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判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 15:08   中公教育微博

第四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  逻辑判断历年真题分析

  

  从以上真题分析中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有以下趋势和特点:

  1.可能性推理是考查的重点,必然性推理和分析推理类几乎每年都有涉及

  从表中可以看出,可能性推理的题量远远多于必然性推理和分析推理类题目,每年都会占考题的70%以上,但是必然性推理题目和分析推理类题目每年至少各有一道。

  因此,大家高度重视可能性推理题目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必然性推理和分析推理类题目。

  2.必然性推理侧重对复言命题的考查,可能性推理侧重对削弱型的考查

  从2008年开始,必然性推理侧重对复言命题的考查。而可能性推理则逐渐摒弃了与言语理解题目类似的结论型题目,越来越侧重于考查需对题干论证进行分析的削弱、加强、前提、解释和评价型题目。其中,削弱型是考查的重点,其他四种题型在每年的考试中会出现2-3种。

  3.可能性推理题目内容多与社会现象、事件紧密相关

  2011年国考的逻辑判断真题在题型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可能性推理题目的内容却呈现出了新的趋势——跟当年的社会现象密切结合起来。其中杀虫剂对婴儿的影响、楼市回暖、酸奶与蛀牙的关系、车辆限行、极地冰等问题,都是出现在各大网站的新闻,考题也是根据这些材料进行改编的。考生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熟悉相关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可快速把握题目的论证关系。

  ■  逻辑判断高效备考策略

  高分第一步:熟悉解题方法——寻找最优技巧

  做好分析推理类题目,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因此首先要掌握六大解题方法,即找突破口法、假设法、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

  很多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都能得出答案,但是往往花费时间较多,在考试这种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很容易放弃,因此关键是要找到最优的解题方法。

  这部分的题目中所讲的方法都选择了最优的方法,但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只关注一道题怎么解,而应该思考什么样的题目要用这种方法,教材中也重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讲解,但关键是要理解并试着运用,而不要局限于以前的做题思路。

  高分第二步:学习相关知识——运用知识解题

  要想做好逻辑判断题目,还需要了解基本的逻辑知识。其中,直言命题部分需掌握对当关系、概念间关系、三段论推理、变形推理和直言模态命题,复言命题部分则要掌握各种复言命题的含义、真假关系及推理规则。

  这部分内容是考生普遍反映的难点所在,所谓难的原因有二:一是知识点较多;二是有些知识与我们日常理解有偏差。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然性推理也就很简单了。

  大家要针对上面两个问题进行复习:一是结合给出的例子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在学习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时可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帮助记忆。二是对于与日常理解有偏差的知识点,要重点记忆。另外还要对教材中给出的每道例题细细品味,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题。

  高分第三步:分析论证关系——掌握解题思维

  可能性推理部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点题目,根据提问方式可分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六种。实际上这类题目的实质是考查论证的相关知识。

  大家在掌握论证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削弱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因为削弱型是国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在做削弱型题目时,不仅要选出能够削弱的,还要选出“最能削弱的”,也就是注意削弱程度的比较。

  大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依据每道例题的解析所给的解题思路,首先确定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然后分析各个选项,需要比较的则依据教材所给原则进行比较,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希望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大家能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另外还要在熟悉教材中所讲的解题方法的同时,做大量的练习题,训练自己的思维,这样在实际做题时,很多步骤都可以在大脑中快速完成,也就提高了解题速度。

第二部分逻辑判断基础知识

■  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前面找突破口法所讲的例题2和例题4其实都用了此法。

  

  【例题1】(2006·国家)  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间房里,分别住着来自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

  ①韩国人说:“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

  ②法国人说:“我会说德语,但我却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

  ③英国人说:“我会说韩语,但我只可以和一个邻居交流”;

  ④德国人说:“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

  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到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    )。

  A。英国 德国 韩国 法国                                        B。法国 英国 德国 韩国

  C。德国 英国 法国 韩国                                         D。德国 英国 韩国 法国

  解析:此题答案为C。题干有四个确定条件,选项都涉及四个对象,且可由题干条件直接进行排除,故可用排除法。

  由①可知韩国人的邻居不会说韩语,进而由③和④可知英国人与德国人都不是韩国人的邻居,排除A、B、D三项。

  【例题2】  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教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是最快的。

  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教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教师,所以甲是小学教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  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

  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或运用“<”“>”“=”等符号将元素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  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

  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                                        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解析:此题答案为B。此题需要注意辨别两种表示高低的说法的不同。“低于”表示绝对小于,“不比……高”或“不如……低”还有“相等”的情况存在。

  以题干描述的每个条件为依据进行排序,各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关系为:A<B≤C,B≤E≤D。即A的耗电量一定小于C,B项肯定与题干不符。A项,B与C的耗电量有可能相同;根据公式可得A<B≤E≤D,即C项正确;无法判断C与E的耗电量高低,故D项不一定为假。

计算法

  在公务员考试中,虽然所有的逻辑判断题目都是以逻辑推理为主,但是有一些逻辑题目的题干中涉及了数字、加减或倍数关系等数学概念,解这些题目往往需要一定的数学分析和计算予以辅助,以便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2009·国家)  有三个骰子,其中红色骰子上2、4、9点各两面;绿色骰子上3、5、7点各两面;蓝色骰子上1、6、8点各两面。两个人玩掷骰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先各选一个骰子,然后同时掷,谁的点数大谁获胜。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先选骰子的人获胜的概率比后选骰子的人高

  B。选红色骰子的人比选绿色骰子的人获胜概率高

  C。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D。获胜概率的高低与选哪种颜色的骰子没有关系

  解析:此题答案为C。选项都涉及了骰子获胜的概率,所以需要计算每种骰子获胜的概率。

  根据题干可知,红骰子掷出4时,只有在绿骰子掷出3时获胜,概率为1/3×1/3=1/9;而红骰子掷出9时,一定赢绿骰子,获胜概率为1/3。红骰子掷出2时,总是输给绿骰子,故红骰子对绿骰子的获胜概率是1/9+1/3=4/9。同理,红骰子对蓝骰子、蓝骰子对绿骰子的获胜概率为5/9。因此,绿骰子获胜概率高于红骰子,而红骰子获胜的概率高于蓝骰子,蓝骰子获胜概率高于绿骰子,即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第三部分逻辑判断题型精讲

第一节必然性推理全攻略

  必然性推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不多,近两年都只出现了1-2道,且考查的都是复言命题的知识,但必然性推理知识是解答可能性推理的基础,大家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必然性推理部分主要介绍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

复言命题

  复言命题一直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且掌握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对解可能性推理题目有一定的帮助,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 复言命题的定义

  复言命题,又称复合命题,是由若干个命题通过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命题。例如,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其中“只有……才……”为联结词,“放进大海里”和“永远不会干涸”是构成复言命题的肢命题。

  根据逻辑联结词的不同,复言命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联言命题

  联,是联合的意思,联言命题就是将若干个命题联合起来,表示这些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例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紧并且题目难。考试时间紧和题目难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两个特点。

  可表示为:p并且q(p、q是联言肢,“并且”是联结词)。

  真假关系:联言命题只要有一个联言肢为假即为假。如上例中,只要考试时间紧和题目难有一个不成立,则该联言命题为假。即“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注:表示转折、顺承、递进等关系的命题都是联言命题,如包含“虽然……但是……”、“不是……而是……”等联结词的命题。

  2.选言命题

  选,是选择的意思,选言命题就是给出若干个命题,可以选择出一种或者多种情况存在的命题。根据所能选择的情况不同,可以分为两种:

  ①相容选言命题:多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

  例如,去德国馆或者去意大利馆。可以既去德国馆又去意大利馆。

  可表示为:p或者q(p、q是选言肢,“或者”是联结词)。

  其他联结词还有“或……或……”、“可能……也可能……”等。

  ②不相容选言命题:只允许一种情况存在。

  例如,要么顽强抵抗,要么屈膝投降。顽强抵抗和屈膝投降只能选择一种。

  可表示为:要么p,要么q(p、q是选言肢,“要么……要么……”是联结词)。

  其他联结词还有“或……或……,二者不可兼得”等。

  

  3.假言命题

  假,是假设的意思,假言命题就是带有假设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通常包含两个肢命题:反映条件的肢命题在前,称为前件;反映结果的肢命题在后,称为后件。根据前后件间条件关系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

  ①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当条件p存在时,结论q一定成立,而无需考虑其他条件,则p是q的充分条件,即“有它就行”。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会湿。一旦天下雨了,地肯定会湿,地未湿就一定没有下雨。

  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或p→q(p是前件,q是后件,“如果……那么……”是联结词)。

  其他联结词还有“只要……,就……”、“若……,则……”等。

  真假关系:当p出现而q没有出现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为假,即“p真q假才为假”。

  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并未断定条件p未出现时的情况,所以条件p为假时该命题恒成立。

  ②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当条件p不存在时,结论q一定不成立,则p是q的必要条件。即“没它不行”。

  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在没有达到18周岁的时候肯定是没有选举权的,有选举权就说明已经年满18周岁了。

  可表示为:只有p,才q或p←q(p是前件,q是后件,“只有……才……”是联结词)。

  其他联结词还有“不……,不……”、“除非……,否则不……”、“没有……,就没有……”等。

  真假关系:当p不存在但q成立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才为假,即“p假q真才为假”。

  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并未断定条件p存在时的情况,所以条件p为真时该命题恒成立。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表示p是q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命题,即表示p与q等值的命题。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也就是说“人犯我”和“我犯人”要么都发生,要么都不发生。即人犯我=我犯人。

  可表示为:p当且仅当q或p?圮q(p是前件,q是后件,“当且仅当”是联结词)。

  其他联结词还有“若…则…,且若不…则不…”、“当且仅当…,…”等。

  真假关系:当p与q不等值时该充分必要假言命题为假,即“p、q不同真假时为假”。

  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之一,但充分必要假言命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得较少,且较简单,因此就不再赘述。

  4.负命题

  负,是否定的意思,负命题,又称矛盾命题,就是对原命题进行否定的命题。

  可表示为:并非p(p是原命题,“并非”是联结词)。

  真假关系:负命题的真假与原命题相反。当p为真时,则其负命题“并非p”为假。因此,一个命题的负命题等值于与原命题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

  根据上述所说的各种命题的真假关系可得出其负命题如下表: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复言命题的真假关系及其负命题的考查与直言命题相似,主要有:

  ①直接考查真假关系或负命题的等值命题,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含有“并非”、“为真(假)”、“满足”、“驳倒”等字眼。

  ②考查考生利用矛盾关系解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题干通过对话或猜测的形式给出多个复言命题及其真假情况。

  【例题1】  关于确定一项突击性任务的人选,甲、乙、丙三位推荐人的意见分别是:

  甲:不是选派小张,就是选派小王

  乙:如果不选派小张,就不选派小王

  丙:只要不选派小王,就不选派小张

  以下几项中,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

  A。两人都选派                                                        B。两人都不选派

  C。选小张,不选小王                                       D。选小王,不选小张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要求找出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可使用代入法。此题还需注意甲的意见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因为其两个选言肢可以同时成立。

  将A项代入,满足甲的方案;乙和丙的意见均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真q假才为假”,也满足乙和丙的方案。将B项代入,不满足甲的方案,将C项代入,不满足丙的方案;将D项代入,不满足乙的方案。

  

  【例题2】  2008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先后发生累计逾120起的海盗劫船事件。海盗何以猖獗?甲乙丙丁四人有断定如下:

  甲: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只的船主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

  乙:如果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那么肯定会助长了海盗的气焰。

  丙:确实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但其主因并非被劫船主都愿支付高额赎金。

  丁:海盗猖獗主要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但其嚣张气焰并非都由此生成。

  如果上述断定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那么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此题答案为B。题干中给出了四个断定,并说明只有一真,与直言命题利用对当关系解题的情形相似,所以可以考虑运用矛盾关系解题。

  观察题干中甲、乙、丙、丁四人的话,可知这四人的话都是由“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只的船主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和“助长了海盗的气焰”这两个命题(或其负命题)组成,将其分别表示为p,q。则四人的话可分别表示为:

  甲:p;   乙:如果p,那么q;   丙:非p且q;   丁:p且非q。

  显然,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人断定为真,则甲和丙的话均为假,甲的话为假即p为假。而丁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其中一个联言肢p为假,则丁的话为假,所以乙的话为真。

  

  ● 复言命题的基本推理规则

  1.联言推理

  联言推理即依据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有两条:

  ①全部肢命题为真推出联言命题为真;

  ②联言命题为真,可推出其中任一肢命题为真。

  其推理的有效式可表示为:

  例如,“你很高”和“你很帅”可以推出“你又高又帅”这个联言命题;“你又高又帅”又可以推出“你很高”和“你很帅”。

  2.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即依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相容和不相容选言推理如下表:

  

  3.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即依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下表:

  

  在公务员考试中,大部分考查复言命题的题目都需要用到其基本推理规则,即使是在使用矛盾关系解题的过程中,也可能使用到推理规则。因此,大家务必牢记这些推理规则。

  【例题1】(2011·国家)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

  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正在稳定增长

  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

  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降低

  解析:此题答案为C。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题干包含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

  ②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A项根据条件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B项根据条件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C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D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

  【例题2】(2009·国家)  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

  A。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B。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

  C。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D。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需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解析:此题答案为C。题干的重点在最后一句,即“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该句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转化关系,“如果非p,那么非q”=“只有p,才q”,A项正确;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B项正确;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C项错误;D项可以转化为与题干最后一句相同的命题,正确。

  【例题3】(2006·国家)  如果生产下降或浪费严重,那么将造成物资匮乏,如果物资匮乏,那么或者物价暴涨,或者人民生活贫困。如果人民生活贫困,政府将失去民心。事实上物价没有暴涨,而且政府赢得了民心。

  由此可见(    )。

  A。生产下降但是没有浪费严重                         B。生产没有下降但是浪费严重

  C。生产下降并且浪费严重                                D。生产没有下降并且没有浪费严重

  解析:此题答案为D。题干包括三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联言命题,其中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多重复言命题。应由联言命题出发进行推理。

  “政府赢得了民心”是对“如果人民生活贫困,政府将失去民心”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的否定,根据有效推理规则,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人民生活不贫困。

  “人民生活不贫困”与“物价没有暴涨”结合形成一个联言命题,是对“如果物资匮乏,那么或者物价暴涨,或者人民生活贫困”的后件的否定,根据有效推理规则,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物资不匮乏。

  “物资不匮乏”是对“如果生产下降或浪费严重,那么将造成物资匮乏”的后件的否定,根据有效推理规则,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生产没有下降且浪费不严重”。

  【例题4】(2007·国家)  公司有人建议,只要员工都在承诺书上签字承诺不迟到,公司就取消上下班打卡制度,如果有人迟到那么所有员工的当月奖金均被扣除,公司采纳了建议,结果还是有员工迟到,但是员工小刘仍拿到了当月奖金。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

  A。小刘从未迟到过                                                 B。其他员工没有拿到奖金

  C。公司有人没在承诺书上签字                         D。迟到的人不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

  解析:此题答案为C。与上题类似,应该由联言命题出发进行推理。不同之处在于,此题的第二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依赖“公司取消上下班打卡制度”为条件的。即“如果公司取消上下班打卡制度,那么‘如果有人迟到那么所有员工的当月奖金均被扣除’”,是多重假言命题。

  “有员工迟到,但是员工小刘仍拿到了当月奖金”即否定了这一多重假言命题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公司并未取消上下班制度;则否定了第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根据有效推理规则,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有员工没有在承诺书上签字。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全攻略

  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可能性推理的题目分为六种,分别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题目。由于可能性推理题目的题干基本上都是一个论证,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学习论证的相关知识,学会准确鉴别题干的论点和论据,这是解题的基础。

加强型题目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部分,加强型题目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考查题型。在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了两道。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加强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加强型题目题型特点

  加强型题目一般在题干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而不足以得出该结论。因此,考生需找到使题干中的论证正确或者完整的选项,从而加强或支持题干。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题干的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题干的论证?

  以下哪项最能加强上述反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给上述断言以最大的支持?

  ● 加强型题目解题方法

  解加强型题目同样可以从加强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三个方面来考虑,如下表所示:

  

  【例题1】(2009·内蒙古)  近日,曾经风靡一时的呼啦圈又走进群众的业余生活,但有专家以为,转呼啦圈运动量不大,难以达到运动效果,而且易造成不良后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呼啦圈运动简便易行                         B。转呼啦圈容易造成腰肌劳损

  C。喜爱呼啦圈运动的人越来越少           D。延长转呼啦圈时间可提高运动效果

  解析:此题答案为B。本题中“专家以为”后面的内容为其观点,即“转呼拉圈运动量不大,难以达到运动效果,而且易造成不良后果”(N)。

  B项“转呼啦圈容易造成腰肌劳损”,直接说明转呼啦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加强了题干论点;A、C两项与题干观点无关;D项削弱了题干的观点。

  【例题2】(2011·国家)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的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那么出生的婴儿在智力上可能较差。他们认为,妇女怀孕后不久胚胎大脑便开始发育,因此怀孕前期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接触杀虫剂较多可能改变孕妇体内正在发育的胚胎大脑周围的环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A。由于母亲接触杀虫剂较多,导致许多婴儿提前出生

  B。杀虫剂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它还会导致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很多疾病

  C。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会导致孕妇的甲状腺出现问题,而孕妇的甲状腺状况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D。研究人员对1500个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的孕妇所生育的孩子在数学和语言学科上表现显著较差

  解析:此题答案为C。题目要求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首先要找到研究人员的观点,我们发现题干中有两个“认为”,那么哪个“认为”后面的才是观点呢?通过分析可知,题干第一句话为研究人员的观点,即“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的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那么出生的婴儿在智力上可能较差”(N)。第二个“认为”后面的内容为论据(M)。

  C项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据“较多地接触杀虫剂会导致孕妇甲状腺出现问题”(P),从而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直接加强了论点。A项的“婴儿提前出生”、B项的“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和D项的“数学和语言学科上表现显著差异”并不能说明智力较差,不能加强结论。

  在公务员考试中,加强论点的两种形式中,直接加强结论很少出现,也比较简单;大部分都是通过提出一个新的论据(P)来加强结论。

  2.加强论据

  同削弱型题目相对的,要加强论证也可以通过加强论据来达到目的,具体形式见下表:

  

  【例题3】(2005·国家)  交管局要求司机在通过某特定路段时,在白天也要像晚上一样使用大灯,结果发现这条路上的年事故发生率比从前降低了15%。他们得出结论说,在全市范围内都推行该项规定会同样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

  A。该测试路段在选取时包括了在该市驾车时可能遇见的多种路况

  B。由于可以选择其他路线,因此所测试路段的交通量在测试期间减少了

  C。在某些条件下,包括有雾和暴雨的条件下,大多数司机已经在白天使用了大灯

  D。司机们对在该测试路段使用大灯的要求的了解来自于在每个行驶方向上的三个显著的标牌

  解析:此题答案为A。根据题干关键词“得出结论”可知最后一句为论点,论据是对特定路段的调查结果。题干论证为:“特定路段的年事故发生率比从前降低了15%”(M)→“在全市范围内都推行该项规定会同样地降低事故发生率”(N)。

  要加强这一结论,可以通过说明特定测试路段的路况具有代表性,能使该举措在其他路段上同样适用。A项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即指出样本具有代表性,从而加强了结论。B、C两项都削弱了结论;D项与题干论断无关。

  加强论据多以样本选择具有科学性的方式出现,而直接加强论据这种方式在考试中出现较少,考生了解即可。

  3.加强论证关系

  加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论证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例题4】(2008·国家)  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东汉以后,古滇国却神秘消失,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近年来,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据此,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在抚仙湖水下古城,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

  B。按考古常规看,王国都城附近都是墓葬群

  C。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史料记载的古滇国都位于今云南省境内

  D。据专家推测,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古滇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

  解析:此题答案为B。论点由“推测”引出,论据是“据此”前的部分。题干论证为:“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M)→“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N)。

  题干论据和论点之间的推理缺少一个环节,就是都城与墓葬群之间的联系,而B项就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也就加强了考古学家的推测。A、C、D三项虽然也加强了结论,但不足以推出结论。

  【例题5】(2010·联考)  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

  A。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                        

  B。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C。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

  D。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由此得出结论”,显然,该关键词前面的为论据,后面为论点。题干论证为:“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可以减缓伤害”(M)→“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N)。

  要想加强这一结论,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A项说明了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在二者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加强了题干结论。B项与题干论证无关;C项中“视力”和眼睛的“健康”不是同一概念;D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证。

  ● 结论型题目题型特点

  结论型题目比较类似于言语理解题目,是题干中给出一段论述或推理,要求选出能够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进行归纳或推理的选项。

  结论型题目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从上文能(或不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下列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有些必然性推理题目的提问方式与结论型相似,但是考查的是对直言或复言命题推理知识的掌握,并不是结论型题目。

  结论型题目主要考查考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即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和归纳能力。有的题目四个选项都是对题干信息的考查,有的题目个别选项是对题干的归纳,而其他选项是对题干信息的考查,很少出现四个选项都是归纳论点的题目。

  ● 结论型题目解题方法

  1。对题干信息的理解

  对需要理解题干信息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对题干某些细节信息的准确理解。由于题干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作为出题方向,因此对考生的读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意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题的关键就是在准确理解题干信息的基础上,对比选项与题干信息的差异。

  【例题1】(2009·国家)  当受到害虫侵袭时,大豆和其他植物会产生一种叫做茉莉酸盐的荷尔蒙,从而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更多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害虫吃下这种化合物以后,其消化功能会受到抑制。植物生物学家德鲁西亚发现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整个“防御通道”由此将被关闭,于是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便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

  由此可以推出(    )。

  A。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                    

  B。茉莉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害虫

  C。不能产生茉莉酸盐的植物将很难抵御害虫      

  D。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大豆的抗虫害能力

  解析:此题答案为A。观察四个选项,考查的都是细节信息,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题干内容,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会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而抗虫害能力的强弱自然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因此可以推出大豆的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即A项正确;

  题干中只是说明茉莉酸盐会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来增强自身抵抗力,抵抗害虫的是蛋白酶抑制剂,B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题干只涉及大豆类作物,而非所有植物,C项超出了题干信息的范围;

  题干中只是说明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可以看做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D项改变了条件的适用范围,因此错误。

  【例题2】(2008·国家)  我国酸雨主要出现于长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这是因为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来自沙漠的沙尘和当地土壤都偏碱性。

  由此可以推出(    )。

  A。长江以北地区的酸性污染物排放较少          

  B。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壤偏碱性的较少

  C。沙尘天气可有效降低酸雨出现的几率          

  D。有酸雨的地区出现沙尘天气的几率较小

  解析:此题答案为C。题干首先指出我国酸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接着分析在北方零星分布的原因是北方常有沙尘天气。

  根据题干可知,沙尘天气会导致酸雨的减少,因此C项正确,D项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题干并未涉及北方酸性污染物排放量和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壤酸碱性,因此A、B两项都超出了题干信息的范围,不能由题干推出。

  2。需要归纳题干论点

  需要归纳论点的题目,类似于言语理解题目,要求体现对文段整体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与抽取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精炼地把握住和表述出给定材料所含的主要信息。

  解题时要首先弄清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出中心句、关键词和论据;如果是单纯的说明性文段,也要找出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点。

  【例题4】(2008·国家)  有专家认为,家庭装修中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材只能保证有害物质的含量符合相关行业要求,并不代表完全不含有害物质。因此在装修中大量甚至过度使用建材,仍会导致有害物质累积超标。

  由此可以推出(    )。

  A。建材行业应该进一步严格环保标准

  B。建材行业应努力降低产品的有害物质含量

  C。挑选好的建材可以有效避免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

  D。适量使用建材才能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解析:此题答案为D。首先分析题干的论证结构,通读题干可知,“因此”之后的内容是题干的中心句,也是专家的观点,即“在装修中大量甚至过度使用建材,仍会导致有害物质累积超标”。

  根据该句可以推出,为了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要适量使用建材,D项正确。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B、C两项虽然符合题干含义,但并不是题干论述的主要内容,无法推出。

  

第四部分  精选习题演练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特权和腐败,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就只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

  据此,可以推出(    )。

  A。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总是需要改变的

  B。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先天差异,那可能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特权和腐败

  C。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后天努力,那肯定是因为个人的机会不均等

  D。如果社会中坑蒙拐骗、特权和腐败到处横行,则贫富差别的出现就不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了

  2.滨海市政府决定上马一项园林绿化工程,政府有关部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特色树种的选择问题形成如下几项决定:

  (1)樟树、柳树至少选择一样;

  (2)如果不种桂树,那么就要种雪松;

  (3)如果种柳树,那么就要种桃树;

  (4)桃树、雪松至少要舍弃一样。

  据此,可以推出该市应选择的特色树种是(    )。

  A。柳树或者桃树                                              B。樟树或者桂树

  C。雪松或者柳树                                              D。雪松或者樟树

  3.尽管大家开始抵制珍稀动物的皮草产品,但仍有家居制造商将珍稀动物的皮毛用于家居饰品。几年前专家发明了一种新的高仿合成皮草,受到了家居制造商广泛的好评。但从最近几年的统计看,各地为获取皮毛而对珍稀动物进行捕杀的活动却并没有减少。

  以下哪一项正确,最有助于对“捕杀活动没有减少”进行解释?

  A。生产新的高仿合成皮草比生产原来的合成皮草的成本更低

  B。新的高仿合成皮草与动物皮毛的质地相似,很难区分

  C。绝大部分珍稀动物的皮毛用在越来越流行的皮草服饰上

  D。家居制造商在销售大的家居物件时,往往将家居饰品当作赠品免费送给购买者

  4.一个外地品牌为进入本地市场进行广告宣传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用电视广告宣传时,当地每百人有15人知晓该品牌,而后选用报纸广告,每百人有26人表示对其有印象。据此,为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该公司决定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公司决定的是(    )。

  A。电视是当地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B。报纸广告容易给观众留下“产品过于廉价”的负面印象

  C。若不采用报纸广告而继续采用电视广告宣传,相同时间后,每百人有45人知晓该品牌

  D。通过电视知晓该品牌的人中,八成有购买意愿,而通过报纸广告知晓者,仅两成有此意愿

  5.在打猎季节,在人行道上行走时被汽车撞伤的人数是树林中的打猎事故中受伤人数的2倍。因此,在打猎季节,人们在树林里比在人行道上行走安全。

  要评价上面的论证,最重要的是要知道(    )。

  A。打猎季节在树林中行走的人数

  B。在打猎季节,马路上的行人和树林中人数的比例

  C。打猎季节在人行道行走时被撞伤的人数和总人数的比例

  D。在打猎季节,汽车司机和打猎人都能小心点,那么受伤的人数将会有所下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A项由题干不能推出;B项是可能性的结论,所以正确;C项只是否定了后件中的一种原因,并不能否定后件,因此不能进行有效推理;D项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后件,是无效推理。故答案选B。

  2.【答案】B。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给出了以下四项决定:(1)种樟树或种柳树;(2)不种桂树→种雪松;(3)种柳树→种桃树;(4)不种桃树或不种雪松。(2)、(3)和(4)构成一个二难推理,可推出“种桂树或不种柳树”,又由(1),不种柳树→种樟树,故可知,种桂树或种樟树。

  3.【答案】C。解析:解释型题目。题干中的矛盾在于:专家发明了新的高仿合成皮草用于家居饰品,但对珍稀动物的捕杀活动没有减少。A、B两项都加深了题干矛盾;D项与题干矛盾无关。只有C项说明高仿皮草虽然用于家居饰品但动物皮草大多用于皮草服饰,很好地解释了题干矛盾。故答案选C。

  4.【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以“电视广告宣传有15人知晓;而选用报纸广告有26人知晓”为依据作出“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的决定。要削弱该决定,只要说明电视广告的效果并不比报纸广告差即可,A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结论,但不能有效反驳题干中的数据;决定是基于提高品牌知晓率的目的而作出的,故B、D两项属于无关项;C项说明电视广告的效果要好于报纸广告,削弱了论据,从而削弱结论。故答案选C。

  5.【答案】B。解析:评价型题目。题干中由“在人行道上行走时被汽车撞伤的人数是树林中的打猎事故中受伤人数的2倍”得出“人们在树林里比在人行道上行走安全”的结论。

  要评价该结论正确与否,首先要知道马路上的行人和树林中人数的比例,如果大于2则题干结论错误,如果小于2则题干结论正确。故答案选B。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