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 15:56   中公教育微博

第八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  言语理解与表达历年真题分析

  

  由上表可知,近五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题总题量一直稳定在20道,主要是对实词与成语的考查,其中对成语的考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点体现了公务员考试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考查形式上看,一空、两空、三空都有,两空为主要考查形式,而它又以实词+实词、实词+成语的组合形式为主。从考查难度来看,两空题的难度相对较大,对考生能力要求更高。

  

  由上表可知,近五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片段阅读题的总题量也一直保持在20道,与逻辑填空题各占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半。从题型来看,以主旨观点型题目和主题概括型题目为主,这反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的考查倾向——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精神主旨、主题大意的把握能力。从难度来看,主旨观点型、主题概括型、语句连贯型题目的难度相对较大。2011年出现的新题型——关键词型题目是主旨观点型题目的一个变形,这里的关键词其实是对文段内容的高度浓缩。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材料来源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即材料多出自主流媒体。材料内容则呈现出如下特点:1.关注热点,尤其是片段阅读题目的材料涉及了经济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热点话题;2.贴近生活,关注健康教育话题;3.文化气息浓厚,视野开阔;4.很多材料直接或间接与阅读相关,这与倡导全民阅读相一致。

  ■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效备考策略

  高分第一步:掌握两大核心方法

  第二部分总结了言语理解两大题型的核心解题方法:逻辑填空——语境分析法,片段阅读——关键信息识别法。要注意相关知识的适用条件与应用要点,找准解题关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高分第二步:了解题型特点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言语理解两大题型,揭示了各个小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逻辑填空讲解了词义、语法、语用以及成语等内容,其中词义是重点,成语是难点,要熟练掌握易错成语的词义及用法。片段阅读的重点是主旨型、主题概括型、细节理解型和语句连贯型,尤其要加强对前两种题型的复习。

  高分第三步:演练真题、巩固提高

  本章第四部分精选了40道公务员考试真题,以供大家练习。但仅做这些题目远远不够,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需用专项题库来进行配套练习。做真题时,一定要规定时间,并仔细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做完真题后,要多总结,查漏补缺。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

第一节语境分析法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狭义的语境主要指的是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言语片段之外的社会环境,如写作背景。汉语词义往往是多重的,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真正确定词语的含义。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如何进行语境分析?可主要利用对应分析法和情境展开法。

■  情境展开法

  对应分析法是快速突破逻辑填空的有效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逻辑填空题目都能在上下文中找到明显的线索。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进行语境分析了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前文我们讲过,语境有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之分。狭义的语境主要指上下文语境,适用对应分析法;广义的语境是指言语片段之外的各种情境条件,它涉及到的则是另一种重要方法——情境展开法。

  所谓情境展开法,精髓就在于“展开”,它要求考生开阔自己的思路,把关注的视角从单个的词语、句子,扩展到整个文段、文段的写作背景甚至是生活常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判断题目答案。

  ●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

  基于用词规范性的要求,逻辑填空题目中的材料一般都选自权威的网站、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以及一些名家著作。这就决定了逻辑填空材料用词书面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出题人会设空的地方通常都是材料中内涵较深刻的词语,且具有非此不足以表达的独特性。考生在做题时须认真体会逻辑填空待选词语的这些特性,结合相关背景斟酌选择。

  【例题1】(2010·联考)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      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      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

  A。存储  先进       B。记录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记忆  专门

  解析:此题答案为B。本题结合材料背景进行考虑更容易得出答案。题干是对电子书下的一个定义。结合我们平时对电子书的认识,可以知道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出版物,它不能直接阅读,而需借助电脑或掌上阅读器之类的设备。“先进”含义太笼统,不足以形容电子书需要电脑之类特有设备来阅读的特点,排除A;电脑或掌上阅读器并非电子书本身就有的,因此用“固有”也不合适,排除C。“记忆”不能与“在”搭配使用,排除D。所以本题答案为B。

  ● 从事理常识角度展开

  除了用常规的言语方法解答逻辑填空外,包括事理常识在内的一切背景知识都可以被运用到解答逻辑填空的过程中来。甚至于,从常识角度理解反而能更快地找到破题点。逻辑填空中常常涉及到的常识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术语、经济规律、基本常识、生活逻辑等。

  【例题2】(2010·国家)  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      ,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当一面  学习                        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解析:此题答案为B。此题乍一看很不好判断哪个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我们跳出题目的范畴,从生活常识来判断就可以迅速确定答案为B。突破口在第二空,“做人……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运用我们的日常逻辑思维判断一下: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学习”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排除A。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把握”的吗?答案也为否,排除C。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控制”的吗?答案仍然为否,排除D。A、C、D三项都排除,答案为B。由此题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务员考试是对大家的综合能力的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不是简单的语文题,所以大家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时一定要打开思路,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思考。

第二节关键信息识别法

  片段阅读重点考查的是迅速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把握文字材料主旨的能力。要快速准确地解答片段阅读题首先要能抓住文字材料的重点、关键信息。

  何谓“关键”?“关键”是比喻紧要的部分或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片段阅读题目来说,它就是对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段材料内涵最有帮助或最有效用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文段的论述对象和重点、划分出文段的结构,继而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锁定正确答案。

  根据特性不同,“关键”信息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暗示信息。

■  关键词

  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种:高频词、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

  ● 高频词:确定文段论述主题、重点

  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称为高频词语。反复通常表强调,故高频词一般都是文段的中心词,与文段的主要内容或主旨密切相关。因此解题时要注意高频词,尤其是解答主旨类题目和主题类题目时可直接锁定包含了高频词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请注意 比较常见的高频词有两种——名词和动词。当高频词为名词时,则文段的主题应与此相关,此名词在选项中一般作主语;当高频词为动词时,为文段论述的重点,在选项中一般充当谓语,或可转化为名词性短语。

  【例题1】(2011·国家)  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解析:此题答案为D。归纳内容可知,文段把信息时代的企业比作一个完整的人,由“信息如神经,信息流就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如果信息可以一路畅通,整个企业就能……”可知,文段是在强调信息对企业意义重大。

  

  【例题2】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由硅酸盐溶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构成了地壳的主体,按体积和重量计算都最多。但地面最常见到的则是沉积岩,它是早先形成的岩石破坏后,又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地球表面的低凹部位沉积,经过压实、胶结再次硬化,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岩石。在地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各类岩石的(   )。

  A。形成条件    B。结构特征           C。地质分布        D。化学成分

  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比较简单,这段文字首先简要介绍了岩石的分类,然后重点介绍了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岩石是怎样形成的,故A项正确。

  

  ● 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确定文段落脚点

  文段中出现的含有特定意义的概念,通常是文段的要点。尤其当该概念出现在段尾时,往往是文段的落脚点,与文段的主旨多有密切关系。遇到此类文段时,考生只要抓住这个概念,运用排除法,即可快速准确地锁定答案。

  【例题3】  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B。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

  C。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D。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

  解析:此题答案为C。本题属于主旨题,概括内容可知,作者从人类文明的进程说到人类情感的管理,最后引出儒家思想中的“礼”这一课题。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想谈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礼”。

  

  ●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指示重点、区分层次

  与高频词和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直接点出文段的中心词或落脚点不同,文段中有些词只能间接对快速定位文段的重点或划分出文段的结构起指示作用,这些词一般为关联词、副词、其他某些起提示或指示作用的词。

  1.关联词

  关联词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表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词语。不同的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也不一样,主要有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

  关联词一般成对出现,但很多时候,这些关联词不直接或成对出现在材料中。在不影响文段意思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复位处理,即将这些关联词放到恰当的位置上,这样便可根据它来判断文段重点。

  

  【例题5】  文化是一个有机综合体,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即特殊的规范部分。任何国家的法都不是凭空产生,它都必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即文化的其他因素在整体上,是法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因此,我们用“决定”一词来表达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这正如马克思曾推出的:“权利绝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这段文字意图说明(   )。

  A。法对文化的作用

  B。法是一定社会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

  C。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

  D。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解析:此题答案为C。本题难度较大,易选B项,但该项表达的仅是“法”与“文化”的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而文段主要论述的是: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法,受除法以外的文化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B项表述片面,不是作者意图说明的内容。若注意到关键词“因此”,则由它的指示作用可判断文段的论述重点是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即C项。

     【例题7】(2009·国家)  云南地处世界两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界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在云南迅速过渡到低海拔的马来半岛。云南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南北走向,热带动植物随着北上的湿热空气,一直深入到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因此,云南在4%的国土面积上拥有全国50%以上的植物种类、70%以上的动物种类和80%以上的植被类型。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云南的地形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B。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很突出

  C。云南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D。云南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

  解析:此题答案为A。分析材料可知,文段第一、二句描述的是云南的地形特征;第三句阐述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因此”一词使其前后内容构成因果关系。故本文段意在强调云南的地形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果“因此”一词出现在议论文体裁中,那么它强调的通常是后面的内容。但是出现在叙述、说明类体裁中,正如前题,就不能只看“因此”后面的内容,而应该前后兼顾。

  2.副词:其实、倒、尤其(特别)

  副词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起辅助性作用的虚词。虽然大多数副词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在表情达意上有时能起到实词不能替代的作用。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文段的重点,要注意文段中的相关副词。

  【例题8】(2011·国家)  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是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同一规则生活,就好像按照一个节拍跳舞,不至于踩到脚一样;而文化使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规则而是习惯。其实城市化也可以这样看: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变成城市象征,这其实是现代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同一”不要消灭“差异”。

  这段文字意在(   )。

  A。质疑现代文明忽略民族个性的趋势

  B。探究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C。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必要性

  D。比较文明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

  解析:此题答案为C。“其实”指示了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文段先对比了文明和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然后指出城市化是文明的结果,末句的“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说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不要忽视文化的作用,即不要为了追求城市的现代化而牺牲城市的个性。“城市化”为文段的论述对象,选项中应包含这一关键词,据此排除A、D。B项未谈到保存文化,排除。本题选C。

  3.其他起提示或指示作用的词

  请注意 表归纳总结的词:可见、总而言之。

  带有倾向性的词:务必、必须、亟需、亟待、迫在眉睫、重中之重、重要的是。

  【例题9】  作物生产系统,是一个作物—环境—社会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作物生产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通常又是矛盾的和难于协调统一的整体,而且,高产、优质和高效三者的主次关系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可见农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自然因素,而且涉及了社会因素。

  这段文字意图说明(   )。

  A。农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既涉及自然因素又涉及了社会因素

  B。作物生产系统是一个作物—环境—社会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

  C。农学是服务于作物生产的一门综合学科

  D。必须以系统学的观点来认识农学和作物生产

  解析:此题答案为A。文段为典型的分总结构,“可见”一词引导的句子归纳总结了文段内容,为文段中心句,A项表述为文段中心句的同义转述,故选。

第三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精讲

第一节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又名选词填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的一大常考题型。自2007年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以来,逻辑填空始终保持着20道的题量,占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一半,其分量之重显而易见。

  逻辑填空主要有三个考点:词义、语法和语用。目前这一题型考查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考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更侧重于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考查。做题时,考生不仅需要清楚单个词语的意思,还要综合考虑所给材料的语境和主题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前一节介绍了逻辑填空的首要方法——语境分析法,本节将主要从词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来重点讲解如何做好逻辑填空题。另外,鉴于成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节还单设了一个专题来讲解成语的相关内容,并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考、易错成语,做成词表附在本专题后,希望能够给大家复习成语有所帮助。

■  词义辨析

  词义辨析是逻辑填空题中一大考查重点,正确理解、准确辨析词语的含义,对解答逻辑填空题至关重要。

  词语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理性义和色彩义。

  ● 词语的理性义

  词语的理性义是词语含义的核心部分。近义词,指的就是理性义相近的词语。

  很多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多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语素;同理,之所以意义不同,则是因为具有不同的语素。因此辨析近义词词义,可以从相异语素着手,根据相异语素的字形、字义以及其组成的惯用词语来判断该近义词的范围、侧重点和轻重程度。

  【例题1】  三清山风景如画,有      的峰峦,      的奇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凸出  崎岖                            B。突出  崎岖

  C。突出  嶙峋                            D。凸出  嶙峋

  解析:此题答案为D。本题第一空辨析“突出”与“凸出”。“凸”字从字形上就颇具形象感,中间高两边低,指物体高出或鼓出。所以“凸出”相比“突出”,更侧重于视觉形象上的高出。结合题意,可知第一空应填“凸出”。“嶙峋”形容山石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崎岖”形容山路不平,比喻处境困难。根据句意,应选“嶙峋”。

  【例题2】  我只不过是替他      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A。辩护      B。辩解          C。辩白              D。辩证

  解析:此题答案为C。选项四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辩”,相异语素是“护”、“解”、“白”、“证”。“护”常见词组是维护、保护,故“辩护”侧重的是以申辩来维护、保护其言行;“白”常见词组有明白、清白,故“辩白”侧重的是在被误解或被指责的情况下分辨,使事实得以澄清,个人得到清白;“解”意为解开、解释,所以“辩解”侧重强调的是分辩、解释;“证”常见的词组有证据、证明,因此“辩证”侧重的是客观性,指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方式。由题干中的“说明了事实的真相”可知,填“辩白”比较合适。

  【例题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我们白家祖辈      下来的秘方,就是掉脑袋,也不能让日本人拿去!

  ②几家上市公司的倒闭,引发了股市的大幅      ;证监会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A。流传  振荡                            B。流传  震荡

  C。留传  震荡                            D。留传  振荡

  解析:此题答案为C。“留传”与“流传”,相异语素是“留”与“流”,两者分别组词,常见的有“保留”、“流动”,由此可推知“留传”侧重指保留传承,而“流传”侧重指流动传播。①句说的是白家祖辈保留传承下来的秘方,故应选“留传”。排除A、B。

  ②句辨析“震荡”与“振荡”。相异语素为“震”、“振”,两者分别组词,常见的有“地震”、“震惊”、“振作”、“振臂疾呼”。由此可推知,“震动”比“振动”的程度更深,侧重指重大的动荡。结合②句句意,选“震荡”更合适。故C为正确答案。

  如上所述,在分析相异语素时,可从词义所指的范围、词义的侧重点和词义的轻重程度三个角度来辨析近义词词义的差别。

  1.看词义所指的范围

  范围有大小的不同,也有所指对象的不同。公务员考试中,对范围大小不同的近义词辨析考查较少,多是对词义所指对象的考查。

  示例1:“度过”VS“渡过”

  度过:指过去的意思,多用于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对象,如“光阴”“童年”等;

  渡过:渡,水字旁。指经过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等,也指经过困难、危机等。

  【误用】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捐款共计20余万元,帮助这家人暂时度过了难关。

  【辨错】句中说的是“难关”,应该与“渡过”搭配。

  示例2:“驱除”VS“祛除”

  驱除:驱,马字旁,赶牲口的意思。故“驱除”的适用对象为蚊虫、敌人等具体事物;

  祛除:祛,示字旁,故“祛除”的适用对象多为疾病、疑惧或迷信等抽象事物。

  【误用】经过众多专家的会诊,王教授的头风病终于被驱除了。

  【辨错】句中说的是将疾病治好,疾病为抽象事物,故应用“祛除”,而非“驱除”。

  【例题4】  为英雄全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      ,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      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

  A。约束  淡去                           B。制约  淡忘

  C。约束  淡忘                           D。制约  淡去

  解析:此题答案为A。“约束”有制约之意,但“制约”只能来自对方,而“约束”既可以来自对方,也可以来自自己。题干中的束缚是来自“自我”,因此选“约束”。“淡去”是淡化、稀释、褪去的意思,“淡忘”指印象逐渐淡薄以至于忘记。题干说的是“火红的时代背景”,用“淡去”表示对这种鲜艳的“火红”色背景的淡化、稀释,符合句意。故第二空选“淡去”。

  2.看词义的侧重点

  有些词语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在表现对象上却有着不同的侧重。做题时,考生需仔细体会选项中相近词语的不同侧重点,找出与题干内容最相契合的一项。

  示例1:“精准”VS“精确”

  精准:侧重于很符合、没差错;

  精确:侧重于精细、确切,如: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数。

  【误用】8号选手的远投非常精确。

  【辨错】句子说的是投篮投得准,所以“精确”应改为“精准”。

  示例2:“简洁”VS“简捷”

  简洁:“洁”,干净利索。简洁侧重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啰嗦,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捷”,快捷。简捷侧重指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误用】他的文章立意很好,行文也简捷流畅。

  【辨错】句子要表达的是“简明扼要”的意思,而不是“快捷”的意思,故“简捷”应改为“简洁”。

  【例题5】(2010·国家)  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      的联系。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      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区分  釜底抽薪                        B。割裂  一石二鸟

  C。确认  投石问路                        D。分割  正本清源

  解析:此题答案为B。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由成语的含义可知,“釜底抽薪”、“投石问路”不合句意,排除A、C。“正本清源”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若将它填入第二空,明显夸大了睡眠改善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且对应“连带”一词,选“一石二鸟”更合适。

  

  【例题6】(2010·国家)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      ,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名声大噪                         B。享誉中外

  C。声名鹊起                          D。如日中天

  解析:此题答案为C。本题辨析的是近义成语的含义,有一定难度。四个选项都有名声很大的意思,要选出正确答案就得从各自的侧重点进行考虑。名声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侧重的是名声大;享誉中外:在国内外取得很好的声誉,侧重的是名声传得广;声名鹊起:知名度像喜鹊竖直起飞一样迅速提高,侧重的是闻名的速度非常快;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侧重的是名声正旺的状态。

  本题句意是景泰蓝在元代就出现了,到明代景泰年间因皇家的重视才使得它迅速闻名,强调的是闻名的速度之快,故选“声名鹊起”最合适,答案为C。

  3.看词义的轻重程度

  有的近义词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轻重、强弱的不同。

  示例1:“批判”VS“批评”

  批判:指对错误的或敌对的思想、言论或行为作系统地分析,加以否定,词义较重;

  批评:指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或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较轻。

  【误用】过去开会,有些人总是拖拖拉拉爱迟到,经过批判教育,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不再出现了。

  【辨错】“批判”针对的是错误或敌对的思想、言论等,而“开会迟到”没有那么严重,不能用“批判”,应改为“批评”。

  示例2:“相信”VS“信任” VS“信赖”

  相信:认为正确,不怀疑,词义较轻;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词义较重;

  信赖:信任并且可以依靠,词义重。

  【误用】大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众多部落的拥戴和舜的信赖,继舜之后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辨错】由“继舜之后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可知,句子侧重说的是舜对禹的相信与托付,故用“信任”比“信赖”更合适。

  【例题7】  和我关系要好的同学很不平,执意拉着我去      说我考试作弊的主考老师。

  A。问讯                             B。诘责

  C。讯问                             D。询问

  解析:此题答案为B。“讯问”指严厉盘问、审问。用于对待“老师”明显不恰当。由题干中的“不平”、“执意”可知,“问讯”、“询问”的词义程度过轻。“诘责”指诘问谴责,其中“诘”表追问、责问的意思,用在题干中可表示向主考老师追问缘由,讲清情况,符合句意。

  【例题8】  让奥运圣火到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一大      。奥运火炬登顶珠峰主要面临三个关键的      ,一是登山技术,二是火炬能不能在如此高的海拔正常燃烧,还有一个是能否顺利实现电视直播。

  A。亮点  难点                            B。亮点  挑战

  C。特点  挑战                            D。特点  难点

  解析:此题答案为B。“亮点”比“特点”程度更深,更能突出给人以惊喜的感觉,所以排除C、D。“挑战”比“难点”的程度更深,更能突出难度之大,且“面临”与“挑战”为习惯搭配,所以选B项。

  ● 词语的色彩义

  词语的含义除了理性义以外,还有附着在理性义上的色彩义。理性义使语言表达得准确,色彩义则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所以,我们在做逻辑填空时,不仅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理性意义、搭配习惯,还需要认真体会词语的色彩义,揣摩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独特含义。在词语的理性义非常相近,或者无法从理性义判断答案时,辨析词语的色彩义将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1.词语的感情色彩

  根据感情色彩,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大家在做题时,需要根据现有句子所提供的语境,判断作者的感情态度和褒贬意味,从而选出与作者感情色彩最相符合的词语。

  【例题9】(2008·国家)  疯狂扩散的蓝藻起初并没有使人们感到      。往年正常情况下,它顶多影响太湖的一些景观,不会带来什么骚乱。雨季一来,这些小生物会被大量的雨水冲刷稀释,人们会渐渐      它,直到第二年的来临。还有一些农民把它们捞起来当肥料,       地称之为“海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焦虑  淡忘  亲切                   B。担忧  漠视  形象

  C。异样  适应  生动                   D。奇怪  习惯  幽默

  解析:此题答案为A。蓝藻存在多年,人们都习以为常,所以第一空填“异样”、“奇怪”不恰当,排除C、D。第三空中,“形象”、“亲切”看起来都可以填,但由“一些农民把它们捞起来当肥料”可知,蓝藻能够为农民所用,因此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亲切”更符合句意,它比“形象”更能表达出蓝藻对农民有利的那层含义。

  【例题10】  他      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中,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A。沉溺                             B。沉沦

  C。沉陷                             D。沉浸

  解析:此题答案为D。由题干中“出色地完成”可知,作者的感情态度不含贬斥。“沉溺”、“沉沦” 含有贬义,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B。“沉陷”指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向下陷,词义不符,排除C。“沉浸”比喻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符合语境,为正确答案。

  【例题11】  埃弗亚和他的索马里海盗团已经成为国际公害。要遏止索马里海盗的嚣张气焰,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打击力度,中国海军的加入,无疑是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虎添翼                           B。如虎添翼

  C。为虎作伥                           D。引虎拒狼

  解析:此题答案为B。“为虎添翼”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引虎拒狼”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A、C、D三项的成语均为贬义,用来形容“中国海军”显然不恰当。

  2.词语的语体色彩

  根据语体色彩,词语可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头语的主要特点是:自然、通俗,常用于日常交谈,或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书面语的特点是:文雅、庄重,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从试题选材来看,公务员考试多考查考生对书面语的掌握情况。

  从表达内容来看,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不同的语体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语体风格。如:公文类语体用词比较规范、庄重,政论类语体的词语感情色彩比较强烈、逻辑性强,科技类语体的词语比较严密、规范,文艺类语体的词语则相对比较文雅、抒情。

  【例题12】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归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次第  翩然                          B。依次  悄悄

  C。相继  悄然                          D。竞相  姗姗

  解析:此题答案为A。阅读题干可知,原句是散文性质的文字,文学色彩比较浓厚。再看四个选项:立春是春季的开始,此时花儿开始开放,“竞相开放”不合生活常识,且“姗姗”意为走路从容,动作缓慢的样子,与句意不符,排除D。剩下三个选项可从第一空辨析。“次第”、“依次”、“相继”意思非常相近,很难从词语的理性义来区分。但从语体色彩义来看,“次第”的文学色彩要比“依次”、“相继”更浓些。杜牧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其中“次第”指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用在题干中突出了花依据不同时间一朵接一朵开放的层次感和连续性,更符合题干的语体风格。另外,“翩然”形容动作轻松优雅的样子,较为形象地描写出了燕子在天空滑翔的姿态。综合分析,正确答案为A项。

  【例题13】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其质量安全自控体系,确保出口日本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将继续加强与日方      ,      其尽快解除对其余三十七家企业产品的检查命令,保证输日食品贸易的进展顺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协商  要求                          B。商量  催促

  C。磋商  敦促                          D。洽谈  恳请

  解析:此题答案为C。第一空,“协商”、“磋商”、“洽谈”都比较书面化,而“商量”相对来说,就比较口语化,用来形容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合适,且“催促”也不符合外交辞令的语言特点,排除B。“恳请”用在外交辞令中会显得低人一等,不合句意,排除D。由题干中“尽快”一词可以推出文中有“敦促”的意思,因此C项更符合题意。

  3.词语的形象色彩

  有些词语除了具有一般意义,还能给人以一种特别的形象感,它往往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让人们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上的感受,以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某种形象的联想,这就是词语的形象色彩。有些逻辑填空题,从词语的理性义、感情色彩、搭配习惯等方面都不太好判断答案,这时对词语的形象色彩进行辨析有可能成为我们攻克难关的法宝。

  【例题14】(2010·国家)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      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      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达  虚浮                            B。包涵  虚无

  C。贯穿  空洞                            D。体现  枯燥

  解析:此题答案为C。“虚浮”、“虚无”与“理论”搭配不当,很容易排除A、B。“贯穿”与“体现”是辨析重点。“贯”意为通,从这头通到那头;“穿”,穿透。由“贯穿”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中空的圆筒,中间一根棍子平行穿入其中。所以“贯穿”相较于“体现”,侧重的是通过事物的内部、中间,强调的是从头通到尾的过程,如:贯穿全文的主题是感恩。题干说的是“艺茶过程中”,因此应选“贯穿”。

  【例题15】 云团      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银盘,辉煌灿烂,银光耀眼,把整个大地照得       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      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慢慢  明晃晃  降临                     B。缓缓  亮堂堂  降临  

  C。慢慢  亮堂堂  来临                     D。缓缓  明晃晃  来临

  解析:此题答案为B。阅读题干,从语体色彩来看,题干为文艺类的散文。第一空,与“慢慢”相比,“缓缓”的散文风格更明显,故第一空应选“缓缓”。“亮堂堂”给人的形象是某个房间或空间非常明亮,而“明晃晃”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闪亮、锋利的刀。也就是说“亮堂堂”给人的多是空间上的印象,而“明晃晃”则更多的是具体的某个事物的形象。结合题干,应选“亮堂堂”。“来临”与“降临”相比较,“来临”侧重的是由远及近,而“降临”更侧重的是由上至下。结合题干,“光明”是从天上照下来的,故用“降临”这一具有空间感的动词更契合语境。

  ■  附录——常考易错成语表

  1.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点拨】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

  【辨析】常与“参差不齐”混淆,二者区别在于“参差不齐”既可适用于人,也可适用于物,当指物时是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当指人时是指水平不一。

  2.汗牛充栋:书很多,运输时使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点拨】只能用于形容藏书非常多,不能形容人。

  3.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与告诫。

  【点拨】(1)只能用于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2)“三令五申”已含有强调的意思,不能再用作“三令五申地强调”,否则便出现语义重复。

  4.出类拔萃: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辨析】常与“鹤立鸡群”混淆,二者都可表示人的才能超出一般人,但“鹤立鸡群”还可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很突出。

  5.一文不名:名,占有。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辨析】易与“一文不值”混淆,“一文不值”意为毫无价值。

  6.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点拨】多用于否定句中,用于形容难以一下就完成的巨大工程、艰难任务、伟大事业等。

  【辨析】易与“一挥而就”和“一朝一夕”混淆。“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朝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

  7.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点拨】“文不加点”里的“点”是改动、修改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标点符号。

  8.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点拨】形容人的技艺高超,不能理解为缺乏整体观念。

  9.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辨析】易与“鬼斧神工”混淆。二者的区别在于,“巧夺天工”只能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而“鬼斧神工”既可以形容人工雕琢,又可以形容大自然。

  10.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

  【辨析】易与“无可厚非”混淆。“无可厚非”意为虽有错误或缺点,但可以原谅,不必过分责备。“无可非议”是完全没有被责备的理由。

  11.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辨析】易与“另眼相看”混淆。“另眼相看”意为看待某个人与其他人不同;“刮目相看”指看待同一个人现在与过去不同。

  12.同日而语:同等看待,相提并论。主要是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

  【点拨】只用于否定句。类似的成语还有“一概而论”、“望其项背”、“善罢甘休”等。

  【辨析】与“相提并论”、“等量齐观”、“混为一谈”意思相近。区别在于:“同日而语”侧重于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相提并论”侧重于把不同的人或性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等量齐观”侧重于把不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混为一谈”侧重于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13.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门窗。形容事先做准备。

  【辨析】近义成语有“曲突徙薪”、“防患未然”、“有备无患”等。“曲突徙薪”意为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这四个成语中,“未雨绸缪”和“曲突徙薪”是比喻性的,“防患未然”和“有备无患”是直陈性的。

  14.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点拨】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形容聊天,属于误用。

  【辨析】易与“娓娓而谈”、“夸夸其谈”混淆。区别在于“娓娓而谈”意为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多形容人健谈;“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侃侃而谈”与“娓娓而谈”均为褒义词,“夸夸其谈”为贬义词。

  15.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辨析】与“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挖空心思”、“费尽心机”等意思相近,区别在于感情色彩上,“殚精竭虑”为褒义词,“处心积虑”、“挖空心思”、“费尽心机”为贬义词,“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为中性词。

  16.破釜沉舟: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辨析】与“孤注一掷”意思相近,区别在于感情色彩上,“破釜沉舟”为褒义词,“孤注一掷”为贬义词。

  17.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

  【辨析】常与“无以复加”混淆。区别在于“无与伦比”为褒义词,“无以复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含贬义。

  18.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发表的平凡的议论。比喻被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辨析】与“陈词滥调”意思相近。区别在于“老生常谈”的内容往往有现实意义,不一定惹人厌倦,语意较轻;“陈词滥调”的内容往往没有现实意义,惹人厌倦,语意较重。

  19.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辨析】与“殊途同归”意思相近。区别在于“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而结果、目的相同,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

  20.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辨析】易与“额手相庆”混淆。区别在于感情色彩不同。“弹冠相庆”为贬义词,“额手相庆”为褒义词,意为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形容高兴和喜悦。

第二节片段阅读

  阅读理解向来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的重头戏,自2004年以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主要以片段阅读的形式为主。

  相对于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想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抓关键信息的思维,另外还要准确掌握不同题型的特点,并学会熟练运用相关的解题技巧。本节将分八个专项重点介绍解答片段阅读的方法。

■  主旨观点型题目

  主旨观点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中占比最大的题型。

  ● 题型解读

  测查要素:考查考生“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

  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谈论”、“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作者意在强调/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述的是”、“这段文字最有可能是在表述”等。

  ● 解题指津

  根据题目材料特点和解题方法,主旨观点型题目又可分为概括类和引申类。

  1.概括类:指作者的观点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答案是对文段内容、主旨的归纳、总结。

  (1)解题原则:概括要全面

  概括要全面指的是要全面概括文段的“要点”。一般情况,材料在论述时出现了几个要点,正确选项就应该体现几个要点,要点不全的多为错误选项。

  【例题1】  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下列表述最能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   )。

  A。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持的恒心          B。读书要和实践相结合

  C。读书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D。要爱看书、勤读书和善读书

  解析:此题答案为D。文段讲了读书的三种境界:首先,要耐得住清冷与寂寞,能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即要爱读书;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即要勤读书;再次,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即要善读书。A、B、C三项都只是三种境界中的某一种,只有D项全面地概括了所有境界。

  

  (2)解题方法

  根据“概括类”主旨观点型题目的特点,解题时可主要参照如下方法:

  首尾寻找中心句;事物罗列抓共性。

  文末注意新概念;尾句警惕“个别”词。

  

  【例题2】(2010·联考)  近年来全球油价持续上涨,随着各国原油生产能力的日益提高,全球原油储备资源日趋紧张。据分析人士预测,这一上涨趋势绝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受此影响,尽管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交通工具,但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暂缓买车或者开始暂停用车。照此看来,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预测未来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

  B。说明汽车销售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增加

  C。探讨能源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联系

  D。认为能源行业将逐渐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

  解析:此题答案为B。文末“照此看来”提示后面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即“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是文段的中心论点。由此可知,作者主要针对的是“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A、C、D三项均未涉及“汽车销售”的问题,可迅速排除,故B为正确答案。

  

  【例题4】(2011·国家)  甜菜的上部叶片垂直生长,叶簇呈漏斗形。这种生长方式所形成的叶面空间的配制结构,极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体的光合效率。而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夹角为137.5度,这正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弦角,叶片按这个角度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梨树随着树干长高,叶片沿对数螺旋上升,每个叶片都不会遮蔽下面的叶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光照吸收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B。暗合数学规律的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有利

  C。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植物叶片生长的差异

  D。对光照的吸收影响叶片的生长角度

  解析:此题答案为B。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被文段中的一些信息迷惑,如“光合效率”、“光照”等。这样会很容易地将答案定位在A、D两项上,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其实文段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而是以甜菜、车前草、梨树三种植物为例,分别阐述了其叶片生长角度对其生长的好处。我们可以通过文段的这三个例子来总结它们的共性,其中的“垂直”、“夹角”、“弦角”、“对数”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它们的共性与B项的“暗合数学规律”正好吻合,故B项当选。

     【例题5】(2010·国家)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B.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C。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解析:此题答案为A。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古代礼制的要求使得服装忽略了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并因体现等级的需要而突出了图案的特点,而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传统服装的剪裁倾向于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例题6】(2010·联考)  长期以来,人们对工业的文化内涵没有认识,文物保护的理念相对落后。事实上,每项工业遗产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最高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近代工业遗产更是如同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载体和现代设计思想的容器,凝结着社会经济、产业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历史信息。有些工业遗产,甚至代表了一个城市最基本的东西,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历史。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文物保护理念应适应生产力发展

  B。文化研究应以工业遗产为突破口

  C。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史

  D。工业遗产是具有文化价值的文物

  解析:此题答案为D。文段首先指出人们对工业的文物保护理念比较落后,接着从“每项工业遗产”、“近代工业遗产”、“有些工业遗产”三个方面阐述了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概括起来即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故答案选D。

  

■  词句理解型题目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因此,词句理解型题目也成为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部分的常考题型。

  ● 题型解读

  测查要素: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含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句子以及代词的理解。

  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中的‘XX’指的是”、“文中的‘这’指代的是”、“根据文意,划横线部分的意思是”等。

  题型特点:被考查的词语、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1)表达了文段主旨的关键词语或句子;

  (2)体现了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或句子;

  (3)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句子;

  (4)有着特定概念的新词。

  ● 解题指津

  做词句理解型题目要把握的关键就在于:不能脱离文段简单理解,须联系上下文,结合词句的本义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综合考虑。

  【例题1】  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   )。

  A。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                 B。误用联想意义

  C。用字太俗滥                            D。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解析:此题答案为D。“流弊”指相沿下来的弊端。题目问“流弊”具体所指,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文段说的是联想起于习惯,而习惯喜欢走熟路,而熟路走的人多,越走越平滑俗滥,从而导致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由此可知,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即答案选D。A项“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比较空泛,没有点明“流弊”;B项在文中的位置是在“流弊”之前,是“流弊”产生的原因,不是所指内容。C项,由“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可知,“用字太俗滥”是举的例子。

  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做词句理解型题目比较实用的方法。

  1.划分句子层次

  句子层次的划分,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同时往往也是理解重要词语的关键。一般而言,词句理解型题目句子层次的划分,只要抓主干(主谓宾)即可。

  【例题2】  最初的人类,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漂泊到一个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过渡阶段”所在原句为“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删掉用作修饰的词语,剩下的主干为“居住方式视作过渡阶段”,由此可快速锁定答案为D。

  2.巧用修辞提示

  运用了修辞格的词句,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考生可参照如下顺口溜:

  词句理解六辞格,喻象反双借与对。

  比喻关键找本体,象征则要看对象。

  如果理解反语意,褒贬互换要记牢。

  双关你要想一想,到底它双的是啥?

  借代种类有很多,抽象意义最常考。

  对比要比比变化,有变无变意不同。

  喻象反双借与对,即比喻、象征、反语、双关、借代与对比。对词语、句子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理解词句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句的象征对象。理解词句的双关意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借代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以部分代整体(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用船的一部分“帆”代船),特征代本体(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借“旌旗”代军队),具体代抽象(如“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等,其中具体代抽象考查得最多,因此在做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对表示抽象意义的概念,可首先从借代义的角度来考虑。而对比的话,则需从对比的结果来判断。

  【例题3】(2010·国家)  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

  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   )。

  A。研究态度        B。价值取向        C。道德水准        D。兴趣爱好

  解析:此题答案为B。“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意思是任何一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及取向,再联系后文的“方向与成果”,这两点都具有倾向性,选项中只有B项“价值取向”有倾向性,最符合文意。

     3.妙用排除法

  无论是做什么题,排除法通常都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同题型所采用的排除角度不同,做词句理解型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排除:

  (1)与词语、句子本义相反的选项(运用了反语手法的除外);

  (2)代入被考词语所在原文位置后,与句意不符或不合生活常理的选项;

  (3)偷换了事物概念的选项。

  【例题4】(2010·联考)  体育竞技掺入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会驱使一些人走向极端。虽然目前运动员的自然能力仍占主导,但是如果有一天科技手段足以超越自然赋予的力量,运动员在日常不需要严格训练,而是通过仪器、手术来增强体质,这与驾驶着摩托车去参加百米竞赛是否还有本质区别?这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也将成为科学的两难。

  “这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中的“这”指的是(   )。

  A。通过仪器、手术来增强体质          

  B。科技手段的作用超过运动员的自然能力

  C。让运动员的自然能力占据主导地位         

  D。体育竞技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走向极端

  解析:此题答案为B。此题乍看很难入手,感觉不好理解,但若用排除法,则比较容易得出答案。C项与文意相反,可直接排除;D项代入“这”所在原文后为:“体育竞技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走向极端”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也将成为科学的两难。但是,体育竞技走向极端与“科学的两难”没有什么关系。A项迷惑性比较大,之所以不选是因为它偷换了概念,原文说的是增强“运动员”的体质,A项偷换成了所有人的体质。

  【例题5】(2008·国家)  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气象研究所的墙上写这句话的目的是(   )。

  A。希望人们多理解气象工作的困难和苦衷      

  B。督促员工致力于杜绝工作中的任何差错

  C。劝勉员工甘于默默无闻、不计个人名利      

  D。突出气象研究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解析:此题答案为B。话语写在办公区的墙上一般是起劝勉、警醒等作用的。题干中的那句话通过对比的形式,强调后半句“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意在告诫、督促员工在气象预报工作上要认真负责,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4.理解代词所指适用就近原则

  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故我们解题时,一般从上句开始寻找,并依循由近及远的规律,遵从就近选择的原则。

  【例题6】  由于人为活动的破坏和自然因素的制约,多年得不到回补,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循环方法,土地的将来很值得人们持续的关注。改变农业长久以来形成的劳作习惯并非一日可成,况且主要的是要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这需要生产力的提高,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文中的“这”指代的是(   )。

  A。人们的持续关注                 B。改变农业长久以来形成的劳作习惯

  C。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             D。找到适合的循环办法

  解析:此题答案为C。就近找答案。与“这”最近的是“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C项与此相符,即为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 精选习题演练

  1.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历史也是革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悲哀的历史。人们总会在      之后,认认真真地      历史的是非功过。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      他的灵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过境迁  评价  拷问                  B。尘埃落定  回顾  净化

  C。痛定思痛  检验  感化                  D。物是人非  反省  触动

  2.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      ,即使这些真正发生的几率接近于零。这只能从中国人      的传统心理方面进行解释。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灾难  任劳任怨                B。困难  克勤克俭       

  C。变故  未雨绸缪                D。麻烦  居安思危

  3.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      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摺中抽出,重新      心灵,并蔚成方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期待  注入          B。迷恋  塞入       C。奢求  灌入     D。向往  凝入

  4.如果把一些中国象征都只是当作“元素”,就有点儿像把文化和传统当作装饰性的小挂件,看上去      ,但“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彩缤纷    B。富丽堂皇          C。林林总总        D。包罗万象

  5.敦煌壁画共有五万多平方米,若按高为一米来排列,有五十多公里长,即使      ,也要夜以继日。作为人类文明奇迹和世界文化艺术瑰宝,敦煌壁画的重大价值不光是数量之巨,而且更在于其内涵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浮光掠影  异彩纷呈                 B。蜻蜓点水  丰富多彩

  C。一目十行  源远流长                 D。走马观花  博大精深

  11.孔子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宰予在孔子三千弟子中排“言语科”第一,口才当然没得说,可他仅因为白天睡觉一小节,就失去了孔子的信任。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孔子毕竟是圣人,很快就领悟到言易行难的道理,不轻信人言,而要察其所为。

  根据这段文字,最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知易行难是世人的常态               B。衡量一个人要言与行结合

  C。与行相比,言更容易博得旁人的好感    D。与言相比,普通人更侧重对行的考察

  12.研究表明: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沐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使热水沐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   )。

  A。自然的生活方式能够节能             B。节能意识十分重要

  C。普通民众可以对节能做出贡献          D。节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13.①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抱怨电视是一种单向的发射,它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②这不仅因为电影、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相继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制造了巨大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③因此,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度震动了人们

  ④历史证明,媒介的垄断时常导致符号的垄断;反之,符号的解放必然吁求媒介的解放

  ⑤相对于报纸,电视显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公共空间

  ⑥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子传播媒介的崛起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⑥②④⑤①③              B.④⑥②⑤①③   

  C.⑥③④⑤②①               D.④⑥②⑤③①

  14.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

  文段中“共同的边界”所指应是(   )。

  A。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      B。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

  C。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D。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

  15.近期国际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国内粮价也受到冲击,但国内农产品市场相对封闭,其供求基本上仍处于强力可控之中,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决定了CPI的相对稳定。不过,警惕性不能放松,一旦国内农产品价格涨起来,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前几年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可能会重现。

  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   )。

  A。国内的农产品价格稳定

  B。要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C。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冲击了国内粮价

  D。前几年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可能会重现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快速得出答案。与其他三个词语传达柔性的情绪不同,“拷问”所表达的感情是激烈的,而这恰与前句中“毫不留情”所营造的语境相符,故A项当选。

  2.【答案】C。解析:句意是说即使它们不太可能发生,中国人也喜欢提前考虑一些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任劳任怨”、“克勤克俭”都不包含提前考虑的意思,排除A、B两项。再看第一空,“变故”指意外发生的变化或事故,“麻烦”则指繁琐、难解决的问题,前者比后者的程度要深且更具书面语意,因此更合句意。答案为C。

  3.【答案】D。解析:先看第二空。“塞入”的对象通常是固体物质,与“心灵”不搭配,排除B。“灌入”容易让人联想到灌水、浇水,由此“灌入心灵”容易让人联想到往一个中空的容器中灌水,而“心灵”显然不是一个容器的形象,排除C。剩下A和D进行辨析,“期待”与“向往”都含有渴望、盼望的意思,但从词语形象来说,“期待”侧重的是等待着所盼望的事物的到来,而“向往”是希望能到所盼望的地方去,前者是“等”着……来,后者是盼着“往”……去。题干说的是“九州”学子都渴望过京都这个“中心”的繁华与热闹,指的是想到京都去感受那里的繁华与热闹,而非等着京都的繁华与热闹到自己身边来,所以“向往”比“期待”更合句意。答案选D。另外,与“注入”相比,“凝入”的凝结感更能表达出文采华章与心灵合二为一,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意思。

  4.【答案】A。解析: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富丽堂皇: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林林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文句所填词语用来形容“小挂件”,与其他三项相比,“五彩缤纷”最符合小挂件的特征,故本题答案选A。

  5.【答案】D。解析: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两者多用来形容外在的突出或丰盛,用来修饰“内涵”不恰当,故首先排除A、B。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修饰“内涵”也不合适。博大精深: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符合句意。且“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符合粗略观赏壁画的语境,故本题答案选D。

  11.【答案】B。解析:文段最后一句是对宰予的事例及孔子所说的话的总结,强调“不轻信人言,而要察其所为”,即要对一个人的“言”与“行”进行综合考查。B项的表述与此一致,为正确答案。

  12.【答案】D。解析:本题可通过抓共性的方法来解答。通过比较这些细节,我们发现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主题:节能。但是四个选项中都提到了节能,这时应通过分析文段给出的例子,来进一步观察选项。文段中的事例表现的都是生活中非常琐屑的方面,D项中的“一点一滴”与此契合。

  13.【答案】A。解析:观察选项,发现句①和句⑤是单纯论述电视的。由句①中的“尽管如此”可推知,句①前的句子谈论的应是电视的优点。故句①前应是句⑤。排除C、D两项。句④是对句②中后一分句“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的具体解释。故句④应紧跟句②之后,排除B,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C。解析:由文中“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一句可知,“共同的边界”所指的就是“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B。解析:如果我们直接看选项,其中B项“要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稳定”符合观点主旨题正确选项的特征,初步确定答案为B。再结合文段可知B项符合当选。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文段中的“不过”这个表转折的提示词,直接确定其后为文段的重点所在,并选出正确答案。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