写作题是要求考生在给定字数范围内,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并全面阐述和论证自己观点的一类题型。简单地说,文章写作题就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

  【示例】 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2011·国家·省级·第四题)

  (二)趋势分析

历年国家申论考试文章论述类试题统计表

年份 题目 作答字数 分值
2000 第三题 1200字 50分/60分
2001 第三题 1000字左右 50分
2002 第三题 800字左右 40分
2003 第二题 不少于1000字 50分
2004
2005 第三题·2 800-1000字 35分
2006 第三题 1000-1200字 40分
2007 第五题 不少于800字 30分
2008 省级 第六题 1000-1200字 40分
市级 第四题 800-1000字 40分
2009 第四题 1000-1200字 40分
2010 省级 第四题 900-1000字 40分
市级 第四题 800-1000字 40分
2011 省级 第四题 1000字左右 40分
市级 第四题 800-1000字 40分

  注: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5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60分。

  从上表可知,除了2004年,文章写作类试题为历年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同时其分值远超过其他题型,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统计表中我们能够看出,2008年是文章写作题的分水岭:2008年之前该题型无论从题目设置还是分值来看,每年的变化都较大;而从2008年开始,文章写作题基本设定为第四题,分值统一为40分。

  从作答字数来看,省级、市级的要求不同。省级要求的作答字数一般为900~1200字,市级一般为800~1000字。

  二、能力考查重点

  (一)能力要求

  文章写作类试题主要考查申论大纲中的文字表达能力。国考申论大纲中对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述如下:

能力名称 适用职位 具体规定
文字表达能力 省级 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级 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二)考点分解

  1.省级考点分解

  (1)熟练使用指定语种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一考点要求考生作答时必须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即中文简体。

  当然,外文字母和文言文并非完全不能出现,而是应该有限制地使用,如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GDP、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CPI、代表世界贸易组织的WTO等,这些缩略语已经有它固定的、众所周知的含义,考生作答时,可以使用。

  文言文形式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少量使用,这样既可以使论证更加令人信服,也可以增加文章亮点。

  (2)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

  说明,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既包括实体的事物,如河流、山川的地理概况、自然风貌等;又包括抽象的概念,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公开、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等。

  【示例】 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

  陈述,即用言词对一个事实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条理的、客观的叙述。其运用对象一般为客观发生的某一事件,如兰州牛肉面涨价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瓮安群体性事件等。

  【示例】 2007年上半年,由于成本涨价,兰州有些地区的大碗牛肉拉面价格随之上涨。同年6月26日,兰州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对部分牛肉面采取了限价措施。

  议论,即作者对某一写作对象提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态度,并进行具体解释。这一表达方法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和哲思性,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刻。它是申论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方法。

  【示例】 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整个党员队伍的骨干。因此,领导干部要率先示范,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刻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鼓舞、激励自己。

  (3)准确规范、简明畅达

  “准确规范、简明畅达”这一考点要求大家作答时注意使用规范的政治术语,文风应严谨平实、庄重大气。

  习近平在2010年“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中提出,应该提倡“短、实、新”的文风,即“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讲话代表了机关文风的最新要求,申论考试作为选拔公务员的考试,其文章必定要与机关文风保持一致,因此这一讲话对申论文章的写作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表述思想观点

  “表述思想观点”要求考生要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的最终目的也在于表述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如果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却只是对材料中的观点做注脚,文章只会落得华而不实。

  2.市级考点分解

  (1)熟练使用指定语种

  本考点与省级大纲要求一致。

  (2)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合理地说明、陈述、阐释事件和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文章写作较为基础的要求。

  三、作答基本要求

  【示例】

弘扬黄河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自古以来,黄河就以其源远流长、奔涌咆哮的磅礴气势吸引着无数人驻足,为其吟诗诵词、谱曲歌唱。她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尤其是她培育和锻炼出来的“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为人们克服困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推动着人们不断进取拼搏。

  黄河精神,是历代仁人志士在治河过程中用不屈的生命意志、顽强的生存精神锤炼出的精华,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需秉承黄河精神,将其传承、发扬光大,以此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我们秉承先贤之志,奋发有为。“黄河平、天下宁”,黄河安危,事关治国兴邦。自古至今,许多先贤志士就以根治黄河为己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呼吁奔走。如大禹治水,身执耒锸,以为民先,终于平息水患;再如清代河道总督朱之锡,30余岁履任,40余岁卒于任上,十年之间,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死时家无余财,只有祖传的几间老屋。历代先贤不惧劳苦、鞠躬尽瘁治理黄河的行为,激励着我们在开展现代化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时,也要传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敢于抗争的黄河精神,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奋斗。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整个党员队伍的骨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其思想和言行,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具有重要而直接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率先示范,起到弘扬黄河精神的带头表率作用。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刻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鼓舞、激励自己;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勤政为民,不断推进党政廉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黄河精神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人们的自立、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承先贤之志,启今人奋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传承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如此,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焕发出新的光芒,黄河的开发治理工作也会再创辉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必将不断前进!(2011·国家·省级·第四题·参考例文)

  这是一篇较为规范的申论文章,我们以这篇文章为例,详细分析申论文章的基本要求。

  (一)文体

  申论文章必须写成议论文。申论文章写作题虽然没有文体限制,但一般都会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而议论文最能使文章的观点突出,详细的议论还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此外,申论考试阅卷时间较短,要使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文章观点、明确文章结构,议论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采用议论文意味着申论文章必须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1.论点。即文章所要议论、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看法或主张,无论是阐释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具体措施,都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

  示例文章第二段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需秉承黄河精神,将其传承、发扬光大,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即为文章中心论点,也即总论点;文章第一段为铺垫,作用是引出总论点;第三、四段为两个分论点,作用是具体论述总论点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最后一段为结尾,作用是论述总论点的意义。全文都在围绕总论点进行论证。

  2.论据。即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文章写作题常用的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和统计数据等。

  示例文章第三段中“如大禹治水,身执耒锸,以为民先,终于平息水患;再如清代河道总督朱之锡,30余岁履任,40余岁卒于任上,十年之间,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死时家无余财,只有祖传的几间老屋”即为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观点。文章写作题常用的理论论据包括经典著作中的理论、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

  3.论证方法。即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

  (二)内容

  1.观点鲜明、正确

  这一条要求包含两个方面:

  (1)观点鲜明。鲜明,就是考生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要让阅卷者清晰地认识到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论述的,而不能让阅卷者雾里看花。议论文不需要朦胧美。

  示例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需秉承黄河精神,将其传承、发扬光大,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直接点出了文章的基本观点,使阅卷者一目了然。

  (2)观点正确。观点正确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观点符合命题者的命题要求,没有离题。例如,2010年国家省级申论考试第四题,题目要求“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写一篇文章,有考生提出观点:要大力整治水源、陆源污染排放,从根本上扭转海洋污染形势。这一观点就是不符合命题者要求的,从题目要求来看,文章的观点应当兼顾“保护”与“开发”两个方面,而该考生的观点落在污染治理上,仅涉及“保护”而忽视了“开发”,偏离了题意。

  二是观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经得起实践检验。如“坚定的信念是一切事业成就的前提”,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并不科学,也不严谨。

  三是观点符合官方看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必然要求应试者从政府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因此考生提出的观点必须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一个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必然要求。

  例如,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曾确立了在收入分配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文件里关于收入分配问题再没有出现这一字眼,这向我们发出了一个鲜明的政治信号,即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更加注重公平,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这也是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的。

  2.见解深刻,有一定高度

  这是对申论文章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即作者思考问题时要尽力向更深层次挖掘,看到问题的本质。文章要避免大而无当、思想空泛,或面面俱到、认识肤浅,要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价值。

  杜绝思想空泛的毛病,考生可以把论题范围变窄,并注意选择论述角度,适当缩小题目,论在实处。要杜绝认识肤浅的毛病,一要把研究的问题“吃透”,抓住要害和本质,例如“钓鱼执法”问题,我们从中看到的本质问题是依法行政问题,文章最终也要上升到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二要强化政治理论素养,让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三要克服蜻蜓点水式的浮躁心态,从理论或实践上做深入认真的分析。这样的文章才会具有深刻的见解。

  示例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黄河精神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人们的自立、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文章对黄河精神现实意义的深层次挖掘。作者没有停留在就黄河精神谈黄河精神的一般层次,而是能够通过黄河精神看到其对于处理现实问题的意义,这样就提升了文章高度。

  3.逻辑严谨

  逻辑严谨,是指运用论证方法组织材料论证论点的过程合乎逻辑、合乎事理、严密周全,不存在以偏概全、论据证明不了论点、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

  【示例】 就交通拥堵来说,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另外,源据英国SYSTRA公司的分析数据显示,交通阻塞使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这些迹象表明,“城市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不仅严重影响城市人群的健康状况,还将加大政府财政负担,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 这一段单独提出交通拥堵问题,并借这一问题直接引出城市病的危害,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显然,从问题的一个方面反映出整个问题的严峻性是不符合逻辑的,需要在论证过程中予以注意。

  4.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就是观点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要通过例举实际情况来论证和支持观点。文章的论据要贴近现实。申论文章最忌假、大、空,空有观点而无事实佐证的文章会显得空洞无物、苍白无力,在考试中绝不可能得到高分。

  联系实际具体要做到:

  首先,文章立意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从具体问题出发。例如文章可以立意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将河流污染治理进行到底”,文章写作的意图针对的是河流污染治理这一现实问题,但却不可立意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样即便文章能够列举大量实例,也是脱离具体问题。

  其次,要有具体事例作为观点的佐证。示例文章第三段中“如大禹治水,身执耒锸,以为民先,终于平息水患;再如清代河道总督朱之锡,30余岁履任,40余岁卒于任上,十年之间,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死时家无余财,只有祖传的几间老屋”,这一系列事实的列举就是对前文“自古至今,许多先贤志士就以根治黄河为己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多年奔走在大河上下”的佐证。

  5.内容丰富

  即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具体要求:

  首先,文章论点要全面。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分解,提出分论点,用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示例文章第二段提出中心论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需秉承黄河精神,将其传承、发扬光大,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然后在文章第三、四段分别提出两个分论点“弘扬黄河精神,需要我们秉承先贤之志,奋发有为”、“弘扬黄河精神,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其次,分析充分,要有理有据。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意义、面临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措施等,分析要做到深刻、有条理,论点明确,论证充分。

  (三)语言

  1.简洁规范

  这一要求与本节“能力考查重点”中的省级考点分解的第(2)、(3)点内容相似,考生可以参考相关内容。

  2.有一定文采

  即语言的使用在保证简洁、流畅、规范的基础上要生动、丰富。这是近年来申论考试对文章写作提出的新要求。考生可以少量引用俗语、诗文,恰当使用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适当使用排比整齐、富有气势的句式,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结构

  1.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首先要求文章要有题目、开头、主体内容和结尾。开头、结尾各自独立成段而不可与主体内容合并在一起。其次要求文章应在开头提出论点,主体部分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尾得出结论,三者缺一不可。

  结构是文章的“筋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算完成整个文章的写作意图。

  2.条理清晰

  申论文章有清晰的文章脉络,文章层次要鲜明。第一,要按照正确的逻辑顺序组织安排文章的段落,例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第二,文章要尽量简化层次。申论文章较短,1000字左右的文章如果分为十几个段落明显是不合适的,文章会显得杂乱无章,每段内容必然也稍显单薄,无法将内容论述深刻。

  但从另一方面讲,文章也不可不分段落,或仅开头、结尾分段而主体部分不分段。“开头——主体——结尾”的“老三段”在申论文章中不能体现清晰的结构脉络。一般情况下,申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应在三到六个自然段为宜。

  附表

文章论述题评分细则(以40分为例)

 

  档次

  项目

内容 语言 结构 卷面 分数
一类文 观点鲜明准确,见解新颖独到、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充分联系实际和给定资料,论述详实,分析详细,对策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字数符合题目要求。 语言简洁、流畅、得体、规范、生动,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运用恰当,无语病。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标准,无错别字,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美观。 33—40分
二类文 观点明确、合理,见解比较深刻,符合内在逻辑,能够联系实际和给定资料,论述分析有理有据,对策合理,字数符合题目要求。 语言通畅,运用两种以上表达方式且运用得当,语病较少。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基本无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干净整洁。 25—32分
三类文 有观点且观点正确,未偏离给定资料主题,有分析,有对策,字数与题目要求相差不超过5%。 语言欠通顺,表达方式运用单一但得当,有明显语病且较多。 文章有题目、有开头、有结尾。 书写可以辨认,文面错误较少。 17—24分
四类文 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难以找到文章观点,有观点但无解释分析,背诵事先预备的范文,大量摘抄原文,字数与题目要求相差超过5%。(凡符合其中任意一项者,均在本等级记分) 语句基本不通,不知所云。 缺少题目或结尾,结构混乱,不分段落或标点。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卷面修改、涂抹较严重。 16分以下

第二节  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论点

  申论文章的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总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根本看法,是文章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分论点是从属于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将成为总论点的有力支撑。

  论点是文章的核心,结构的选择、内容的论述乃至题目的拟制都要在确立了论点的基础上完成。

  (一)基本要求

  1.论点要明确、集中

  (1)明确

  文章的总论点要确定而明白,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有歧义。表述总论点要使用最简单的陈述句,尽量不要通过比喻、比拟、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表述论点,以便阅卷人能够一目了然,快速抓住文章中心。

  【示例一】 在矿难频发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生命的价格可以用GDP来衡量吗?答案是:不能,我们不要带血的GDP。

  【示例二】 在煤矿生产中不能只注重GDP增长,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分析】 这两个示例是同一主题——“煤矿安全生产”下的两篇文章中表述总论点的语句。【示例一】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虽然文采较好、可读性较高,但没有直接提出其内涵,缺少对“不要带血的GDP”的进一步解释,需要阅卷者进一步阅读才能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相比之下,【示例二】直接写明煤矿生产“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观点则更加明确。

  (2)集中

  一篇申论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一个总论点。总论点下可以有分论点,但却不可以有两个并立的主题或总论点。刘熙载说:“主意要纯,一以贯摄。”(《艺概》)要以单一论点统摄全篇,从头到尾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阐发。

  例如,《论公务员精神》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从行政伦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共关系、个人品质几个方面同时立论,既要谈“为民请命、为民作主”,又要谈“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为上级分忧”;既谈“应做社会表率、与同事团结共处”,又谈“俭以养德、廉以修身”,论点就太过分散,形不成一个中心论点,主题也就不突出,难以切中“公务员精神”这一题目的主旨。公务员精神的立论应抓住“精神”前面的“公务员”这一特定对象。公务员主要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责,因此其精神主要应从行政伦理和职业道德角度切入,在有限篇幅内专攻一点,“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更好地实现公众意愿,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才是切题,通俗的说法,就是“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

  2.论点要有针对性

  即阅卷人能够通过论点明确考生所论述的对象或选取的角度,这就要求论点的表述要抓住关键词。

  【示例】

  总论点:走出一条基于国情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分论点:第一,制定详细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第二,大力推动政策机制和技术创新。

  第三,引导全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

  【分析】 从上述论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总论点针对的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三个分论点分别针对的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规划、政策和技术以及民众参与的问题。针对性较强,且让人一目了然。

  3.论点要新颖,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和见解

  在应试者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新颖”可能是引起阅卷者注意的最强有力的“杀手锏”。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考官青睐。

  论点要做到“新”,需要培养以下两种思维:

  (1)开放思维

  开放思维与封闭思维相对,是运用联想的方式,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由事物的此面转到彼面、由甲事物转到乙事物。考生要带着解答申论问题的目的,在给定资料中进行广泛联想。从资料中找出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措施;也可在遵守题目和给定资料所限定的信息边界的前提下,不局限于资料本身,通过联想,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出对作答有价值的相关理论或事实。

  (2)逆向思维

  运用逆向思维,是指从常规观点的反面立论。在申论较狭窄的作答空间内,运用逆向思维是兵行险招,虽可反向立论、出奇制胜,但应当慎重。考生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观点可以引申出反面观点,而且引申出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观点不能从反面来引申观点,引申出反面观点必然是错误的。同时,要注意凡是现行的中央精神、现行的主流意识形态,均不可从反面引申观点。

  例如,北京、广州等超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如何发展或改革城市交通,成为各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常规的思维是在现有交通体系内,就完善道路和轨道交通进行立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推出“要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新型城市建设和生活方式疏导交通压力”的观点,则破除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定式思维,新意自现。

  (二)角度的选择

  申论文章角度的选择通常要与作答要求中的“分析深刻”联系在一起。“分析深刻”是要求考生就材料某一点进行深入分析。材料中的一句话,考生却可以将它扩充为一段话,这就是分析深刻。怎么样才能分析深刻呢?这就要求大家在论点选择的角度上注意以下两点:

  1.角度越小越好

  【示例一】

  总论点:改进征地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分论点:第一,改进征地工作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要求。

  第二,改进征地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三,改进征地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示例二】

  总论点: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保障耕地刻不容缓。

  分论点:第一,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土地退化的有力手段。

  第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保证耕地面积的重要保障。

  第三,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维护土地资源质量的有效策略。

  【分析】 比较两个示例。先看总论点,【示例一】的总论点为“改进征地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类似,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立意宏观,立论角度过大。相对而言,【示例二】的总论点落在“保持耕地”上,内容更有针对性,角度较小,更易驾驭。

  再看分论点,【示例一】的分论点比总论点的角度还要大,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问题明显是凌驾于和谐社会问题之上的,是更高层次的问题。而【示例二】的分论点从“控制土地退化”、“保证耕地面积”、“维护土地资源质量”三方面着手选取小角度,使文章更务实。

  2.角度越容易越好

  角度容易就是角度不要太偏,要容易驾驭。考生要尽量从材料中发现论点,这样既符合紧扣材料的要求,又可以有更多的参考资料。

  有的考生选取的角度虽小,但过于标新立异,立论的角度很少有人涉足,或是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的论述,给申论写作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以征地主题为例,有考生提出的总论点是:征地问题产生的根源。给定材料基本没有涉及征地问题产生根源的内容,而且这一论点涉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是很难有定论的,这样的角度就是太偏且太难的,没有抓住材料核心问题。因此考生要注意,文章写作一定要选择自己能够把握的角度。

  (三)确立论点的方法

  1.从材料中提取论点

  忠于材料、紧扣题意是申论作答的基本立足点。因此,申论文章写作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依据材料确立论点。

  申论文章写作要围绕问题展开。既要判断问题性质,又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后果、影响、作用,从而提出对策。不同的作答要素、同一要素的不同侧面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材料中可供使用和提取的论点既多又散。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从材料中提取和概括论点。

  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总论点与分论点,有两种情况:

  (1)先找分论点,通过分析得出总论点

  【示例】 3.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地处西南边境的L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L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L县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L县在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的同时,注意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家长心存疑虑。L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L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凤中心小学,L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L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L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L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2011·国家·市级·给定资料节选)

  【分析】 从材料第一段可以得出的分论点是:调整学校布局,改善教学条件。第二段可以提炼的分论点是:加强学校创建工作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第三段可以提炼出的分论点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中小学扶持力度。第四段中可以提炼出的分论点为:建设试点学校,建立有特色的办学模式。

  提炼出了分论点,要对分论点进行总结,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共性问题。各分论点所针对和解决的都是发展乡村教育的问题,而具体措施都与学校建设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总论点,即以学校建设为重点,推动乡村教育健康发展。

  (2)明确总论点,找分论点来支撑

  【示例】 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2011·国家·省级·第四题)

  【分析】 2011年国家申论考试是“文化+生态”主题,给定资料并不局限在一个问题上。第四题文章写作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这意味着文章必须先找好角度、确定总论点,再根据总论点填充分论点。这道题如果选取文化主题,以“弘扬黄河精神”为角度,可以确立“秉承黄河精神,将黄河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的总论点。

  根据总论点确定的分论点可以有:弘扬黄河精神,需要我们秉承先贤之志,奋发有为;弘扬黄河精神,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提出论点的常用角度

  我们讲论点和分论点要来自于材料,有的时候是直接发现总论点,通过分析得出分论点;有的时候分论点明确,可以通过总结得出总论点。但也有很多考生从材料中发现不了论点,这里为大家提供几种提出论点的层面作为参考。

  (1)思想层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层面是指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入手,通过转变观念,达到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目的。

  【示例】

  总论点: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亟需转变观念。

  分论点:首先,要树立危机意识。

  其次,要树立责任意识。

  最后,要树立科学意识。

  (2)制度层面

  制度因素,是社会问题普遍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根源在于公务员人事任免、激励机制不合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关部门缓解旱情不及时,根源在于防灾抗灾机制不健全。从制度层面提出分论点,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问题所潜藏的制度缺陷是什么,另一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把思想或政策上的问题强加在制度层面。

  【示例】

  总论点: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分论点:首先,以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为基础,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其次,以粮食价格调节机制为抓手,保持粮食产量稳增长。

  最后,以粮食贸易管制机制为保障,制止发达国家粮食掠夺。

  (3)利益层面

  利益层面,是提出论点的又一层面。社会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军事现象、思想文化现象乃至心理现象、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等,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利益。

  【示例】

  总论点: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分论点:首先,保障农民工政治权益。

  其次,保障农民工经济权益。

  最后,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

  二、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一)基本要求

  1.论据要真实

  真实,就是符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论据确凿可靠,才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才能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论据包含许多要点,例如事实论据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结果、数量等要点,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要点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露出论据虚假的破绽,让自己苦心构建的议论大厦轰然坍塌。

  用寓言作论据也是可行的。寓言虽然是虚构的,但它的寓意却是符合生活逻辑的,能揭示生活中的真理。同样的道理,名著名作中的事例也可选用,但要慎用。注意避免因出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偏差而产生论据失实的情况。

  2.论据要准确

  准确,就是论据要与论点相扣,能证明论点。若与论点无关,再生动的论据,也不能选用。在选择论据时,我们要注意: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行灵活剪裁,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3.论据要典型

  就是指论据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必然性。在作答申论文章时,考生一定要选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不能是偶然的个别现象。

  典型材料思想容量较大,最能说明问题,也最有意义。它不一定是重大题材,也不一定是完整成型的;它可以通过加工和提炼获得,也可以精选出一个典型论据,将其切成几块,使之为论证相应的分论点服务。

  要做到选材典型,在运用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时,考生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的名言和事例。“某人说”、“有人说”等不明身份人的言论,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

  4.论据要丰富

  这一条并非强制性要求,一篇议论文,要有说服力,论据就要丰富。单纯的数量上的多并不一定就是丰富,可能只会给人堆砌之感。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选材,论据才叫丰富。给大家一个简单明了的四字口诀:古今中外。

  5.论据要新颖

  尽量选用新颖的论据,文章才能生动活泼,有吸引力。所谓新颖,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材料,也可以是以前已有但采取了新的观察角度理解的材料。在选择论据时,考生如果能推陈出新,旧材新用,就能写出有亮点的文章。要做到“新”,就要多关心身边事,积累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或者从新角度翻用旧材料。

  (二)如何从材料中提取论据

  考生要善于巧用材料。这里的“巧”,主要是指找准使用材料的角度,并决定材料的轻重、主次、详略和感情色彩。再好的论据,如果使用不当,也不能发挥其表现主题的作用。同一个论据往往有不同的侧面,可说明不同的问题,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找到与中心一致的角度,把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使之密切相关。考生要学会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能根据表达中心论点的需要,把复杂的材料转化成简单的材料,或把简单的材料展开为复杂的材料,把零散的材料组成完整的材料,把与中心有出入的材料改造为与中心完全一致的材料。但要注意,在写作申论文章时,材料的叙述一定要概括简练,力避繁复啰嗦。

  【示例】 天津地处环渤海中心,拥有153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滨海新区是海洋开发的主要地区。在临港工业区的施工工地,记者看到,一根硕大的管道将几公里外港口疏浚航道的泥沙源源不断地抽吸过来,在这里吹填造陆。工程负责人介绍:“这样做既疏浚了航道又进行了吹填造陆。”临海工业区总体规范填海造陆80平方公里,建设中始终坚持科学选址、科学规划、科学围填。目前,一期20平方公里已全面完成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化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临港工业区主任说:“海河入海口从这里入海,污水一直影响到整个滩涂,形成一个浅滩,这里适合围海,会改造这块地的生态环境又达到发展经济的需要。”那么在这里围海造地,到底有没有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呢?记者注意到在新建的陆地上,原来被污染的海滩,已经变成了绿洲,草坪、树木随处可见,码头作业区的海水也变得清澈碧绿。

  假日的天津港东疆港区,人们纷纷来到海边游泳度假,孩子们在柔软的沙滩上嬉戏游玩,但谁也想不到脚下金黄色的沙滩是人造的,沙子是天津港的建设人员千里迢迢特意用船从广西运过来,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天津港负责人介绍说:“东疆港区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要求,港口布局按三大块布置,既有生产区又有物流加工区,还给天津市民留有十公里的生态岸线。”发展工业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天津滨海新区在发展海洋经济上的一大亮点,而在规划中将陆地与海洋的开发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形成互补,则是滨海新区海洋开发的又一特色。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天津市海洋部门为了鼓励围垦企业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制定了一定的鼓励政策,如“对于企业预留生态岸线,给予使用金的相应减免”等等。(2010·国家·市级·给定资料节选)

  【分析】 材料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强调各地在经济发展中一定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优化布局,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陆海优势互补,并鼓励企业和其他主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在作答申论文章时,如果确立“科学规划,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论点,就可以将材料概括为:天津滨海新城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果确立“保护海洋环境,政策先行”的论点,就可以将材料概括为:天津市海洋部门在发展滨海新区的过程中,鼓励围垦企业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制定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根据角度的不同,对材料作具体加工,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考生论述上“言之无物”的问题,也能使文章立足于材料,加深给定资料与作答之间的联系。

  三、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要求是有效、足够、适当。论证方法不必新颖出奇,能有效证明观点完成任务即可;不要倚多为胜,足够反映问题、说明观点即可;不求惊人,把论证所需的各项要素安排妥帖,在稳妥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突破。

  申论文章篇幅短,要求论证要精,方法要简明实用。考生要根据题意和作答要求,以及论证对象、作答者所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等内容来决定作答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议论文常用而有效的论证方法有以下五种: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

  (一)举例论证

  1.定义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说服力。举例论证在申论文章中用得最多最广,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最具说服力,所以举例论证是一般议论文写作都要用到的论证方法。

  2.基本要求

  举例论证的基本要求可以参照前文论据的基本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 拥有着常人难及的淡泊宁静的胸襟,才能在自己从事的学术领域内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骄人成绩。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心爱的事业上。可见,淡泊宁静是人们拒绝诱惑、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分析】 首先,文章选取了两个事例对“拥有着常人难及的淡泊宁静的胸襟,才能在自己从事的学术领域内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骄人成绩”的论点进行论证:陈景润视名利同陌路和钱钟书拒绝采访、录像。其次,叙述部分内容丰富,角度鲜明。最后,用“淡泊宁静是人们拒绝诱惑、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一句话评议了前面的事例,简洁、有力,一语中的。

  (二)对比论证

  1.定义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一种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可以列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也可以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考生需注意,对比论证不能仅停留在举例阶段,还要对例子进一步分析。

  2.基本要求

  (1)用于对比的两种事物要具备可比性。

  (2)要在两种事物之间建立参照系。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示例】 2008年抗震救灾和奥运会举办期间,我国政府把信息透明贯穿于工作的全程,赢得了各界的普遍赞赏,媒体的配合对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河南灵宝帖案中,对网上发言者“跨省追捕”,以及个别地方领导“进京抓捕”记者,致使当地党政领导成为舆论批评的众矢之的,付出了公信力受损的沉重代价。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媒体的作用,不能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就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顺利地履行职责。

  【分析】 这段文字首先对前后两个事例中政府部门对待媒体的不同态度和各自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对比,然后根据事例分析了结论,论证了政府要对媒体善加利用的观点。

  (三)引用论证

  1.定义

  引用论证也叫“引证”,即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这些理论论据大多经过先贤大家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们的独到见解,闪耀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辉。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论据,既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论证力量,也可增加文章的文采。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即明确指出所使用的语句是引用,或者出自何处,借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避免误解为本文的语句。二是暗引,即不说明引文出处,而把它编织在自己的讲话或文章中,既可引原句,亦可引大意。

  2.基本要求

  引用论证的基本要求可以参照前文关于论据的基本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想不辱使命、担当大任就必须不断历练自我。在农村基层,大学生村官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历练:第一,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做好长期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弘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在农村的艰苦环境中砥砺品质;第三,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问计于民,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第四,要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第五,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增进同他们的感情和血肉联系,为农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赢得组织满意、群众认可。

  【分析】 文章引用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句来论证“要想不辱使命、担当大任就必须不断历练自我”的中心论点,并且在之后的分析议论中,再次引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证明论点,使论点与论据充分结合,很好地发挥了论据的作用。

  (四)比喻论证

  1.定义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形式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喻证法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一般来说,比喻论证不宜作为一篇文章论证的主要方法,因此要适量。

  2.基本要求

  (1)用作喻体的事物必须为公众所熟悉,必须是具体且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2)比喻要贴切,要能形象地反映被比喻事物的特点。例如可以把人民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鱼与水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休戚相关,但不可比喻为蛙与水的关系,两者若即若离,这样的比喻论证,就叫做“引喻失义”。

  (3)比喻论证不能单独使用。由于比喻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示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现代社会,媒体是政府最真实、最客观、最便利的一面镜子,政府的一言一行,在媒体上得到反映;公众对政府得失的种种评价,在媒体上一一折射出来。因此,政府要善于以媒体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改进自身的工作。

  就我国政府的实际而言,媒体是信息源、是智慧泉、是传声筒、是监督镜,是联结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政府发布信息、阐释政策、了解民情、引导舆论,做好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分析】 “媒体是一面镜子”,“镜子”是喻体,“媒体”是本体。通过这样的喻证,能够凸显媒体对于政府的重要作用:照出自己的不足,改进自身的工作。【示例】中不仅有比喻,更重要的是对比喻所作的分析。分析部分,有助于文章内容更趋丰富和深刻。

  (五)假设论证

  1.定义

  假设论证即针对之前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2.基本要求

  (1)假设句包含的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如把条件称为A,结果称为B,其表达式就为:如果没有A,那么就不可能有B。

  (2)假设句与例证句在内容上截然相反,如果事例是正面的,假设句则应从反面下笔;事例是反面的,假设句则应从正面下笔。事例与假设句可正反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3)从句式上看,假设的内容常用排比句、反问句表达,这不但能增强文章的说理力度,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示例】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才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

  【分析】 材料中第一段所举的是“海尔通过技术创新走向成功”的事例,是正面论据,第二段用“假如……”的复句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再一次论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这一中心论点。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